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这一方面给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也加重了高校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加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承受力,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心理素质教育目标。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2.
罗明理 《活力》2006,(3):156-15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在中学生教育中,除抓好德、智、体、美的教育外,还要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是对当前基础教育状况认真分析后的必然结果,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强烈呼唤。关注和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3.
特困家庭学生在高校学生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相对弱势需要关爱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段时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农民工返乡,导致特困家庭学生比例增加.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关爱和心理的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每个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了解掌握特困家庭学生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结合实际情况,为解决特困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起着积极的、不容忽视的作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从行为心理入手,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走向;以情绪心理进行支持,辅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从兴趣心理出发,伴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以社会心理为导向,引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有目的的关注,力求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们尽快地形成健康心理做一些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别是自卑敏感、焦虑抑郁、虚荣心理、封闭心理,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分析了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以心理健康为指导的经济资助体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校园文化为路径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别是自卑敏感、焦虑抑郁、虚荣心理、封闭心理,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分析了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以心理健康为指导的经济资助体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校园文化为路径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著名的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历时多年对北京500多个班级,两万多名学生进行测试所得的结果显示,当今中学生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学生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特做本研究,旨在为体育教师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秦明霞 《活力》2011,(8):78-78
教育以人为本,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传统教育的陈旧模式已被打破,新课程背景下的新的教育模式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发展,了解学生心理特点,提高其心理能力,为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耍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同时也要将其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其意义也就在于通过二者结合,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这一点看,语文教学在由于其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在各学科中最为复杂,可塑性也最强,如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很好的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也必将会承担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复杂,单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成为阻碍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问题,高校面对目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内容安排、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模式,使得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高校要提高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首要就是将活动教学法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以此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性、趣味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学校教育的现状,阐述了教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树立新观念,保持健康的心理,才能有效地时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众多途径中最为广泛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它注重通过主体性活动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心理体验,进而在分享交流中领悟、探究、实践,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可见,体验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核心,能够引起学生心理体验的活动才能让活动课焕发光彩,切实实现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目标。在实施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体验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心理体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国荣 《企业导报》2012,(23):180-181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工作范畴,是针对当前现状而实施的有效管理模式。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独特的优势,也面临一些困境。其角色定位为半专业助人者,承担着健康状况的信息员情况沟通人、危机监护人和心理辅导者的职责,其参与心理健康工作的途径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辅导员的常规工作中、开展相关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确定学习内容与目标、设置课外辅助学习内容、针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大学生做自己的“心理成长Blog”、利用“微信”进行心理互助等几方面,探讨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创设与实施,并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这一方面给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也加重了高校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加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承受力,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心理素质教育目标。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文瑾 《价值工程》2013,(34):280-281
当代学生因为升学的原因,每个人都面对繁重的课业,心理压力自然不言而喻,而之后的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来。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现在最需要重视的问题。体育训练的健康课程把体育实践作为重要的方法,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将心理健康和体育训练结合起来,因人而异,设置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来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做好体育训练与心理健康调控,才会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碧卿 《社会科学动态》2014,(4):178-178,180
当前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与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从满足学生五种基本心理需要入手来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改革,不但为学校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提出了丰富的理论基础,而且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是高职学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社会的高度关注而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重视,但是高职学校却受到社会各层诸多的认识误区,认为高职教育属于大学高校的低水平教学,高职院校的这种特殊性也使得学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何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心理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决定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的成功与否。然而研究生作为我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面对来自学业、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巨大的冲击与影响。本文通过调查本校研究生心理状况,总结分析了目前影响研究生的心理状态的原因,并对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实验与行动等研究方法,对参与的1453名初中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其结果是在体育活动干预教育后,实验组学生心理健康的人数增多,KAP问卷中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各项指标的分数较干预前分别有所增长,最显著的改变是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大幅度提高,这证明了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是有效的,这为学生的健康心理和身体生长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炎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5):160-161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其重要保障。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层次和来源的分析,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针对他们特有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特点,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