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地经济是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的方式之一。长三角地区飞地可分为农业飞地、制造业飞地、创新飞地及服务业飞地4种类型。长三角飞地经济形成多核辐射叠加的“蝶形”网络化空间关系,“创新飞地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飞地”外围扩散非对称分布,产业转移正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总体处于创新集聚与制造业扩散双向流动并行阶段。目前,中心城市“核”的能级和协同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有待加强,飞地经济圈层结构缺乏有力支撑,产业协同治理尚待进一步加强,与飞地经济相匹配的政策协同存在壁垒。建议发挥好中心城市的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一带两轴”的支撑作用,集中力量建设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型示范飞地,加快飞地园区带动当地产业集群的形成,强化长三角参与全球创新链产业链的能力,着力打破与企业跨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隐形壁垒。  相似文献   

2.
快速城市化时期,我国一些大城市逐渐表现出郊区化特征。本文以城市郊区化为背景,从新自由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市场转型期间,政府分权、土地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是城市郊区化发展的基础;以转型为切入点,分析了"有中国特色"的新自由主义的政府企业性开发、竞争和再分配模式成为导致城市郊区化产生的主要动力机制;最后分析了新自由主义视角下城市郊区化所产生的空间特征和负面影响,试图从新的视角揭示中国城市郊区化更深层次根源。  相似文献   

3.
城市郊区化与城市中心区的复兴是当代城市社会结构变迁运动的两种形式 ,也是一对矛盾范畴。“郊区化”已经成为工业社会以来特别是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的最集中表现形式 ,无论是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出现了不同意义和不同层次的“郊区化”现象。但是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中国学者过多地注意发达国家已经完成的“郊区化”问题 ,而对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出现的城市中心区的复兴和“中产阶级的回归”关注得不够。事实上 ,中国虽然仍然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 ,郊区化和城市中心区更替已经出现了某种同步发展状态 ,如上海、北京…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骨架,城市功能布局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定位具有互动关系。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与深圳、香港共同构成珠三角核心城市,正处于产业高端化、城市郊区化的转型发展时期,通过构建"广佛莞"、建设"大广州",可以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功能布局优化。为此,要加速"广佛莞"同城化进程,推进产业在"大广州"内优化布局,实现城市功能格局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5.
关于城市郊区化本质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郊区化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系统演化过程 ,文章分析了城市郊区化的机制。在此基础上 ,对一些有关城市郊区化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得出的结论为 :“空心化”不是城市郊区化的本质特征 ;以中心城人口的绝对减少作为城市郊区化的判据有不合理之处 ;城市郊区化是动态的 ,复杂的过程 ,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对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城市郊区化与汽车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大城市出现的郊区化现象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若干相似性 ,也存在大量的不同特征和不同的动力机制。郊区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大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表现形式。在合理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引导下 ,郊区化与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会相互促进 ,并推动大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资本积累视角下城市郊区化机制及效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从资本积累的新视角来分析郊区化产生的动力机制,即郊区化土地"融资"满足资本积累要求;土地"溢出"加速郊区化进度;土地"补贴"吸引产业投入。研究发现,我国与西方郊区化机制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一,它反映了资本缺乏和市场不完善条件下的土地"融资"行为,其二,强化郊区化空间生产,同时注重产业的增长。最后,分析了推动郊区化的具体策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空间特征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论“旅游飞地”对秀水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洪杰 《价值工程》2011,30(8):139-140
随着古村落旅游开发,一些古村落"旅游飞地"现象逐渐凸现,突出表现在旅游的发展不能为古村落社区带来预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古村落"旅游飞地"影响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古村落的保护。以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在古村落旅游开发中所面临的情形为例,提出了防止秀水古村落"旅游飞地"产生的原则措施。  相似文献   

9.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推动新型城市合作,完善区域合作新机制,有利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中国传统的城市合作模式以对口支援(帮扶)和扶贫协作为主,体现了“强扶弱”“好帮差”“东部带中西部”的阶段性特征,充分彰显了政治和制度优势.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实践中出现了“毗邻区合作”“蛙跳式对口合作”“新型飞地经济合作”“托管式合作”等多种新型城市合作模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区域合作机制与区际利益共享机制,这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乃至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现阶段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借鉴与推广新型城市合作模式,通过资源跨区域整合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对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上海城市经济空间、居住空间和人口空间郊区化演变趋势特征以及郊区化演变的动力机制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外城市空间郊区化演变比较,提出了上海城市郊区化演变过程中需要警惕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基于非径向距离函数(NDDF)的修正Metafrontier超效率模型对中国278个地级市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LPI)相结合,分析中国城市生态效率的动态演化结构特征及其模式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生态效率呈现缓慢增长态势,“资源节约”效率相较于“环境友好”效率增长更快。从变量分解看,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节约是“资源节约”效率改善的贡献主体,而工业废水与二氧化硫排放对“环境友好”效率改善的贡献大体相当。从动力来源看,区域技术追赶是城市生态效率改善的主要驱动力,而区域管理效率产生了抑制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识别不同类型城市的生态效率改善动力来源及其动态演化模式差异,进而为精准提升不同城市的生态效率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服务业不仅成为主导产业,其内部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以伦敦、纽约、巴黎和东京为例,阐述世界城市服务业在行业结构及空间布局方面的共同特征。世界城市的主导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等高端服务业,空间布局逐步调整为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结构,为中国大城市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中国城市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分析了西方现代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后中国人做出的一系列反应,指出21世纪“中国中心”史观。通过分析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起飞过程中儒家文化的作用,证明传统文化非但不会阻碍现代化进程,相反还会走出民族特色现代化道路。文章还分析了21世纪中国城市的整体性、生态性、社区性、可持续发展性特征,分别阐述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陈超  胡彬 《城市问题》2007,(10):56-62
以杭州市为例,从人口郊区化和工业郊区化的动因入手分析了城市郊区化的机制,认为中国的城市郊区化受到政府规划与政策的较大影响,且目前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政府对郊区城市化的导向作用主要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展开,并采取了尽量不触及现行体制的做法,在降低政策成本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特点.从城市形成与演变的角度阐释了我国城市郊区化的发展机制,并就政府提升城市功能的努力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郊区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对郊区化的研究有利于认识城市发展的过程.从已有的郊区化理论成果出发,以市场经济为背景提出了郊区化的定义和内涵,分析了郊区化的市场和制度改革驱动机制;郊区化的过程;城市郊区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殷文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3(4):108-110,F0003
本文将教育公平问题放在郊区化这样一个动态视域下予以考量,从布尔迪厄的社会区隔理论出发,论述郊区化进程动力机制和“意外后果”对教育公平获得的影响,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对郊区化进程的回应。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韧性”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城市研究和政策实践领域关注的热点,而现有文献关于城市韧性构建模式的讨论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为更好推进中国现阶段城市韧性建设研究与实践,基于比较制度分析理论,通过全球代表性城市的多案例比较发现,城市韧性构建在不同制度条件下展现出不同的特点,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其核心区别。中国的“国家统合型”城市韧性建设模式是契合本国国情及本土制度环境的必然选择,同时也需要汲取他国城市韧性建设的有益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不同规模城市产业发展之间的差异,研究中国城市规模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掘和电力行业的竞争力与城市规模之间表现出典型的专业化特征,但多数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城市规模较小;制造业整体的竞争力与城市规模之间表现出“倒 U 型”关系,500万—1000万人的城市比其他规模的城市表现出更强的制造业竞争力;制造业内部多数行业表现出专业化特征,以资源为基础的和中间投入品制造业在规模较小的城市表现出更强的比较优势,消费品和资本品产业竞争力与城市规模呈“倒 U 型”关系;服务业整体的竞争力与城市规模之间表现出微弱的“U 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房地产和文化娱乐业表现出较强的直接层次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开发区作为一种引导产业发展的“特殊政策区”,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大量政策支持下陆续设立了多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并在制度空间层面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板块现象”。开发区模式不仅形成了鲜明的“板块经济”特征,而且深刻影响了城市空间结构,导致了大都市区城市空间内部的非均衡发展和板块间的同质化竞争。通过解剖西安案例,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必须重视大都市区内开发区群的整合和统筹,特别是要以群体的视角强化各个板块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协同性,并理顺开发区—行政区在经济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方面的权责,以期能对新时代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美国城市郊区化与都市区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美国城市化扩散与都市区的形成   1 美国城市郊区化过程美国从 19世纪末到 2 0世纪初开始城市郊区化过程 ,这一阶段多为富人对较高生活质量的追求而在通勤铁路线上出现“卧城”或称“乡村别墅区”。在2 0世纪 2 0~ 30年代 ,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郊区城镇人口开始超过市中心人口 ,但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城市人口超出郊区人口。二战后由于汽车与高速公路的发展推动了“大众郊区化” ,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投入巨资兴建高速公路 ,至 2 0世纪 6 0年代高速公路网已深入乡间 ,中间阶级和高收入的蓝领工人纷纷涌入郊区。从 194 0年到 1970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