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绕"五个湖北"建设,助推新型城镇化党的十八大将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推进新型城镇化,土地问题是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未来十年是湖北省城镇化加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宏伟蓝图徐徐展开,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撬动内需的潜力所在,新型城镇化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那么,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行业企业都有哪些发展机遇呢?一、国家战略发展机遇"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将激活各类资源要素,带动相关区域和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和实施,将推动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强调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进程,走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绿色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在梳理京津冀地区国土空间协同治理70年历程的基础上,从协同理念、协同主体、协同对象和协同路径等维度,对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等三类国土空间的协同治理过程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基于对传统城镇化模式下人口和土地增长模式的研判,从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使命出发,分别从区域国土空间功能重构、区域基础设施和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等角度,提出未来京津冀区域国土空间协同治理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心区域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雄安新区国家重大战略的提出,京津雄围合的三角区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心区域。特色小镇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创新,也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心区域特色小镇建设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心区域为对象,通过态势分析法辨析了中心区域建设特色小镇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心区域的定位和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提出了中心区域的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是我国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来满足人们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而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管理的传统模式来实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显然是不现实的.在此情况下,将PPP模式运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创新融资模式,广泛的吸收社会资本,有效的减轻政府的投资压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7.
院文章基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视角,探索物流市场协同与交通一体化之间的耦合关系,构建基于钻石模型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协同发展理论框架。提出区域物流市场协同发展体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运作体系、基于交通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创新体系和京津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并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6,(28):249-250
京津冀城镇化发展壮大的同时,面临着资源过度消费、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快速恶化等众多问题。本文阐述了京津冀低碳城镇规划发展原则及对策,提出了推进城镇总体规划;调整产业结构规划;加强环境保护规划;完善基础设施规划等发展对策,以促进京津冀低碳城镇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化率距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还有一段距离,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发展。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城镇化发展符合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强化科学管理水平。房地产行业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以及发展规划,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的城市目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正确认识新型城镇化的社会主义属性,正确认识房地产行业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定位,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增添助力。  相似文献   

10.
能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低碳、科学发展的中国,能源问题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大量农业人口转移进入城市所带来的用能量的增加,城镇化面临新的挑战。文章结合多种能源和信息互联网来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需求、城镇化发展中用能问题,如何利用能源互联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丰富能源供应结构,解决城镇化建设中能源消耗和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绿色建筑产业新城助力新型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现阶段推动我国实现内向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尽快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模式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成为迫切要求.文章通过分析绿色建筑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关系,指出绿色建筑产业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绿色建筑集中建设及其产业的集聚发展是探索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有效途径,并重点阐述了绿色建筑产业新城在新型城镇化模式探索中的独特优势.然后将绿色建筑产业新城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概念进行全面解析,并详细回答了为什么建设、如何建设、是否可以推广、如何推广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绿色建筑产业新城作为重要模式为全国不同地区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对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度2004~2013年新型城镇化7个相关指标,将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对新型城镇化指标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空间面板模型,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金融结构3个方面设定指标来测度中国2004~2013年31个省份金融因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区域差距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是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未来发展中,应通过加大金融机构对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城乡一体化产业融合资金支持,改善金融机构对城镇化的服务水平等途径,实现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了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的交通运输发展,我国交通运输部在《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在交通运输发展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2020年将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文中则对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因而对城镇化基础设施融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化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现状进行分析,其后就创新政府和民间融资在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分析,并就抑制城镇化的融资风险进行探讨,以期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5.
王宏周 《中外企业家》2013,(6Z):233-233
新型城镇化将与工业化、信息化良性互动,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目前,我国城镇化质量还有待提高。我国城镇化行政力度过大,城镇化用地管理粗放,城镇化三农矛盾突出。笔者认为只有明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核心、关键和本质;防止圈地化、造城化、抢劫化和私有化四个"红箍咒",才能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衡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并找到制约其发展的短板,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口、城乡统筹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影响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住房保障的推动作用以及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6,(17):55-57
绿色技术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鹰潭市信江新区南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绿色技术研究,并对该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做相关分析。通过对该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绿色技术研究,为该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首都乃至京津冀地区更好发展特别是破解特大城市发展难题进行考察调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虽然对“房地产”只字未谈,但他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京津冀地区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等.都间接表明了未来房地产业宏观调控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开发》2016,(7):86-88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文章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生态化发展进行了相关综述;探讨了当前新型城镇化生态绿色发展建设所面对的困境;并基于绿色营销的视角,从绿色研发与设计、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生态发展的对策来全面推进城镇化的生态化发展与转型。  相似文献   

20.
李煜华  张莉娜 《财会月刊》2023,(21):124-131
基于2005~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双试点政策对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影响。研究发现:与非双试点城市相比,双试点城市显著促进了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低碳城市单试点政策和创新型城市单试点政策相比,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双试点政策能够协同提升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而且先成为创新型城市试点再成为低碳城市试点能更有效地促进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双试点政策通过提高地区财政支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双试点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中更显著。研究结论验证了低碳城市建设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协同促进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于未来试点政策组合和引导制造企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