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中国户口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 ,从完全禁止户口迁移到数量限制政策 ,再到征收费用政策和放开小城镇入户限制的逐步放松户籍管制政策 ,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加 ,损害逐渐减轻。我国放开小城镇户籍限制的改革放活了地方经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程是由经济内生决定的 ,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着户籍制度的改革进程。那些放开户籍限制的城市也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问题。放开户籍限制不会构成对城市就业、住房、治安、交通的压力 ,反而创造了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正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刚刚落幕.针对广受关注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公安部剐部长黄明2013年12月17日表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城乡统一、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此前.户籍制度改革的路线图已经公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加快  相似文献   

3.
正户籍制度改革对于当前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意义重大,是需要迫切推进的一项重大任务。能否成功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公民平等社会福利权的实现,而且将影响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结构转型顺利完成。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优化户籍登记迁移制度,是户籍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近年来,从暂住证向居住证、从计划指标控制向准入条件调控,多数城市的落户准入条件逐步放  相似文献   

4.
户籍型市民化与常住型市民化是农民工城市发展的两条基本路径,户籍型市民化在实践进程中面临农民工户口迁移意愿不足、经济收入低下、户籍供给与需求出现错位、与户籍制度改革方向相悖、可能带来城市贫民窟等困境。漂隔型农民工可采取常住型市民化的城市发展路径,以权益维护为核心,注重人的现代化,走深度城市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带动了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透露,正在编制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今年上半年可能出台。为了配合"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思路,公安部也正在配套制定户籍制度改革规划和实施意见。3月6日,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向全国政协委员介绍,过去几年全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力度明显加大。2010年至201 2年,全国共办理户口"农转非"2500多万人,为前3年的2.2倍;2012年全国非农业户口人口所占比重达到35.29%。  相似文献   

6.
吴伟  顾丹 《中外企业家》2013,(7Z):249-250
辽宁的户籍制度改革的速度是确保实现城镇化的有效途径,而在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还表现出地方政府和流动人口之间的博弈关系。笔者在分析了辽宁省户籍改革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户籍改革博弈模型;并通过静态和动态的博弈,提出了加快辽宁户籍改革步伐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城市户籍应该逐步放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十五”期间实施城市化战略。要推进城市化进程首要的是增加城市人口 ,有计划地减少农村人口。如何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 ,解决好几亿农民从农村到城镇的地域流动 ,是中国跨世纪城市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它的成功解决首要的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本文提出相关政策 :将户籍管理制度转变为户籍登记制度 ;建立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 ;积极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取消城市保护就业措施 ;和逐步放开大城市户籍管理。  相似文献   

8.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要障碍。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核心,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则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前提条件。为此,要按照"统一户籍、普惠权利、区别对待、逐步推进"的思路,标本兼治、长短结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的真正主体是进城农民以及其他移居人口。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已积累了一笔巨大的欠账,欠了几亿人的安居、社保和公共服务费用。我们对农民太不公道了,其中最大的不公道是没有让他们随就业迁移安居,逼得人家实际上妻离子别。因此户籍改革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键。有人提出,大城市的户籍制度不放开,中小城镇可以先放开。  相似文献   

10.
正有着50多年历史的户籍制度,日前终于揭开了新的一页。国发〔2014〕25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这次改革将对新型城镇化和房地产带来哪些利好呢?一、农民进城,形成大迁徙潮任何改革都是一次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这次户籍制度改革,对于农民来说,是继1980年耕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分田到户)之后的又一次重大  相似文献   

11.
户籍制度与农民的日常生活户籍制度是国家对公民实施的以户为单位的户籍人口管理政策,其特点是根据地域和家庭成员关系将户籍属性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户籍制度最初承担着保障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随着实践的发展,户籍被赋予政治、社会和经济功能且在不断被强化。以户籍为依据,城镇居民在购粮、入学、养老、低保、就业、抚恤、退伍士兵安置、事故死亡赔偿、安置补偿等方面明显优于农业户口人员,这成为广大农民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唐杰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1):97-103
城市户籍政策调整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充分剖析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二代优先”的户籍政策调整新思路,即允许流动人口子女先于父母双方获得城市常住户口,其基本前提是其父母已经在该城市就业、居住达到一定的年限.这一政策可以较好地与现有落户政策衔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并且有...  相似文献   

13.
张建 《中外企业家》2012,(5):150-151
中国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被赋予了教育、就业、保障、医疗、住房、福利等一系列附加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户籍及相关政策的调整改革,越来越多的农村大学生在利益的驱使下对户籍迁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
事件     
《中国总会计师》2014,(7):10-11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启幕“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7月24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上述改革举措。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也日益突出,使得户籍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按照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传统的户籍制度改革进行论述.从宪法角度入手,对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进行分析,论述如何进行户籍制度改革.首先从我国户籍制度产生的背景出发,然后从宪法角度对我国现行户籍制度进行了分析.进而研究其实质问题,使我们对现行户籍制度有个本质上的认识,从而认识到了其弊端,能够激发对户籍制度改革的信心.因此,对传统户籍制度进行改革,不仅从户籍本身进行,而且也要联系现实环境,从户籍之外进行改革,提出自己的主张.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应当是最终实现所有公民的平等.  相似文献   

16.
据讯 ,北京用人单位在新闻媒体上刊登招聘广告时 ,不必再加上“应聘人员须具有北京市户口”这句话。北京市是最吸引外地人才、外地打工者的大城市之一。长期以来 ,“北京市户口”成为招聘的必要条件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流动和引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改革户籍制度 ,全方位引进人才已是大势所趋。北京这一举动 ,虽未从根本上触及户籍制度改革 ,但实在做到了人才流动与户籍制度的分离 ,有利于北京企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和北京经济的发展。北京招聘不再要求北京户口@丁松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应该出台户籍制度改革、财税改革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配套政策。取消城乡分割二元户口登记制度。减税鼓励创业,尤其是创办小微企业,实现产业和人口的城市化。否则,只能是土地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二元人口管理体制与社会总体发展不相适应 我国农村和城市“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已经远远超出了身份识别的功能,在把公民分为市民和农民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相对独立的制度、政策等社会规范,而这些社会规范与个人合法权益、社会资源占有、社会地位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户籍改革之所以进展缓慢,附加到户口上的各种利益、隐藏于户籍制度背后的各种制度是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传统户籍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了北京市户籍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针对性地提出北京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路: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称为北京市居民户口;对“流动人口”采取差异化对策;鼓励存量人口的自由流动;在户籍制度改革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首要的重点任务之一。户籍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它的存在使我国出现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两类人,也出现了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等“泛二元化”格局。而且,几十年来,与户籍捆绑的利益已经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