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遗产廊道是源于美国的一种针对线性遗产区域保护的方法,追求遗产保护和自然保护以及开发利用的共赢。我国拥有大量线性遗产有待进行整体性和系统性保护,遗产廊道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从基础性研究、专项研究及应用研究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遗产廊道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遗产廊道的不同类型,总结不同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重点关注遗产廊道构建和保护规划的探讨,为今后研究的深入与拓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京杭大运河天津段为例,利用GIS作为分析工具,对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遗产分布与运河位置相对关系的规律性,即京杭大运河天津段遗产靠近运河分布比远离运河稍有密集的趋势,且与运河紧密相关的文化遗产此种趋势更加明显.基于上述分析,从遗产保护的高效性原则出发,认为大运河遗产廊道的理想宽度应为单侧2-2.5公里.  相似文献   

3.
缕析了不同时期北京古运河的开凿过程,主要探讨了古运河对北京城市水道格局、商业区、仓储区以及其他空间结构方面的影响,指出了当前运河和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联系,并提出了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基于遗产廊道视角下的一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遗产廊道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区域化趋势和绿道思想结合的产物,不仅强调了遗产保护的文化意义,而且强调了其生态价值和经济性.我国有着丰富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但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还缺少遗产廊道这个层次上的架构,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类似于重要遗产如大运河的保护.在我国建设遗产廊道既是保护众多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的需要,也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的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更是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遗产廊道理论发端于美国,表现为一种区域化的文化景观保护战略方法,对于完善现今我国遗产资源的整体性保护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借鉴这一理论方法,聚焦陪都重庆的抗战文化遗产资源,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基于GIS空间分析平台,对抗战遗产的空间分布进行相关性研究,划定不同的遗产聚落,在此基础上引入适宜性分析的思路探究适宜抗战遗产廊道走向的带状区域,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现有城市路网的遗产休闲游览建议性线路,希望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将散点式的山城抗战遗产进行资源整合与文化彰显,为遗产资源的整体性保护规划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近年来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最重要的动向之一就是对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 or cultural itinerary)的保护.系统介绍了文化线路保护的发展动态,并将之与在美国已经盛行有年的遗产廊道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做了探讨,认为借鉴两者的有关理念,对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区域规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城不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堡寨、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组成的具有一定纵深的严密、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山西省地处明长城军事防御时期的核心地带,境内留存了大量的军事堡寨,这些军事堡寨主要面临如下的困境:生态环境脆弱、文化遗产"孤岛化"和"边缘化"、遗产本体遭受破坏、经济社会发展迟缓等。以问题为导向,在遗产廊道的保护理念下提出由"生态经济区、绿色廊道、游步道、展示功能区"四要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军事堡寨区域保护与利用网络模式,该模式将山西省明长城沿线呈线性分布的军事堡寨,以及沿线紧密相关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串联起来,并将推动明长城沿线地区的生态保护及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筑遗产保护是我国建筑学和历史教育领域新兴的一个专业方向,由于该学科专业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在教学方面存在与时代要求脱节的现象。本文从建筑遗产教育的现状分析入手,结合新时代下国家文化复兴的总体目标,以北京建筑大学的建筑遗产教育的经验为案例,提出遗产教育中应注重培育"文化自信",把国际遗产科学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工业遗产面临本体认知、保护方式、公众参与三方面困境.遗产区域作为新兴遗产保护理念,在提高遗产价值认知、合理协调保护与利用矛盾和加强公众参与方面具有综合效益,有利于解决工业遗产时间连续性模糊和空间完整性破碎问题.以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为例,通过探讨工业遗产资源保护、遗产区域生态修复、遗产游憩系统构建和遗产管理维护体系四个方面,意在探索在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最终形成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一五六"项目之一的洛阳轴承厂为例,结合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现状,引入"共生理论",并构建工业遗产与城市发展的三种共生模式:不同时代的共生、不同建筑的共生、不同活动的共生。根据三种共生模式对洛阳轴承厂工业遗产进行改造,实现文化共生、格局共生和环境共生。旨在探索一种既能保护工业遗产,又能让其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的共生模式,并为中国方兴未艾的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遗产体现独特的时间观念、时间秩序、时间对象和时间效能。遗产时间的表征,与当代城市强调测度时间、世界时间、客体时间和私人时间的表征存在着显著的断裂。这一断裂令城市遗产的传承与阐释处于双时态之下,完整性传承面临标度化阐释导致的遗产片段化,地方性传承面临普遍化阐释导致的特色模糊化,内驱性传承面临外向化阐释导致的传承被动化,合作性传承面临个体化阐释导致的多元实践的矛盾与困境。为此,时间织补的实践在完整性时间观、地方性织补、内驱性织补和合作性织补原则下呈现遗产类型的补充、多元价值的强化、可持续性的探索和共同参与的调动,使得城市遗产成为传承时空经验的综合性的文化行动。  相似文献   

12.
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其意义不局限于一时一地,具有公共性。然而,遗产也是一种能够吸引大量消费者的稀缺性社会经济资源,遗产经济对遗产公共性的侵蚀严重威胁着遗产价值的认知与传承。我国已成为了遗产大国,有效地保护和管理遗产地是我国遗产事业的重要工作,而如何维护遗产的公共性正日益成为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首先从遗产事业发展历程的角度对遗产公共性的来源、内涵和表征进行了梳理分析;然后,对遗产经济侵蚀遗产公共性问题产生的背景进行了讨论;最后,以西湖文化景观为例,对遗产经济与公共性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并初步提出了维护遗产公共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山东淄博作为工业文明悠久的重要工业城市,重工业、轻工业及手工业在山东和全国的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工业化转型背景下的淄博市工业遗产为依托,梳理了淄博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工业遗产类型,评述了淄博工业遗产的价值体系。通过对淄博市工业遗产保护现状的分析,淄博在工业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已取得了实践经验,但仍存在着制度保障不完善、大刀阔斧重建与消极静态保护并存、保护类型片面单一以及多头管理等问题,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淄博工业遗产保护和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名城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世界各国已引起广泛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熟潮.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初始宗旨--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看,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实践并不完善,其中显著问题便是非物质文化保护严重缺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与历史文化名城活性关系,认为未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的完善应重视研究非物质文化对于城市历史环境的精神意义,并从管理体制方面和非物质遗产保护方式表达方面探讨了相关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李哲林 《价值工程》2011,30(36):262-263
文化的传承与社区的更新一直是城市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难题。本文分析了旧城的文化特征与社区更新的方式,并分析了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然后在城市设计的层面,结合调研的三个旧社区,试图能在两者找到共生的方法,或平衡点。  相似文献   

16.
遗产社区作为活化的城市遗产,面临着自然灾害及社会干预多重风险。选取了风险管理视角下的"社会抗逆力"概念对城市遗产社区应对及转化外部干预的能力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的梳理、对遗产社区的社会抗逆力特征的分析及国际经验的介绍,论述了"社会抗逆力"对城市遗产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此概念对中国城市遗产社区保护与发展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中东铁路是我国少有的大尺度线性文化景观遗产的突出代表,具有空间分布完整、历史演化连续、文化内容多样和遗产价值典型等特征.通过对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综合价值、各段落及主要节点工业遗产分布特征的分析,从法律机制、规划管理、区域合作和开展工业遗产旅游等方面探讨跨区域、大尺度文化遗产完整性保护和利用的有效途径,为解决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现实困境,促进遗产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吕绍勋 《价值工程》2021,40(9):55-57
工业遗产对于城市文脉的延续、重塑城市文化空间,都具有重要意义.青岛工业遗产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空间聚集效应明显,逐渐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部分得到了很好的活化利用.但是依然存在前期保护利用不到位、整体格局破坏严重、活化利用模式单一、缺乏市场机制等问题.上海市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值得青岛学习.青岛应该加强顶层设计,更新保护路径,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发展工业旅游,开发特色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