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对武汉市古田化工区312位周边居民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居民对污染土地的认知状况,并通过建立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对污染土地问题普遍关注;认同污染土地开发以及开发效益;对污染土地的风险感知度普遍较高;普遍缺乏土地污染防治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研究发现居民对土地污染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污染。2.居民个人特征因素中,性别、年龄、户籍、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居民对污染土地的认知;而家庭成员数、收入状况等因素则影响不显著;在外部环境因素中,到污染土地的距离、在当地居住时间和住房状况等显著影响居民对污染土地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现代化和社会民主化的推进下,社区参与、居民自治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主题、新动力。但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和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居民社区参与不足的问题。从对泰州市莲花社区居民参与情况的调研来看,参与人群分布不平衡;参与的内容多以非政治性参与为主;参与意愿不强,多被动参与;参与行为零碎化、非组织化。制约莲花社区居民参与的影响因素既有体制上的,又有意识和能力方面的。居民参与不足已成为我国社区建设中的一大障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需要调整社区建设的路径,推动社区自治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探求居民参与的生发机制,寻求居民社区参与的契合点并提升社区工作的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风险社会中频发的公共危机对全社会提出了挑战,而多元化的危机治理需要社区的积极参与,其中,居民社区志愿行为是公共危机社会共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激励社区志愿行为、提高社区韧性与完善社区自组织建设的建议,供管理者和决策者进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9,(27):183-186
本文选取泰国七所学校的126名汉语国际教育外派教师为研究对象,结合职业适应性特征进行量表开发,对其职业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汉语国际教育外派教师职业适应性包括职业认知,职业能力,人际关系,职业环境,国家政策及个人态度六个维度。外派教师的职业适应程度有待提升,职业适应在职业认知、个人态度和职业环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职业能力、人际关系及国家政策方面则无显著差异。学历高、教龄短的外派教师比学历低、教龄长的外派教师职业适应方面的差异更显著;男性教师比女性教师在职业能力、职业认知和国家政策方面适应的差异更显著;女性教师则在人际关系、职业环境和个人态度方面的差异更显著。因此,可以通过加大汉语国际教育外派意义的宣传,提升外派教师认知,改进外派教师工作环境,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外派教师的选派标准,突破传统唯学历、唯教龄的单一选派标准,进而提升外派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5.
夜间公共空间是城中村居民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其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基于对珠江三角洲典型城中村的调查研究,结合珠三角城中村社区夜间公共空间现状与居民的活动行为特性,以居民对夜间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感受与活动需求为基本依据,从空间整理、时间管制、行为模式、个体特性四方面对城中村夜间公共空间的改造提出建议,以期契合居民的行为倾向需求,激发丰富多样的活动,实现城中村夜间公共空间的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6.
“单位制”社区作为我国特定时期的组织模式,在城市发展前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制度的转变,社区空间逐渐从单位组织中脱嵌,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影响下形成了大量“后单位制”社区。此类社区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城市发展需求,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城市问题,存在较大风险。社区韧性是能够帮助社区自身对风险进行预警、响应和恢复的多种能力合集。首先,基于“后单位制”社区特征,从客观建成环境和主观能动性两个层面梳理现状问题及风险因素。其次,基于社区韧性理论和既有韧性评估研究,从社区资本和居民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后单位制”社区韧性评估体系,并运用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再次,以哈尔滨市的3个“后单位制”社区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3个社区的韧性平均水平一般,居民能力得分略高于社区资本得分,存在物质资本冗余性不足,社区风险应对设施不完善及居民抗扰性弱的问题,但社区居民拥有较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居民自治,具有一定的自组织能力。最后,从明确权属问题、社区空间微更新和社区居民公共性重建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社区韧性提升策略。以期推动社区韧性理论在“后单位制”社区中的实践,并为同类社区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今,居民老龄化严重的老旧社区普遍存在(简称“双老”社区),居住密度大、老龄人口比例高、公共空间与设施配置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社区老人对公共休闲空间的使用需求。在一些管理较为松散的社区内会出现居民自发建造公共空间的现象,通常以自发搬置座椅、搭遮阳棚等方式呈现。自发建造公共空间(简称“自建空间”)是在公共空间资源不足的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是居民日常生活及其空间实践的见证,其背后居民需求与物质、社会空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值得深入探究。以广州越秀区某“双老”社区为例,分析居民自建空间的布局特点及环境特征,对比既有公共空间,探讨居民自发建造行为与公共空间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关键要素对相同类型空间提出更新设计策略,以此为“双老”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提供以居民使用需求为导向的研究方法基础;同时,将居民自发微观建造行为视为使用者的空间权利,通过关注日常建造行为将建筑学研究视角从单一物质空间转向与人互动的社会空间中。  相似文献   

8.
常熟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仍存在居民的知情率与参与度不高、对居民的吸纳力度不够,场地设施的种类、质量以及保养维修服务不容乐观,社区体育信息服务内容的更新与价值还有待提高,以及居民公共体育服务权利意识相对淡薄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社区居民的公共体育服务的权利意识,提高居民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知情权和参与度,增强社区体育服务组织体系对居民的吸引力和接纳力,促进社区公共体育服务部门增加体育活动设施,并对其进行良好的维修和保养,确保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9.
社区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满意度反映了社区建设管理水平,在社区吸引和维系居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满意度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很有必要对国内外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首先介绍国际上社区满意度的相关理论,再根据是否有理论基础,将研究分为数据驱动型研究和理论驱动型研究,讨论了主客观社区特征对满意度的影响机制。虽然数据驱动型研究确定了多个社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但由于缺乏理论基础以致结论不够充分甚至有偏差。理论驱动型研究解释了社区特征对社区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得出更可信的结论。然后总结了两种用于确定社区更新优先等级的理论方法。重点关注规划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居民社区满意度,并据此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居民碳排放逐渐成为我国城市碳排放重要组成的背景下,研究空间形态对居民碳排放的影响对构建低碳城市至关重要。选取北京14个社区,以入户问卷的方式收集居民碳排放数据;并借助GIS比较不同类型社区的碳排放特征,力图在控制社会经济变量的基础上,明确空间形态对居民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1)综合3类指标11个变量,14个社区可以分为5个类型;2)从城中村,到传统胡同、邻里单位、普通商品房、封闭街区,各类型社区的居民碳排放量依次升高;3)社会经济属性对居民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社区空间形态,但后者对居民碳排放同样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从社区规划的角度为建设低碳城市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德里、伦敦、莫斯科等城市地铁恐怖主义事件的发生,使得城市地铁系统的安全问题逐渐被提升到政策议程中。城市地铁恐怖主义风险的非预期性、低控制性以及高威胁性,使得研究城市应急准备具有重要的意义。试图从风险治理的视角,研究城市居民个体层面的应急准备,并将其应急准备行动分为两类:防护准备与疏散准备,深刻揭示影响其应急准备充分程度的关键因素。经过对北京市居民调查研究,发现城市居民地铁恐怖风险认知,是影响其应急准备行动的关键因素,同时,城市居民对地铁恐怖风险危害程度的认知与其应急准备程度呈逆向选择关系,即城市居民对地铁恐怖风险危害程度的认知水平越高,其应急准备程度反而越低,这与之前有关其他灾害应急准备的大量研究成果截然相反。试图从风险类型、居民对自身应急准备行动的悲观主义认知偏差、风险准备责任转移三方面进行解释。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关城市地铁恐怖风险沟通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城市居民应急准备行动的充分程度。  相似文献   

12.
在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社区规划与公共健康的相关性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居住社区作为健康生活的重要载体,其建成环境对于居民的健康需求尤为关键。通过对济南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特征的实证调研,深入剖析建成环境与居民健康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作为未来提升社区健康环境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以生活便捷高效、环境舒适共享、步行安全可达、健康积极诱导等居民健康诉求为目标导向,对社区建成环境的规划影响要素,包括土地利用、设施配套、公共空间、道路格局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微观层面的社区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并为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提供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13.
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如何建设老年宜居环境成为不容忽视的议题。社区公共空间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但现有城市老旧社区的公共空间建设尚未全面考虑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亟待适老化改造。文章选取长沙市寿星街社区作为老旧社区典型代表,识别社区公共空间的环境属性,同时通过空间观察、行为追踪及访谈等方法采集老年群体的行为特征,提取环境-行为对应模式,分析适应老年人行为需求的社区公共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策略,以期为老年宜居社区与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提供空间指引。  相似文献   

14.
邻避风险认知与邻避态度的关系是邻避冲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构建邻避风险认知与邻避态度关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描述统计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围绕上海市公共轨道交通类邻避冲突案例收集的数据,探讨邻避风险认知和邻避态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在上海磁悬浮机场联络线延伸段选址过程中,身心健康风险认知、经济风险认知和环境风险认知对邻避态度有显著影响;在上海地铁18号线迎春路地铁站选址过程中,社会风险认知和环境风险认知对邻避态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济》2015,(7):103-109
作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余额理财工具在未来会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投资渠道。本研究聚焦余额理财工具使用人群的使用行为,总结了前人在金融投资行为以及科技接受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出余额理财工具的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互联网余额理财工具用户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相关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感知风险是影响用户使用行为的第一因素。除此以外,网络外部性、感知有用性也显著正向影响最终的使用行为;网络外部性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各维度主观规范也影响用户的有用性认知;感知易用性及感知绩效风险并不显著影响使用行为。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当加强风险管理、强化产品设计、加强产品宣传以及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公民的单位角色失落后,社区空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目前城市社区研究多关注于社区自治、社区机制体制创新、社区参与、社区权力、社区服务等方面内容,对社区公共空间这种物质基础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很少有人做研究.社区成员是社区发展的主体,只有社区成员充分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社区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公共空间则是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一个重要渠道,在一定意义上说公共空间开辟的程度决定了社区成员对社区事务的参与,进而影响到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社区居民对智能设备使用接纳度的理论假设,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天津市A社区560份居民调查问卷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智慧社区建设的学习益处、感知风险、社区服务可靠性是公众对社区智能设备使用接纳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社区居民关于信息通信技术的自我效能感及其社区参与度,在学习益处、感知风险和社区服务可靠性对智能设备接纳度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文章将居民对智能设备的接纳度视为依附于社会交换关系中心理赋能的产物,智慧城市建设者及基层管理者可通过加强与居民沟通和分享关于学习智慧城市服务的益处,提高居民对使用智慧社区服务的信赖以及对智能设备使用能力的信心,从而促进居民对智能设备的认可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老旧社区更新工作被视为重大的民生工程,但将空气环境因素考虑在内的规划研究仍然不足.通过针对老旧社区的生态化更新,降低空气污染物浓度和居民污染暴露风险,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尤为必要.基于居民呼吸健康与老旧社区建成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的辨析,从"污染暴露识别、空间形态优化、功能布局适应"三个方面,构建空气环境健康导向下的老旧社区...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许多学者以"主观幸福感"一词来描述幸福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以心理学家普遍认同的幸福感慨念为基础,研究了上海市社区居民在需求层面、认知层面、社会支持层面的幸福感现状,并深入探究了上海市社区居民幸福感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
乡村绅士化是传统村落实现复兴的重要方式和过程,而游客、新村民等绅士群体的介入常导致地方主体趋于式微。选取成都竹艺村为实证案例,聚焦乡村旅游社区中的原住居民这一脆弱群体,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质性方法,基于日常生活理论的微观视角探讨绅士化对居民认知、行为和情感的影响,并延伸对其地方认同及地方身份建构的讨论。研究发现:绅士化重构了乡村空间形态和功能意义,原住居民为获取更高的旅游收益,选择接纳绅士群体对于地方空间的价值认知,而对旅游资源的争夺使邻里关系由亲密转为竞争;乡村空间功能的居游交织要求原住居民进行身份转换,其日常生活围绕旅游业而展开,生计行为具有明显的服务业特征;绅士介入和地景变迁拆解了社区关系,造成地方记忆的集体失忆和原住居民的失所体验;原住居民的地方认同及地方身份建构与其日常生活互为反馈,共同实践缺失、经济收入和社会阶层分化导致社区认同消解,而个体尺度的收入增长和对于地方的价值认知有利于其积极身份的建构。基于此,提出了提升居民地方身份认同、打造多元共治的乡村旅游社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