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英 《价值工程》2014,(30):11-12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举措,也是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目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上到下基本没有阻力,但也有一定的压力,如资金、均等化社会保障、住房、稳定的就业创业等。面对压力可通过加快农村土地收益分配体制改革、加快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构建覆盖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服务体系等举措可有效缓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压力,从而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2.
以四川省成都市农业转移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调查获得研究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文化程度、自治机构利益代表性、自治机构换届选举、"自治机构、公共组织、政府部门"回应性等是显著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参与社区治理意愿的因素。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角度出发,应该注意通过提升农业转移人口文化素质水平,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型、角色转换,强化农业转移人口组织化程度,完善基层社区自治组织选举制度,提倡自治组织、公民与政府开展合作治理等途径,构建有利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治理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进而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伟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国上下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此进行了专题部署,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和6个方面具体任务。上一阶段,根据中央、浙江省委统一部署,我们对城镇化问题进行了认真学习。总体上看,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的过程,也是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形态变化的过程,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就是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断提升城镇居民生活品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需要成本的。其中,社会成本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最主要的成本。如何建立社会成本分担机制来解决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三位一体"的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社会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加之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放宽,农民市民化进程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瓦解。但是,农民虽然大量进入城镇,却并不能真正的融入城镇,从而出现新的城镇二元矛盾。本文通过对矛盾产生的原因分析,并阐述"带资进城"的必要性。最后结合新型城镇化关于"人的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提出"带资进城"的方案设计,对具体方案实施,注意问题进行论述。期望通过"带资进城"的市民化方式,逐步消除城镇二元矛盾,提高农民市民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围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目标,通过全面深化就业服务领域创新改革,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面向本地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转变,在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同等享受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权益维护等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城镇化影响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对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常住人口城镇化与户籍人口城镇化影响的地区差异,从动态演进中探索城镇化优化的人口模式。研究方法:运用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与托达罗模型建立了面板数据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无论是常住人口城镇化还是户籍人口城镇化,其空间格局均存在地区不平衡现象,相对而言,常住人口城镇化在空间集聚的外溢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城镇化基础经济水平的平衡性等方面具有更好的空间优化条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对城镇化的空间优化只能发挥稳定、润滑作用;从动态发展趋势判断,东中部地区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常住性流入城市、西部地区以户籍性流入城市,能够更好地促进东中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形成,同时借助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润滑平衡作用形成东西部夹击态势,有望促成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高水平空间格局的优化。研究创新:将户籍人口城镇化引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关系研究中,既拓展了现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关系的研究内容,也凸显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优化中的效应。研究价值:通过对比分析以及模型模拟,了解到“十四五”时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作为人口输入型地区,承担着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化模式战略转型的重任,关系到整个国家城镇化的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以广东省为例,首先基于数据分析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人口流动、人口结构、人口"市民化"等视角分析广东城镇化发展的特征和趋势,以此形成对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的基本认识;其次,对未来广东城镇化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最后,基于广东省的分析,从城镇化发展模式、发展质量等方面探讨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发展方向,提出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转型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镇论坛》2014,(17):4-4
陕西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并在2015年以前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西安市以外其他设区市市辖区的落户限制。2020年之前,通过设置阶梯式落户通道和差别化落户条件,逐步解决符合条件转移人口落户西安,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国务院日前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意见》的出台,标志着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宣告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  相似文献   

11.
正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当前以及未来较长时期城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具体要求。根据国家统计局监测数据,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6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超过1.5亿人。在现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绝大部分农民工尽管在职业上实现了非农化,但在户籍  相似文献   

12.
“双转移”趋势与城镇化模式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浩  郭力 《城市问题》2012,(2):71-75
基于近年来产业梯度转移加速及劳动力回流中西部就近务工的趋势,指出中国的城镇化应当重视发挥劳动力的驱动作用,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推动力度及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中西部要立足于延续和扩大劳动力比较优势,以承接、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与传统服务业来加快城镇化;东部应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与高附加值产业,以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城镇化质量,最终形成我国"雁阵模式"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格局。当前重点是将中西部中小城市快速扩张为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发挥其在分散型城市群战略中承上启下的集聚效应与辐射作用。同时指出应积极探索户籍、社保、住房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及人口实质性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正户籍制度改革对于当前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意义重大,是需要迫切推进的一项重大任务。能否成功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公民平等社会福利权的实现,而且将影响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结构转型顺利完成。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优化户籍登记迁移制度,是户籍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近年来,从暂住证向居住证、从计划指标控制向准入条件调控,多数城市的落户准入条件逐步放  相似文献   

14.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首要的重点任务之一。户籍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它的存在使我国出现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两类人,也出现了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等“泛二元化”格局。而且,几十年来,与户籍捆绑的利益已经固化,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近期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年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就新型城镇化问题发表了演讲,阐释了应对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的思路。徐宪平说,今年将要求各类城镇制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具体标准,在特大型城市则制定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居住证制度,标准将向社会公布。徐宪平说,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城镇常住人口中的2亿多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将在今后7年内有序、逐步地实现市民化。徐宪平说,通过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到2020年努力  相似文献   

16.
2014年7月国务院针对户籍制度改革问题提出了新一轮指导意见。其中,会议明确提出构建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并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形式。从近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只针对小城市以及小城镇打破了户籍限制,并未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面化户口迁移目标。长期以往,会进一步加剧城市发展两级分化严重程度,不利于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为及时缓解这一现象,本文主要针对户口迁移与户籍人口城镇化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常向丽 《财会通讯》2021,(10):173-176
文章从区域城镇化率视角研究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提供农业转移人口户籍福利的激励效果,并将户籍制度改革作为一个准公共物品,探索由中央通过财政转移购买户籍福利供给,从而激发地方政府对农村转移人口户籍福利的供给积极性.同时文章分区域考虑,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人口户籍福利激励的效果,随着不同区域城镇化率的不同,中央财政对于转移支付效果不相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迁徙的幸福     
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自由迁徙原本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体制和机制的束缚,人们并没有真正享有这种自由选择权。因此,当"自由  相似文献   

19.
正城镇化更多的是一个体制改革、内涵发展、结构调整的过程经过10年大跃进式的城镇化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我们明白了:城镇化应当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因此,2014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静悄悄的城镇化。像过去10年那样急风骤雨、大跃进式地推进城镇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农业转移人口  相似文献   

20.
正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在城镇自有住房的获得关系到他们在城镇的定居及社会融入。从目前情况看,城镇外来农业户籍家庭在城镇的住房状况并不乐观。他们在住房产权拥有、住房类型、住房质量、住房面积,以及城镇保障性住房拥有等方面,均落后于城镇本地农业户籍家庭和非农户籍家庭。在我国目前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在住房市场中市场能力的缺乏,以及户籍制度影响下的城镇保障性住房获得条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