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我国劳动争议呈逐年上升态势,但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存在诸如浪费资源、闲置劳动者诉权、违反公平原则等各种理论和实务问题,因此本文主张借鉴国外机制,建立适应中国的仲裁和诉讼的双轨制模式.  相似文献   

2.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的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不能不经仲裁程序而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意味着,劳动争议仲裁是司法诉讼的必经和前置程序,这一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显现出了诸多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国外的做法对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分化,劳资关系紧张,劳动争议案件急剧上升,法院的负担明显加重。由于劳动争议纠纷与传统的民事纠纷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劳动争议案件在诉讼阶段更加强调调解。但诉讼调解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的重要方式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致使劳动争议案件的解决质量低、上诉和申诉率高。即使是公正的劳动争议判决,也很难恢复原有和谐的劳资关系和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利益。文章从劳动争议诉讼调解的内涵、劳动争议诉讼调解的必要性、我国劳动争议诉讼调解现状、劳动争议诉讼调解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引导正确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纠纷。  相似文献   

4.
陈春玲 《企业导报》2013,(12):176-177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机制具有多元化程序模式,《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的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虽然回应了现实的部分需求,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处理,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5.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国劳动关系矛盾更加凸显,企业内部有效预防劳动争议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企业劳动争议预防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深入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解决措施.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建立合法用工、劳资协商、抱怨管理、劳动关系预警“四位一体”的系统性预防机制,持续推进其中每一项具体制度的建设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劳动争议的源头治理.  相似文献   

6.
劳动争议仲裁是具有准司法性质的非诉讼程序,它是国家依法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法律程序,具有与司法审判机关相类似的机构设立、职责、权限、组织活动原则和方式,其形成的法律文书——仲裁调解书和仲裁判决书依法生效后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劳动争议仲裁作为诉讼的前置程序,可以使大部分劳动争议得以解决,不必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预防和减少了劳动争议双方矛盾的激化,保证了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还是不属于司法机关,在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无权采取强制措施。仲裁程序也不似诉讼程序那般有法律的明确规定。要提高劳动争议仲裁的办案效率,必须有完备的仲裁规程为基础。但是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仲裁法规还不完善,本文仅以劳动争议仲裁中的举证责任问题为例,谈谈对劳动争议仲裁法律应用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纠纷是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常见民事纠纷,了解此类纠纷的特点、产生原因、诉讼结果,对企事业单位和劳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西安某法院2006年度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了调研,探讨了劳动争议纠纷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常见问题,对双方如何避免劳动争议纠纷、产生纠纷后如何避免败诉,提出了对策和提议。  相似文献   

8.
正"一裁终局"制度的立法目的,是通过这一制度将相当一部分普遍发生、劳动者和社会反响比较强烈的争议案件分流化解,以达到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周期长的问题。提高劳动争议处理的效率,使大量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阶段就得到解决。有效防止用人单位的恶意诉讼。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大幅度增加,居高不下。在我国,按照《劳动法》和有关条例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工会或全体职工与用人单位因履行、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实行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处理程序。屈指算来,“一调一裁两审”体制已实施近20年.为解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争议,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随着劳动关系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劳动争议处理难度不断加大,调解无法力、仲裁强制前置的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近期,很多从事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人士来稿撰文,就如何充分发挥劳动争议制度的作用,改进现有机构和制度等方面的弊端,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对于已经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立法计划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是“先裁后审”模式,即在发生劳动争议后,未能和解,并且当事人不愿申请基层调解机构调解或基层调解机构调解不成的,须先经劳动仲裁机构仲裁,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无须当事人事先达成仲裁协议,一方申请即可启动仲裁程序,另一方则被动强制地参加仲裁。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是诉讼程序的前置程序。所谓前置程序指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是诉讼程序提起的必须的前提程序,劳动争议如果未经仲裁程序的仲裁裁决,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未经仲裁程序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不得受理。但作为处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却没有规定反申诉,这在程序上违反平等、对等原则。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一方当事人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反诉,但其反诉权能否实现?而当双方当事人均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一方可否反诉?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的设置一直是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弊病,而新颁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仍属于旧模式的修补,强制前置程序的思路未变,在实践中制约了劳动争议的及时处理,就此做一简要分析,并提出裁审分离体制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3.
抓制度建设从源头上维护劳动关系和谐一是建立健全三方机制。由区人社、工商、工会等部门和组织组成“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劳动关系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以就业、劳动监察、信访、行政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合同管理为一体的大维权模式,合力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成立了“金间区职工法律维权服务中心”及“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为职工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4.
调解是一种解决劳动争议的有效手段。现行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如何改革以适用劳动争议的新变化呢?请阅读下文——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争议。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化的劳动关系基本形成并逐步占居了主导地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和摩擦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社会热点.而诉讼作为解决争议最重要的和最后的机制,其不可替代性也将愈来愈显现.讨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公积金发生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的范围,保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加大住房公积金的监管力度,以实现住房社会福利最大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劳动者维权必须经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及诉讼周期长、程序繁琐,不少人往往因拖不起时间、打不起官司,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利。从5有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仲裁法》)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举证责任、仲裁效力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明确,为劳动者维权开辟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建立一个公正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去切实有效的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流动人口权益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主体构架包括和解、调解、劳动争议仲裁、行政处理和诉讼。在纠纷解决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类调解功能,加强各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与法院的诉讼程序之间的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18.
企业劳资人员由于工作的分工以及企业内部人员的更替调整,对劳动争议促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程序乃至审理等特点不熟悉。随着社会的进步,员工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员工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与企业的劳资纠纷。因此,企业对劳资人员代表企业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活动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那么,企业劳资人员在企业的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和诉讼活动巾如何才能当好委托代理人呢?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劳动争议仲裁逐渐落后,存在着立法规格不高,内容不健全,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不完善,仲裁机构不健全等缺陷,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劳动现状,亟需改革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本文详细的介绍了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缺陷,并为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由于执法尺度不统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裁决的劳动争议案件近三成在进入诉讼程序后被法院推翻。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北京市法院民事案件的改判和发回重审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