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大规模的改造和更新,老城区的滨水绿地的建设趋同化发展,城市记忆逐渐丧失,使市民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如何有效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延续城市记忆,保持市民的集体认同感,成为老城区滨水绿地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老城区滨水绿地城市记忆的表达进行了初步探索尝试,以期对滨水绿地设计提供设计思维的开拓和扩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文化记忆凝聚了城市的历史文脉与城市的人文精神,对城市的延续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一些城市的历史记忆正在遭遇消解,许多久远的、富有历史印记和内涵的城市文化"史书"已经或正在失去"记忆"。以文化失忆为理论框架,对成都市城市文化失忆表现形态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城市文化失忆的原因,提出了以城市复兴为手段,重构城市文化记忆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城市中心历史街区的柔性发展与适时更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缘于经济全球化、高速城市化、大规模城市更新改造以及现代化的冲击,城市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如何保护与延续地方文化遗产以重塑地域特征和传统人文风貌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保护和复兴历史街区必然要求妥善处理土地利用、无序管理、可持续发展、评估与权衡保护的支出和收益等综合、复杂性的问题,本文以分析研究当前历史街区保护理论发展和实践状况为基础,揭示国内在改造与保护性开发中的误区、负面影响及未来趋向,并通过引入柔性的动态适时更新概念,从改良城市功能、再造人文景观、传承和利用历史文脉、调协各相关学科发展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目的通过对城市中心区更新和开发中地域历史文化保护议题的探究,从规划设计角度提出可行性策略和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发展.然而,在当今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许多房地产企业集团在城市开发中关于历史街区保护的现状不能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5.
近代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见证,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根基所在。如何做好城区历史建筑改造和文化传承相结合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建议在城市历史建筑改造中应做到: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完成改造建设,改善区域民生条件,延续历史文脉。本文就针对河北张家口市堡子里传统民居保护改造为例展开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为例,分析城市型大学面临的发展困境,指出了城市型校园空间拓展的几种基本途径,并着重强调了"原址更新"的特点和意义。同时尝试将"微更新"思想和建筑综合体形态引入东风路校园更新规划与设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以"场所记忆延续"为导向的核心设计理念,并从校园肌理修复、外部空间整合与建筑秩序重塑等三个层面,系统论述相关设计策略的生成与转化,阐明了"校园更新需建立在物质环境与文脉延续协同发展之上"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7.
《企业世界》2008,(4):F0002
浙江国际嘉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由杭州钢铁集团和浙江国大集团合资组建而成,是长三角颇具开发规模和影响力的大型专业房地产开发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公司致力于以人性化和人文的角度去开发项目,努力使每一个项目不但成为城市发展的亮点,同时也是城市历史和文脉的自然延续。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城市的保护与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状况,分析了历史城市保护的难点及症结,提出只有通过城市更新途径,走保护与发展并举的路子,才能不断延续其历史文脉,增强发展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快速城市化发展背景下,中国历史城镇景观在城市扩张和更新运动过程中面临着急剧衰落的局面,而历史保护和规划在编制、论证和出台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研究和评估,并未有效地控制历史城镇景观的保护和发展。英国康泽恩学派的城镇景观管理方法建立在"层级区域"和"形态框架"等概念为主的形态理论基础上,可以解析平面单元和建筑类型的动态历史发展特征,掌握历史景观分层理解下的城镇形态特征,在历史城镇研究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同时建立形态研究与历史城镇景观保护之间的联系,通过"景观区域"和"形态基因"等因素的研究,制定相应的城镇景观管理方式和保护强度,提出保护更新策略和形态控制手段。历史城镇的保护规划应该采用基于形态类型的景观分区管控理念,在具体的管控过程中遵从城市形态要素的保护次序,延续原有的历史风貌和肌理,最终形成渐进式的历史景观更新方案。  相似文献   

10.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既要使大量的普通历史建筑在不断的更新中获得新生,也要有效地维护和保护好区内的原有社会结构,使其人居环境更加优越。扬州市因在古城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的成就,成为2006年中国惟一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被誉为扬州模式。其经验启示是:古城保护规划体系的延续与完整,为古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保全古城肌理环境,充分展现文化历史韵味;注重特色文化传承,打造文化博览型城市;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改善人居环境;政府与专家、市民良性互动,形成古城保护的长效机制。扬州的成功,对于中国大中城市处理好发展与人居的关系,具有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龙门浩历史街区作为重庆主城区最后一个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被称为长江南岸老重庆的标本。面对不断加剧的发展压力,龙门浩历史街区如何发展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形态类型学从不同尺度层级对城市形态和建筑类型进行解读,有效揭示其内在特征以及历时演变过程,为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实践的操作提供基础性依据和切入点。运用形态类型学理论,从城市脉络、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历程、形态肌理和建筑类型等方面对龙门浩历史街区更新保护进行分析,探究形态类型学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和发展中的具体运用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城市规划必须注重延续城市文脉。在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常州城市规划应采取相应措施,为城市建设中的江南文化保护提供屏障。  相似文献   

13.
历史城市的时空张力在共生中承载了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如何在城市空间中体现时间特色,是保护与发展的时代要求。通过对"历时、共时"等时空关系理论的系统梳理,建构了"时间哲学→时间思想→时空性状→时空关系理论→时空语境"的研究路径,并在中国传统时间哲学的视角下对历史城市时空关系进一步解读,提出"时"以时空锚固的意识形态指导城市营建、协调人地关系;"生"与"逝"则分别以"通""融"之道、"物""理"之殁促使城市结构持续更新,分别体现了时空的同构性、延展性和终结性。因此对于历史城市的保护需要因"时"立形、重构时空格局,并于简易之"生"与物"逝"意留的文化背景下梳理中心、边界节点、路径等空间转译方式提炼记忆、精神、文脉、刊象等。城市文化内核。在中西方哲学的交叉视角下,历史城市保护与建设内生与外成、知行与认识、道义与伦理的辩证研究,为国内外历史保护价值观念的差异提供解释,也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建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城市规划必须注重延续城市文脉。在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常州城市规划应采取相应措施,为城市建设中的江南文化保护提供屏障。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城市规划必须注重延续城市文脉.在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常州城市规划应采取相应措施,为城市建设中的江南文化保护提供屏障.  相似文献   

16.
江南古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馈赠。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江南古镇,对于提升古镇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保存文化记忆、延续历史文脉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江南古镇的共同特征,比较了不同古镇的保护利用模式,分析了当前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挖掘地方文化内涵,重塑城市特色形象是中国当前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地方文脉分析是城市形象定位的基石,城市形象定位是地方文脉的规范与强化。本文所讲的地方文脉是指一个地方自然和人文的文化内涵及其有机联系,是城市自然地理背景、历史文化传统、现实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目标的四维时空组合。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文章以河北白沟为例,介绍了地方文脉的分析方法及其与城市形象定位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8.
城市构成要素与历史文脉的关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历史文脉是指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阶段留存下的历史印记,在城市物质与非物质构成要素上均有体现.特别是非物质构成要素,凝聚了城市社会生活的诸多异他性特点,重视其地位与作用,改变居民对城市建设方向的精神感受与心理预期,对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延续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论苏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李梦白发展经济,进行现代化建设,是我国所有城市的一项时代重任。对于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则在奋力执行这一时代重任的同时,还必须保护好包含众多名胜古迹在内的古城风貌,这更是一项事关文脉延续、承先启后的历史重任。无庸讳言,两项重任...  相似文献   

20.
牟燕川  张贝蒙 《价值工程》2012,31(21):95-9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裕,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变得丰富,人们开始寻找历史的记忆点。在这个背景下,城市历史街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等的落后,历史街区暴露出很多社会问题,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另一方面,它们是城市历史的记忆点,是人们认知城市的媒介。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是一把双刃剑,既要延续城市的文脉,又要给该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宽窄巷子作为历史街区改造较成功的案例,文章着重阐述了其在进行街巷空间的改造时,所用到的两种方法及其他们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