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上海郊区新城是从郊区原有的城镇和乡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经历了"九五"规划期末的卫星城阶段、"十五"期间的"一城九镇"阶段和"十一五"以来的新城建设三个阶段。自"十五"规划以来,郊区新城建设就被列为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内容。"十一五"期间,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嘉定、松江、临港、闵行、宝山  相似文献   

2.
陈超  胡彬 《城市问题》2007,(10):56-62
以杭州市为例,从人口郊区化和工业郊区化的动因入手分析了城市郊区化的机制,认为中国的城市郊区化受到政府规划与政策的较大影响,且目前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政府对郊区城市化的导向作用主要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展开,并采取了尽量不触及现行体制的做法,在降低政策成本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特点.从城市形成与演变的角度阐释了我国城市郊区化的发展机制,并就政府提升城市功能的努力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北京房地产市场逐渐步入成熟与稳定的发展阶段,郊区住宅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显现出勃勃的生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郊区化与郊区住宅 1.郊区化 按照北京大学经济地理学家周一星教授的观点,郊区化简单地说,就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的过程。 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发生了一次又一次从城  相似文献   

4.
贾育青  徐强 《企业经济》2007,(2):103-105
郊区化为郊区房地产开发开辟了广阔的市场,而郊区化的发展离不开郊区房地产所创造的物质空间,两者的关系日益密切,郊区化的空间扩展和外迁人口居住需求等影响着郊区房地产的区位选择和开发结构,而郊区房地产开发以其自身优势对郊区化也有着重要影响。城市政府、城市人口和工业企业以及城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同影响着郊区化与郊区房地产开发的关系,只有深入认识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才能为郊区化与郊区房地产开发的协调发展创造所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2000—2010年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变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年和最新的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2010年北京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近10年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研究表明,北京人口增长十分迅速,老城区人口依然在增加,仅有西城和崇文区出现了人口净减少,其他区域人口都在增加,总人口越来越多地集中到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从市区到郊区递减;人口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区基本为100%城市化,没有出现中心衰退,城市郊区化和远郊区农村城市化加速发展;人口增长主要是常住外来人口的增加,并且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都在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集中。最后探讨了它对城市和区域规划和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未来五年上海城市的建设更要看郊区新城的发展 这是“十二五”上海的发展战略,上海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正从中心城区的600平方公里向整个市域6000平方公里实现新拓展。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上海郊区,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的新郊区建设要求,依据上海市城市和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依托重大经济项目和骨干交通建设,重点发展新城和中心镇,加快郊区产业的集聚,促进人口的有序集中,构筑上海现代城镇体系,形成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城镇群和都市经济圈。  相似文献   

8.
美国城市郊区化与都市区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美国城市化扩散与都市区的形成   1 美国城市郊区化过程美国从 19世纪末到 2 0世纪初开始城市郊区化过程 ,这一阶段多为富人对较高生活质量的追求而在通勤铁路线上出现“卧城”或称“乡村别墅区”。在2 0世纪 2 0~ 30年代 ,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郊区城镇人口开始超过市中心人口 ,但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城市人口超出郊区人口。二战后由于汽车与高速公路的发展推动了“大众郊区化” ,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投入巨资兴建高速公路 ,至 2 0世纪 6 0年代高速公路网已深入乡间 ,中间阶级和高收入的蓝领工人纷纷涌入郊区。从 194 0年到 1970年 ,…  相似文献   

9.
卢佳  徐莹 《上海房地》2006,(11):44-46
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区规划在帮助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刺激着城市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郊区新城建设不仅是城市化的有效方式,同时也为分散市区密集人口,缓解日益增大的市区人口压力,控制中心城区发展规模提供了一个解决途径。目前,通过对上海2005年统计年鉴相关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大城市居住郊区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郊区尤其是近郊地带逐渐成为住宅开发和消费的热点区域,而在近郊购房者中,又多来自于中心城区的郊迁人口。居住郊区化受城市空间发展、家庭生命周期、交通条件改善等多种因素影响,有着特定的规律,并与郊区的住宅建设息息相关。探讨郊区化人口的居住行为和特点,无论对提高住宅的开发效益还是对郊区住宅建设的有效管理都是很有必要的。由于我国城市居住郊区化发展的历史较短,其中的规律还不明显,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则要成熟得多。为此,本文将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为例,探讨居住郊区…  相似文献   

11.
国际大都市新城发展特点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进入21世纪,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中国大城市开始着眼于"大城市、大郊区"发展战略的实施,郊区新城成为这些城市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早在20世纪中期,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便实行了重点开发郊区新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本文着重分析了国际大城市郊区新城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期待能对我国大城市郊区新城规划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以产业飞地为初始模式推动的郊区化进程与北美的郊区化进程具有不同的特征。阐述了中国城市的飞地郊区化的特征,并研究其背后的动力因素。首先对产业飞地和飞地郊区化的特征,及其塑造多中心城市空间的动力进行了阐述。其次,以苏州市区为案例,分析了苏州如何通过飞地城市化推进郊区化发展并促进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形成。研究认为,与北美经典郊区化理论不同,飞地模式的郊区化具有外生性特征。在外来力量和“创业主义”政府的共同推动下,“飞地郊区”逐渐成为城市的新城或新中心,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向多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13.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化在地域空间上的延伸,也是城市发展高级阶段的一种动力机制。它是城市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以及某些城市职能由大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一种离心扩散过程。城市郊区化的核心是人口和经济要素的离心扩散导致城市郊区的发展。一、上海市的城市郊区化和住宅房  相似文献   

14.
张兆安 《上海企业》2012,(10):24-26
上海"十二五"新的元素,其一,是推进后世博建设;其二,是推进迪斯尼项目建设;其三,是推进虹桥商务区建设;其四,是推进郊区新城建设。2011年初,上海"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已经市人代会审议通过,并且在各类媒体上公开发表了。那么,在"十二五"以及未来一个发展时期内,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元素?当然,有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5.
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关系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上海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们要处理好市中心人口郊外迁移的问题、处理好农村土地顺利流转问题、加快郊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降低通勤费用,学习西方以及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以农民为建设的主体,进行各方面机制以及体制的创新,优化上海中心城市以及郊区的产业空间布局,按照“1966”大力发展新城、新市镇以及重点村.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二)唐晓阳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由于80年代美国都市化地区人口规模和分布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其社会经济状况也在不断地改变。特别是由于白人的持续郊区化和少数民族郊区化的兴起,使得中心城市和郊区社会经济地位的鸿...  相似文献   

17.
李荣 《长三角》2011,(1):48-49
以产业化与城市化“双向融合”为目标的郊区新城建设,将成为“后世博”上海关涉全局的发展”新引擎”之一。上海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正从中心城区的600平方公里向整个市域6000平方公里实现新拓展。  相似文献   

18.
陈伟 《上海企业》2005,(3):49-51
上海城市总体布局体现大都市圈发展的思想,积极推进城乡并进,协调发展,建设郊区城镇。以"双增双减"的原则控制中心城人口和用地规模,有序引导中心城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疏散。随着构筑"长三角"经济区域、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和"一城九镇"建设,给郊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饥遇。因此,市区联手土地储备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有利于增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调控力度,有序实施城市规划,完善土地供应方式;有利于确保政府对城市建设投入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平衡城市环境建设的巨额投资;有利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建立法治、规范、透明的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19.
权轻舟 《价值工程》2010,29(26):252-253
郊区城市化就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一种离心扩散过程,它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本文以西安为例,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西安在郊区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郊区新城生产生活活动相对分散,难以得到有效的服务配套,制约着郊区新城的发展。基于联通手机APP使用大数据,发现在武汉郊区新城许多地区,分散状态的居民活动有较高线上线下化特征,且受“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支撑的活动多发生在郊区新城实体服务设施较少的区域,因此认为虚实融合为支撑郊区新城分散型活动开展创造条件。从使用与供给视角分析此支撑作用的机理,认为虚实融合的“线上线下”模式相较于虚拟化阶段,通过补充线下渠道,改变服务使用方与供给方的行为模式,实现实体服务和实物的远程传递,提升配套服务的品质,弥补实体设施的不足,进一步支撑郊区新城低密度分散型活动的开展,从而为郊区新城实现服务保障、吸引力提升、有机生长创造条件,认为这种进一步的支撑作用即为二次支撑。进而提出,在虚实融合对郊区分散型活动的二次支撑下,未来将发生大量城市功能从中心城区向郊区新城转移的二次分散,从而实现大城市空间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