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琼 《价值工程》2004,24(3):15-18
本文以湖北省数据为基础,对全体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进行测算;然后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全体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要缩小全省居民的收入差距,应该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扩大农村居民非农产业收入这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根据广东省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在分析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总体状况及变化特征及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验证了各因素对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并进一步提出缩小广东省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常态的典型表现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产业结构升级,它们都会对居民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经济新常态下城镇低收入户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快于高收入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并且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不会反转,所以未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将会继续缩小。经济增长放缓将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降低农村低收入户收入增长速度,导致农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经济增速下降和产业结构升级放缓了城镇劳动力需求,同时推动了农村劳动力需求增加,导致农户工资收入增速要快于城镇住户,这会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总之,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共同推动下,未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将会继续缩小。  相似文献   

4.
邢岚 《数据》2012,(7):60-63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的同时,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如何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备受关注。为了定量分析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本文运用泰尔指数,不仅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地区间经济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而且从微观角度,根据劳动者的就业、文化、职业、行业、性别和年龄情况,对收入差距进行分解。测算结果表明,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步推进,区域经济总量和财力平衡发展弱化了地区差异引起的居民收入差异。从微观因素看,就业情况和文化程度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大,且程度逐渐扩大;行业和职业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依然存在,但趋于平稳;性别和年龄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并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5.
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财税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居民收入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扩大,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财税政策作为收入分配调控功能的主要杠杆.必然会在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分析引起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合理缩小居民分配差距,本文主要分析收入分配差距的危害,探讨居民收入存在的问题,税收作为主要的调控工具对现在居民收入调控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现阶段调控目标,探讨利用税收合理调控居民收入分配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从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经济合理性与社会合理性多维度综合考察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以基尼系数和高低收入指数为基础,引入二元离散系数比值和收入效率错配度两项指标,构建了衡量和判别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合理性的综合计量模型,并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5~2013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元离散系数比值逐年扩大,收入效率错配度历年都在80%以上,省际居民收入差距质态基本不合理,收入效率错配较之于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性质要严重得多;省际分配管控制度缺位,均衡调节失当,是导致省际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差距常现背道而驰的根本原因。优化省域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着重点并非进一步缩小基尼系数,而是解决收入效率严重错配和高低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针对当前中国经济中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定量关系;严格证明了收入差距扩大起到降低消费需求水平的负向作用;对当前中国收入差距及其对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际测算;最后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测算表明,在当前中国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按国家统计局划定)的收入总量占全体居民收入总量的70%左右。但这些高收入阶层目前的平均消费倾向仍较高,收入差距尚不是构成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提高总量收入水平与缩小收入差距并举,才是政策应遵循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乡居民收入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但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日益扩大,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就江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分析了影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合理调节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居民收入差距发展规律与结构特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1985—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23年间北京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演变规律进行分析,侧重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三个层次,并在对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基础上,对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研究认为,北京市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差距较小—差距扩大—差距稳中有降;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存在,但以1993年为节点,之后出现大幅度上升态势;2003—2007年,居民收入差距整体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但降幅不大。对收入差距内部结构的分析显示,23年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小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合作收益的分配对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模型和方案。文章利用NASH博弈的思想对两人收益分配问题展开讨论,进而扩展到多人收益分配问题,得出多人收益分配博弈的一个Nash均衡解。为反映各主体在科技创新收益分配中的权重,对收益分配的Nash谈判模型进行调整,从而得出修正的纳什均衡解。由此展开科技创新合作收益分配的方案探讨,为科技创新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曹彦 《价值工程》2011,30(30):128-129
税收的主要职能与作用是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和调控经济。其中,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我国个人所得税政策实行以来,在这方面一直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所得税体制也需要改革。文章根据最新个税草案,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充分发挥个税调节功能,缓解分配不公的矛盾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益  冯海军 《价值工程》2011,30(5):140-141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合理的收入分配局面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本文在详细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和影响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贸易开放后,因贸易开放而扩张的部门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将得到更多的收益,因贸易开放而收缩的部门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益将会减少,收入差距因此而发生变化。然而,贸易自由化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并不确定。文章选取1995年-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贸易自由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以实证方法得出贸易自由化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曹文静 《价值工程》2012,31(11):102-103
动态联盟的利益分配是组织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新产品开发动态联盟利益分配问题是影响新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分析了新产品开发动态联盟利益分配的原则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益分配流程,并对其中要素价值确定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中立足收入分配理论,剖析高校教职工收入分配的三种主要模式——自主模式、集权模式及混合模式,并对高校教职工收入分配模式构建的原则、收入分配实施的运行条件与保障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陈绍刚  刘春芳 《价值工程》2012,31(25):159-161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我国改革的根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也出现了严重的居民收入差距。文章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回归模型分析所有制结构的演变与居民收入的关系,进而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转型期所有制结构的演变以及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的根本原因,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单向的格兰杰原因。最后针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虽然收入流动性在收入分配研究领域正在逐渐升温,但收入流动性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这一关键问题的研究不足。文章推导了Gini系数在绝对收入流动性矩阵中对应的表达式,分析了收入流动性矩阵对不平等程度的作用途径。并利用1998年-2002年的收入面板数据验证了该理论分析。实证分析表明,由于向收入高低两端流动的力量增长较快并在势头上超过了同样增长的向中等收入水平流动的力量,整体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恶化了。  相似文献   

19.
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企业收入分配的一场革命。技术与管理要素按贡献参与创新收益分配,也是企业内部进行技术创新激励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对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进行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激励的需要出发,对国内目前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主要方式做了比较分析,探讨了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贡献及其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提出了企业实行按贡献参与创新收益分配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鲍莉荣 《价值工程》2012,31(2):53-54
根据产出分享模式,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估成员企业的贡献,在此基础上进行收益分配。该分配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公平兼顾效率、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对设计施工总承包联合体成员间的利益分配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