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城市郊区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对郊区化的研究有利于认识城市发展的过程.从已有的郊区化理论成果出发,以市场经济为背景提出了郊区化的定义和内涵,分析了郊区化的市场和制度改革驱动机制;郊区化的过程;城市郊区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快速城市化时期,我国一些大城市逐渐表现出郊区化特征。本文以城市郊区化为背景,从新自由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市场转型期间,政府分权、土地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是城市郊区化发展的基础;以转型为切入点,分析了"有中国特色"的新自由主义的政府企业性开发、竞争和再分配模式成为导致城市郊区化产生的主要动力机制;最后分析了新自由主义视角下城市郊区化所产生的空间特征和负面影响,试图从新的视角揭示中国城市郊区化更深层次根源。  相似文献   

3.
住宅郊区化是大势所趋,目前北京正处于城市郊区化的第一个阶段——城市居住功能郊区化。中国的城市郊区化将很可能经历与美国相似的过程,但将更多地依赖公共交通(地铁、城铁、轻轨等),社区配套商业设施和中小型购物中心将更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4.
国外大城市郊区化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分析和总结了国外大城市郊区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指出大城市郊区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规律 ,我国应避免走外国大城市郊区化过程中的弯路  相似文献   

5.
中外城市郊区化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城市郊区化(简称郊区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它的到来标志着城市由集聚式发展转变为扩散式发展。本世纪2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已出现了郊区化现象。我国目前是否出现了郊区化现象,是否进入了郊区化发展阶段,许多学者对此意见不一。周一星等人认为,我国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沈阳、大连出现了郊区化现象,并作了实证研究。[1]另外一些学者认为,郊区化是和扩散发展阶段联系在一起的,而我国城市尚处于集聚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并没有出现中心区的衰退现象,因此我国没有出现郊区化。[2]还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我国城市…  相似文献   

6.
张鸿雁 《城市问题》2001,(6):2-4,41
城市郊区化与城市中心区的复兴是当代城市社会结构变迁运动的两种形式,也是一对矛盾范畴."郊区化"已经成为工业社会以来特别是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的最集中表现形式,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不同意义和不同层次的"郊区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城市郊区化与城市中心区的复兴是当代城市社会结构变迁运动的两种形式 ,也是一对矛盾范畴。“郊区化”已经成为工业社会以来特别是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的最集中表现形式 ,无论是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出现了不同意义和不同层次的“郊区化”现象。但是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中国学者过多地注意发达国家已经完成的“郊区化”问题 ,而对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出现的城市中心区的复兴和“中产阶级的回归”关注得不够。事实上 ,中国虽然仍然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 ,郊区化和城市中心区更替已经出现了某种同步发展状态 ,如上海、北京…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上海城市经济空间、居住空间和人口空间郊区化演变趋势特征以及郊区化演变的动力机制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外城市空间郊区化演变比较,提出了上海城市郊区化演变过程中需要警惕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化在地域空间上的延伸,也是城市发展高级阶段的一种动力机制。它是城市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以及某些城市职能由大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一种离心扩散过程。城市郊区化的核心是人口和经济要素的离心扩散导致城市郊区的发展。一、上海市的城市郊区化和住宅房  相似文献   

10.
大城市商业郊区化的问题及调控--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分析了我国发达地区大城市商业中心恶性竞争、城郊商业设施不足、批发市场衰退等城市商业郊区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从商业业态、商业开发时序和商业地域结构调整等角度提出了应对城市商业郊区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美国郊区城市化及其衍生的区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美国郊区城市化的基本动力和表现,剖析了美国郊区城市化所衍生的区域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诸多大中城市郊区化进程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是:高档和低档住宅的二元分立,从而破坏了人们居住空间的复合性及和谐性.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非人们的"阶层"意识,而是城市郊区化的潜在思路:仅仅关照人们的居住,却没有关照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完整生活在郊区化过程中被割裂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构建混合式社区,而其理论基础是新都市主义.  相似文献   

13.
郊区化过程中职住迁移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与就业关系反映了郊区化的核心动力机制,但由于忽视居住与就业的迁移关系,很多城市出现了大城市病和城市蔓延等问题.以北京市为例,将城市划分为城区和郊区两类空间,人群分为总人口、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用1991-2008年各区县人口和从业人员统计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探讨城市和郊区三种人口居住与就业的迁移关系.结论...  相似文献   

14.
陈超  胡彬 《城市问题》2007,(10):56-62
以杭州市为例,从人口郊区化和工业郊区化的动因入手分析了城市郊区化的机制,认为中国的城市郊区化受到政府规划与政策的较大影响,且目前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政府对郊区城市化的导向作用主要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展开,并采取了尽量不触及现行体制的做法,在降低政策成本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特点.从城市形成与演变的角度阐释了我国城市郊区化的发展机制,并就政府提升城市功能的努力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China's rapid urbanization has resulted in substantial suburbanization over recent decades. However, limited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into how land‐based capital is mobilized, accumulated and circulated within the circuits of the capital accumulation process, or how land‐based capital is used to finance massive investment in suburbanization by China's local governments, especially since the trend in land commodification during the 2000s. We examined the capital switching experience in the city of Hangzhou and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local governments have attempted to simultaneously strengthen housin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growth. In contrast to experiences of suburbaniza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a real estate boom during the early days of suburbanization in Hangzhou was not necessarily the result of diversion of excess capital from over‐accumulated investments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ather, it was a consequence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facilitated by land‐reserve systems and land‐based financing of infrastructure orchestrated by local government.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ir affiliated land‐reserve centers and local investment platforms have acted as entrepreneurs by using profits from suburban property development to subsidize industrial investments and fund the infrastructure‐supported expansion of outer suburbs.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risks of land‐centered accumulation and provide important reflections upon the theory of David Harvey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China.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北京郊区重点小城镇住宅建设的调研为基础,分析了北京不断加快的郊区城镇化进程和由于城市扩展引发的居住郊区化对小城镇住宅建设的影响,探讨了郊区小城镇住宅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在购买群体、功能定位、用地布局、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由于郊区化和城镇化的双重背景而表现出的两难选择,并针对此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article, I trace the elective affinity between planetary suburbanization and emergent forms of radical religiosity. I show how the centuries‐long spatial hegemon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in Poland has recently been undermined by the ‘fundamentalist' broadcaster Radio Maryja—the bellwether of the Polish right‐wing nationalist resurgence. I describe the twentieth‐century suburbanization of both the state and Catholicism in Poland, supported by an analysis of a village‐cum‐suburb in one of Poland's largest agglomerations. I show how the latest wave of suburbanization, triggered by Poland's opening up to global flows of capital in 2004, ran parallel to the emergence of a ‘post‐secular', ‘individual' and ‘intellectual' strain of faith. I tie these in with the life stories and changes in gender and labour regimes of two key informants. I also show that the surge of right‐wing nationalism should not be understood as a backlash against neoliberalization, but that it represents instead a project of regime change and new elit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