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纳入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制度改革试点范围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处理组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分别从政府干预和内部人控制视角对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与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对抑制国有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均具有显著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与中央企业和行政垄断行业企业相比,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对地方国有企业、非行政垄断行业企业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但对投资不足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公司类别未对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与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证明,国有资本授权经营能够通过减少政府干预来抑制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能够通过治理管理层的代理行为来抑制国有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2.
黄宜荣 《财会通讯》2014,(10):37-41
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步取代了股权分散下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代理冲突,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控制权、现金流权、两权分理程度提出三个假设,选取了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2010年截面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两权分离度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结果发现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度与公司价值负相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度与公司价值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运用Basu模型,采用我国上市公司2010—2012年数据,就在金字塔股权结构条件下终极控股股东特征以及金字塔股权结构特征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度与会计稳健性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会计稳健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与会计稳健性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终极控股股东为政府类型时,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要大于非政府类型的公司;金字塔股权结构的层级与会计稳健性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债务作为地方政府为地区发展获取的经济资源,对微观企业的影响日益突出。文章利用省级地方政府债务宏观数据与国有企业微观数据,研究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投资效率,且主要表现为加剧过度投资,对投资不足影响不显著。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在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还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在股权制衡度低和财政透明度低的样本中,对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和过度投资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007~2009年三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上所发生的以上市公司为标的的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了终极所有权结构对并购过程中控制权转移的影响和并购前后投资效率变化状况。研究发现,并购目标公司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度与并购过程中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倾向具有显著的关联,并购交易前后资本投资效率具有显著变化。具体而言:(1)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并购交易中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倾向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性质时更容易发生控制权的转移。(2)并购交易后公司非效率投资程度比并购前显著改善,其中未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并购交易比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并购交易非效率投资程度改善更为明显。本文提供的经验证据总体上支持了并购效率理论及协同效应理论,在控制权发生转移的情况下支持了自由现金理论和管理者自大理论,丰富了公司治理及企业管理研究文献,为公司治理和改善投资效率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以2004—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索分析终极所有权性质、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的两权分离度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以及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在不同终极所有权性质下其显著性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国有控股公司与非国有控股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并没有系统性差异;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国有控股公司相比国有控股公司,其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2004—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索分析终极所有权性质、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的两权分离度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以及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在不同终极所有权性质下其显著性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国有控股公司与非国有控股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并没有系统性差异;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国有控股公司相比国有控股公司,其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胡国霞 《财会通讯》2021,(12):80-83
文章实证分析企业的股权结构和财务灵活性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财务灵活性与企业投资效率显著负相关;股权制衡与企业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两权分离与企业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股权制衡能够削弱财务灵活性与企业投资效率的相关性;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削弱财务灵活性与企业投资效率的相关性;两权分离能够削弱财务灵活性与企业投资效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差值衡量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以最终控制人的产权性质作为分类标准,论述了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代理冲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中央企业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正相关但不显著,地方企业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负相关但不显著.当控制了负债融资约束这一变量之后,不受负债融资约束的民营企业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该结果表明了代理冲突“激励”企业投资受制于企业负债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5 ~ 2011年的39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终极股东两权分离度及现金持有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当终极股东为国有企业时,提高两权分离度会显著降低持有现金的价值效应;而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会显著增加持有现金的价值效应.进一步检验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是否会抑制终极股东两权分离度对于现金持有价值的侵害.研究发现,当终极股东为国有企业时,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会抑制两权分离度对于现金持有价值的侵害,增加持有现金的价值效应.  相似文献   

11.
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股权融资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4~2006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终极控股股东性质,考察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金流权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正相关,而且这种正相关性在高自由现金流与低成长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两权分离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还与终极控股股东性质有关,与国有控股公司相比,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的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更显著,而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正相关性显著高于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2009~2012年"中证央企指数"中的306家国有控股上市企业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国企现金股利政策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过度投资水平与企业绩效负相关,支付现金股利可以显著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这表明国企分红抑制了企业过度投资行为,降低了代理成本。从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视角,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国有企业股利分配提供了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经济新常态下2013—2017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财务柔性、公司治理机制对投资不足的影响.研究表明:财务柔性可以缓解投资不足,财务柔性越大对投资不足的缓解作用越明显.公司治理对二者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然而,公司治理的调节作用对于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会产生差异.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对二者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另外,民营企业具有更为强烈的财务柔性储备意愿,其财务柔性储备显著高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4.
股权质押融资是资本市场常见的融资方式,可以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问题,进而影响企业投资行为。文章以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降低企业投资效率。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投资效率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相较于国际"四大"审计的企业,非国际"四大"审计的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投资效率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文章扩展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的研究范围,丰富了企业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研究结果对企业、监管层、外部投资者等均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2004年至2010年71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我国金字塔结构特征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权、现金流权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及支付力度显著正相关;两权分离度与现金股利支付力度显著负相关;金字塔结构较复杂、终极控制人具有集团性质时,现金股利支付倾向与支付力度较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受终极控制人产权性质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债券发行数据,本文研究了公司披露的高管货币薪酬信息对债券发行溢价的影响。结论显示:高管货币薪酬水平与债券发行溢价显著负相关,而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货币薪酬水平与债券发行溢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显著较弱;政府限薪令的实施却会增强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货币薪酬与债券发行溢价之间的负向关系。以上结论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公司治理、资产定价和产权理论的研究。同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建议:首先,监管层应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制度以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其次,上市公司应重视薪酬激励在证券市场中的信号效应并合理设计薪酬制度;最后,债券投资者应同时关注公司治理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以提高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7.
证券分析师作为外部监督者作用于公司外部治理,从而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产生一定影响。基于2010—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根据修正的Simunic模型实证分析证券分析师关注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并根据产权性质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样本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证券分析师关注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证券分析师关注与审计费用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赖丹  冷洁 《会计之友》2021,(8):121-127
创新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提升创新投资效率是实现创新兴国战略的重要前提.文章选取2013-2018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Richardson投资支出模型改进的基础上测量了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创新投资效率,探讨了高管薪酬粘性对创新投资效率的影响,并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的调节作用.结果 表明:(1)高管薪酬粘性越大,企业创新投资效率越低,且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更为严重;(2)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并没有发挥积极的治理效应,反而强化了高管薪酬粘性与企业创新投资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而这种强化作用仅存在于强高管薪酬粘性组;(3)相比于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强化高管薪酬粘性与企业创新投资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民营企业更显著.文章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机构投资者治理效应的研究,对完善企业薪酬制度,促进企业创新投资效率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赖丹  冷洁 《会计之友》2021,(8):121-127
创新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提升创新投资效率是实现创新兴国战略的重要前提.文章选取2013-2018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Richardson投资支出模型改进的基础上测量了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创新投资效率,探讨了高管薪酬粘性对创新投资效率的影响,并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的调节作用.结果 表明:(1)高管薪酬粘性越大,企业创新投资效率越低,且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更为严重;(2)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并没有发挥积极的治理效应,反而强化了高管薪酬粘性与企业创新投资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而这种强化作用仅存在于强高管薪酬粘性组;(3)相比于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强化高管薪酬粘性与企业创新投资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民营企业更显著.文章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机构投资者治理效应的研究,对完善企业薪酬制度,促进企业创新投资效率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与过度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特定行业388家国有上市公司2001-2005年数据为样本,在界定过度投资水平和分析投资决策机制基础上,选取治理机制中的股权结构、董事会和产品市场竞争三方面,分析并实证检验其对过度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国有股比例的增加使国有公司过度投资水平更高;股权制衡对投资过度有制约作用;地方控股较中央控股国有公司,过度投资水平更高。产品市场竞争对过度投资有制约作用,但不显著。董事会特征与过度投资之间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