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临激烈的竞争和越来越成熟的消费者,企业似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竞争和市场(消费者)上,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角色——企业是市场中的互补者。事实上互补者是无处不在的:当你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当你开拓市场的时候,当你面临竞争的时候……与互补者建立营销伙伴关系所产生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的潜力似乎远未被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2.
<正> 面临激烈的竞争和越来越成熟的消费者,企业似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竞争和市场(消费者)上,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角色——企业是市场中的互补者。事实上互补者是无处不在的:当你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当你  相似文献   

3.
面临激烈的竞争和越来越成熟的消费者,企业似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竞争上,而忽略了市场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企业在市场中的互补者.事实上互补者是无处不在的:当你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当你开拓市场的时候、当你面临竞争的时候……与互补者建立营销伙伴关系所产生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的潜力似乎未被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庞大、多样化的市场中,主流大企业占领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竞争中的劣势地位。为了在市场中寻求自身发展,同时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狭小的专业化市场进军,演绎起市场补缺者的角色。这个专业市场就是"利基市场"或"补缺市场"。网络时代的蓬勃发展,媒体和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促进了该类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贞 《企业活力》2006,(10):16-17
21世纪是超强竞争的时代。今天的营销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复杂,它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市场细分、饱和以及每天都席卷市场的“新奇”风暴。传统的营销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竞争,创业型营销整合了市场营销和创业管理两个方面的要素,更具有灵活性和环境适应性,可以使企业更好地在定义新的市场机会和调动资源把握机会时处于市场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家企业,自从其产品或服务进入市场的那一天起,就在市场上不断变化或者保持着自己的位置,或是市场领导者,或是充当市场挑战者、市场跟随者、拾遗补缺者四种角色之一。但是,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是大家的,企业总是为利润和市场份额而战,竞争使企业不断变换位置。根据美国、日本、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每一个行业市场份额分割的最终归属是几家处于绝对优势的大企业主导市场,而这几家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白热”而激烈。就在这些大企业竞争角逐的同时,市场的后进者(包括市场挑战者、市场跟随者、拾…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3,(24):138-13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并且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提高市场的占有率,企业应转变经营观念,实施绿色营销。企业实施绿色营销不仅能够适应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必要性及其实现的途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更加激烈的双重竞争压力,中小企业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劣势,在当今技术变化速度加快、消费者需求快速转换、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市场愈来愈残酷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传统的规模经济优势不复存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产品如何规避风险,在险恶的环境中寻找生存的途径,是每一个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9.
营销定律     
梁成  李线时 《经营者》2001,(9):38-38
<正> 营销第二定律:需求律企业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它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没有需求或需求甚微,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必须考虑关门转型,或者运用特别的手段刺激消费者,以培养和调动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打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市场企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或者在酝酿诞生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计划为消费者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为哪些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这些消费者的购买力如何,消费者对该产品(或服  相似文献   

10.
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商家纷纷叹息:“经济低迷,生意难做!”。但也有不少老总们不以为然:“生意难做,在乎人做”。的确,加入WTO后,对国内市场国际化,全球市场一体化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我们的企业营销什么最重要?精明的企业家认为,贵在向消费者创新“营销理念”。商机无限,看你怎么去寻找开启市场的这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1.
跨入崭新的21世纪,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要求企业以新的营销理念指导企业的营销实践。本文化繁为简从影响企业行为的两个根本力量:即消费者需求模式变化和竞争空前加剧,对新世纪营销趋势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笔者从经济时代变迁导致的消费者需求层次升级得出体验营销必将来临;从竞争加剧后企业的核心优势将建立在对顾客心智资源的占领上得出定位营销必将大行其道。而后基于一个简单的逻辑———企业只有适应了消费者需求并有效规避竞争才能发展壮大,笔者大胆的推定定位营销与体验营销将是新世纪不可更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爆炸、产品丰富的今天,相对于急剧膨胀的信息,人类的注意力越来越不够用了,成为了稀缺资源,而经济是由稀缺资源决定的,因此“注意力经济”应运而生。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竞争越演越烈,国内外厂商逐渐认识到: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实际上已经演变成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竞争,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广泛、最有效的注意力,已成为国内外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注意力营销中名人市场蓬勃发展 注意力成为了现代商业活动的焦点,那么,名人市场是首当其冲要占领的  相似文献   

13.
盯人营销     
任何规模巨大的企业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买主的整体要求,但每个企业都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适应自己生存的一定范围的市场,从而确定产品结构和服务方向,以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的要求。美国的消费品市场庞大而复杂,对于任何企业来讲,要想涵盖整个市场都是不可能的。因此,企业应当明确自己应该为满足哪一类消费者的哪一种需求而从事生产和销售,这种抉择就是选择目标市场。赊欠经营术———盯住拮据消费者。纽约安科电器公司决策者分析了销售上不去与居民的经济收入偏低、购买能力不足的关系后,果断采取赊欠销售的举措,以此吸引周围的…  相似文献   

14.
选择与消费者生存状态相配合的营销模式,将帮助我们将市场定位技术和市场细分概念进一步引向深入。当我们真正切中消费者的心脉的时候,产品和品牌就真正成为消费者眼中的个体化、家庭化、伙伴化、组织化生活的自然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广告效果的日益下滑,使得营销传播的成本不断加大.如何进行进行低成本营销尽可能获取目标顾客的注意力提高营销传播的投资回报率成了企业市场人员与品牌管理人员一直思考的问题.消费者行为学理论告诉我们,要想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首先是要让消费者记住你.不被记住就根本不会被消费者购买,只有被消费者记住了才有购买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广告效果的日益下滑,使得营销传播的成本不断加大。如何进行进行低成本营销尽可能获取目标顾客的注意力提高营销传播的投资回报率成了企业市场人员与品牌管理人员一直思考的问题。消费者行为学理论告诉我们,要想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首先是要让消费者记住你。不被记住就根本不会被消费者购买,  相似文献   

17.
市场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难以掌控的过程,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有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既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又要保证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使得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多芬运用合理的广告营销方式使之得以有效解决。本文以多芬成功的广告营销为案例,分析了在当今激烈的营销竞争中,广告营销以其特有的方式帮助产品抓住消费者,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18.
从消费者行为差异看生活形态营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具备了满足个性消费的经济基础.人们不是仅仅要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而是要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同时来展现自己的个性、品味和身份,力求产品风格与自己的生活风格相一致,或者体现自己的生活风格.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准确找到自己的目标消费者,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就必须对目标消费者的生活风格和价值观念等深层心理变量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了解消费者的生活形态,认真研究其消费行为选择是企业在竞争中夺取市场先机的法宝.  相似文献   

19.
资源的稀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是当今企业生存的市场环境,这要求企业在产品/服务的营销中采用科学的策略,而近几年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极大关注的精细化营销无疑是合适的营销模式。精细化营销的概念最早由莱斯特·伟门(Lester Wunderman)提出,他认为通过科学分析,能够识别可能的消费者,指导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即企业对市场进行科学细分,采取精细的营销方式,进行有效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李文 《中外管理》2012,(6):62-63
盯着消费者,不只意味着去盯他们的钱袋,而是要盯着他们的需要。当你惊叹索尼这样一家曾领导影音与视听播放产品行业的公司,为何在苹果公司的冲击下风雨飘摇,风光不再时;或者,当你同样感慨于柯达公司在佳能、尼康等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下,最终以破产重组方式收缩战线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