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为保护自身利益,不少上市公司选择与交易对方签订业绩承诺协议,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还有待明确,实务中对业绩承诺补偿的会计处理也存在诸多分歧。通过梳理和解读具体准则,本文提出购买方应将业绩承诺补偿视为资产性的或有对价,按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进行计量,以期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业绩承诺补偿的会计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于企业的并购活动而言,因为并购方和被并购方之间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双方在相互博弈时往往会出现业绩承诺现象,国内的业绩承诺现象从过去的单向业绩补偿承诺慢慢演变为双向业绩奖励和补偿.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各行业、各领域中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并购活动,企业并购方式开始表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同时并购规模逐渐增大,一些大型企业往往会更多地选择双向并购方案.然而,现阶段针对企业并购活动的业绩承诺会计处理尚未有较为完善的系统规定,造成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盲目、随意地处理一些会计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阐述业绩承诺与会计处理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上市公司业绩承诺对会计处理的影响,对上市公司业绩承诺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探究,旨在为有关公司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时,为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一般要求交易对方对标的资产未来业绩的实现情况作出承诺,并就业绩差异做出补偿安排。目前主要有现金补偿和股份回购补偿两种方式。本文举例说明上市公司应综合考虑并购重组交易的状况、交易双方的关系等因素,合理认定补偿的性质,再对收到的补偿进行合理的会计确认。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实现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对方需要对售出的资产未来业绩实现情况作出承诺。若承诺业绩未实现,交易对方需要对承诺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差异进行补偿,形成所谓的"业绩承诺补偿"。上市公司收到的"业绩承诺补偿"是作为"权益性交易",还是"损益性交易"进行会计处理?文章认为,上市公司应对"业绩承诺补偿"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5.
并购重组中为了平衡信息不对称风险和保障上市公司收益,业绩补偿条款在投资协议中被经常用到。但业绩补偿条款的会计处理方式却没有统一规定,不利于并购重组的继续推进。本文通过上市公司案例研究,探讨业绩补偿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6.
并购交易中业绩补偿款的会计处理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尚未给出明确规定,而学者们讨论的各种处理方法大多是站在资产重组的角度考虑,并没有结合并购的类型进行分析。文章区分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两种情况,分别阐述了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下,合并方对业绩补偿款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分别讨论了不同补偿方式下会计确认的时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业绩补偿承诺作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重要契约安排,旨在促进交易的公平公正,维护交易双方的利益。但是现今市场上,过于乐观的业绩补偿承诺、过高的估值溢价以及巨额商誉等问题频现。业绩补偿承诺究竟是促进并购交易的公平,还是高估值、高溢价的幕后推手。本文在对业绩补偿承诺含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一直较为活跃,对国内产业调整、结构升级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海外并购也积极促进了境内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落地实施.并购重组多为溢价交易,为企业带来巨额的商誉资产,高额商誉减值将对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严重影响.本次调查选取了北京地区商誉金额较大的17家上市公司,共涉及112家并购对象,商誉账面价值总额为280.28亿元、商誉减值金额为5.22亿元,研究分析其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情况;同时面向12家会计师事务所了解实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听取意见和建议.调研发现,上市公司商誉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较多,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业绩补偿协议通常是在资产交割前出让方对受让方的保证,在涉及购买重大资产的资本运作中,本着对公众股东负责的态度,上市公司一般会与交易对手签订利润承诺协议,若标的物资产业绩不达标则将启动利润补偿条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尚未对业绩补偿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做出明确规定,目前实务中关于受让方收到业绩补偿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总结起来共有五种观点,即捐赠说、违约说、担保说、价款调整说和金融工具说。前三种观点均将其作为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并购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以2009年发生股权并购的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并购前后样本公司经营业绩的对比研究,得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后业绩并没有显著提高,并购没能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并购对上市公司业绩提升以及业务转型越来越重要,但并购重组形成的大额商誉,给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商誉减值成为上市公司的主要风险。因此,防范与研究商誉减值风险是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对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形成的商誉进行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并购"轻"资产公司形成巨额商誉已成为普遍现象,资产质量风险问题突出。在剖析商誉构成及实质、现行商誉存在减值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净化商誉确认、改进估值方法、对并购重组差额后续计量采用"在一定年限内摊销+减值测试"等相关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也不断扩大,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不尽人意的是,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运用关联交易等进行利润操纵,人为粉饰经营业绩已是屡见不鲜的现象。由于我国目前对关联交易会计规范的某些方面规定尚不健全,导致会计处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给上市公司打擦边球、操纵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加强关联交易会计规范的研究,对严格控制上市公司的财务运作应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企业整体上市的交易复杂且对企业财务影响巨大。整体上市往往涉及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购买大股东持有的资产,其中确定交易的合并会计类型至关重要。对于并购会计类型的判断,应该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综合考虑交易目的、大股东持股情况、公司治理结构以及相对表决权情况,进而判断并购前后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是否具有控制关系。对于上市公司购买相关资产,应分析相关资产是否满足投入、加工过程、产出的三要素以构成一项业务。对于涉及业绩承诺的或有对价支付,应分析该款项的性质是属于取得资产的初始价值调整,还是合并成本的调整,抑或是并购日后的或有事项。如果并购日后的或有支付采取股权方式,则不应调整合并成本。  相似文献   

14.
胡政  胡凯 《财会通讯》2021,(16):116-119
近年来,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股票非常规停盘、调节利润、标的资产控制权失控和高业绩承诺等,导致我国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降低,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深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交易数据,研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特征、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有监管政策体系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务中或有对价会计处理存在诸多不统一和不规范情形的现状,本文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购买方角度,梳理和解读相关准则规定,对或有对价确认与计量的总体原则、或有对价与合并后职工薪酬的区分、计量期间调整与非计量期间调整的判断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估值理论,研讨不同类型或有对价公允价值估计的方法和思路,以期对或有对价会计审计实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研究上市公司业绩补偿款发现:业绩补偿款业务涉及被投资方收到现金补偿、收购方原股东向收购方支付现金补偿及被收购方原股东向收购方支付股票补偿三种情况.本文结合相关政策与上市公司实际案例针对不同情况下的业绩补偿是否应确认损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规范企业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该准则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等具体问题.解决了目前企业对资产减值计量基础缺乏统一标准,财务处理不一致,会计实务可操作性差的问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本准则,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业绩评价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同时EVA是比传统会计指标更能有效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目前国外许多学者已基于EVA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在我国对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EVA还未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计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文章以三家上市公司利用不同金融资产分类和会计处理方式的差异进行盈余管理从而粉饰经营业绩的行为为案例,指出了目前准则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持续活跃,资本市场的商誉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以来,伴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商誉减值风险日益凸显,对公司经营和市场稳定造成了一定威胁。为了更好地指导监管实践,防范和控制商誉减值风险,本文对北京辖区上市公司商誉和商誉减值的现状、商誉减值原因、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完善相关准则规定、进一步规范商誉后续计量时的会计处理、压实中介机构把关责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