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际信任作为社会信任的微观领域,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社会信任的全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人际信任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人际信任的内涵、影响因素、研究焦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实证调查的方法,利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个案访谈对贵州省Z公司国企职工是否存在人际信任危机和信任危机的具体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国企职工存在一定的人际信任危机,国企职工对于不同被信任者群体有不同的人际信任程度,其中与家人之间的信任程度最高,而与陌生人之间的信任程度最低。在对国企职工人际信任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缓解国企职工人际信任危机,构建和谐的国企职工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实证调查的方法,利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个案访谈对贵州省Z公司国企职工是否存在人际信任危机和信任危机的具体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国企职工存在一定的人际信任危机,国企职工对于不同被信任者群体有不同的人际信任程度,其中与家人之间的信任程度最高,而与陌生人之间的信任程度最低。在对国企职工人际信任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缓解国企职工人际信任危机,构建和谐的国企职工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20,(1):288-291
目的:研究人际信任与新生适应的关系以及孤独感与新生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孤独感与新生适应的关系量表,随机抽取了350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新生的孤独感在性别、城乡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女性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得分高于男性大学生,且差异极其显著(p<0.01);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的适应总分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适应总分,且差异显著(p<0.05)。②大学生人际信任总分与新生适应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92,p<0.01),大学生孤独感总分与新生适应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710,p<0.01),大学生人际信任总分与孤独感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46,p<0.01)。结论:人际信任程度越高,新生越容易适应大学生活;孤独感越低,新生越容易适应大学生活;孤独感对人际信任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可以解释人际信任总变异的19.7%。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人际信任的现状及关系.采用国内主观幸福感量表和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问卷,随机选取99名被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学科方面均无显著差异;(2)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在性别和学科上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人际信任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国内组织间信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组织间信任与人际间信任有着很大不同。随着组织间信任问题在管理理论与实务中重要性日益显著,对组织间信任的研究已经成为信任领域和组织间关系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文章主要对企业集群、虚拟企业、战略联盟和外包企业四种不同类型的组织间关系中的信任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尤其是对近几年来国内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舒浪 《企业导报》2011,(4):246-247
信任和人际信任,作为人们社会交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品质,能够降低交往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损耗,提高交往互动的效率,对整个社会发展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梳理人际信任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重点分析了"社会关系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并在此之上提出了笔者关注的问题及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文章疲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分析影响组织内部人际信任水平的因素,构建组织内部人际信任的模型,采用Vsnsim PLE软件作为构建模型的工具.结论表明:接触频率对人际信任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关系双方的针对性行为能够影响双方接触过程中的噪声,从而对人际信任水平产生间接的影响;信任水平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属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推动企业对于自身核心能力的重视,企业更加聚焦于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而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相关企业即人力资源外包。但是人力资源外包在国内的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基于此,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外包效果还不尽如人意。而影响外包效果的因素很多。鉴于中国目前人际信任度普遍偏低的现状,本研究选取了人际信任作为自变量,外包效果为因变量。通过对几家人力资源外包公司员工与业务合作方人力资源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合作双方信任度对外包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力求分析出人际信任对于人力资源外包效果的影响,为管理实践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际信任是信息共享的基础,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并做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本文则从行为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四个领域出发,分别对人际信任的概念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又对人际信任的不同度量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院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国内277 名员工为调查对象,探讨了CPM 领导行为模式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领导信任的中介作用.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C 因素通过领导信任的完全中介作用负向影响员工的组织指向反生产行为和人际指向反生产行为;P 因素通过领导信任的部分中介作用负向影响员工的组织指向反生产行为;M 因素通过领导信任的完全中介作用负向影响员工的人际指向反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2.
企业间边界管理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以及企业间的法律契约关系会对企业间关系的发展产生影响。本研究以家电分销渠道中的分销商为样本来源,通过构建一个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私人关系和法律契约关系对企业间信任和企业间人际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私人关系能够促进企业间人际信任而不能影响企业间信任,而法律契约关系与企业间两个层次的信任都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3.
快速建立初始信任意味着比对手更快一步地进入合作和工作状态,取得预期成果,获得竞争先机和优势。本文在介绍初始信任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环境下人际初始信任的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城市居民的社会信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重庆市城市居民社会信任存在以下特征:多数城市居民呈现出既有善心又有戒心的信任冲突心理;城市居民人际信任呈现出"以亲属信任为核心、熟人信任为中层、陌生人信任为外层的信任水平由内向外递减的洋葱结构";不同代际人群的社会信任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熟人信任比制度信任更能预测陌生人信任。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城市居民社会信任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信任是影响共享住宿平台运营的关键因素.基于吉登斯的信任理论,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共享住宿平台数据进行编码和建模,研究共享住宿平台消费者信任的形成机制.共享住宿平台消费者信任的形成遵循"住前准备→实际体验→住后评价"这一基本路径.消费者对共享平台的信任主要包括系统信任与人际信任两类,且系统信任会促进人际信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信任是产业集群内企业沟通和互动的基础,我国产业集群可分为传统产业集群、组装集群、复杂产品集群和高科技集群,这四类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信任机制随着垂直关系的加强和知识复杂程度的提高需要增加其信任程度。具体而言,随着垂直关系加强和复杂程度提高,四类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信任,在人际信任上应由传统人际信任向身份信任演化,在认知信任上应由信息信任向知识信任演化,在过程信任上应由契约信任向管理信任演化。因此,这四类产业集群需要根据其合适的信任半径,通过加强信息交流、促进共同学习、引进关键机构等措施提升人际信任、认知信任和过程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17.
企业网络化与关系治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各种企业网络理论解释的基础上,总结出企业网络的主要成因与功能是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在生产与交易,资源与能力等各方面所带来的合作收益和长期竞争优势,提出了企业网络治理机制的目的就是增强、挖掘合作的激励与约束机会主义行为,并以人际信任与制度性信任为维度比较分析了几种典型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信任是指个体对于置信对象的行为符合自身期待的主观判断。判断乐观则信任,判断悲观则不信任。所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自古至今皆认可的是:若得益于个体信任的普遍积累,人类社会将持续迈向繁荣与稳定;若受困于个体信任的普遍流失,人类社会将逐渐堕入衰败与混乱。现如今,在技术、社会、信任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下,社会信任的基本模式已悄然发生了由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向技术信任的转变。及时关注且正确认识该现象,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将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创业团队人际信任划分为认知型信任和情感型信任。然后,基于社会认知视角从成员主体特征、成员关系特征、创业团队文化和创业团队特征四个方面考察创业团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相关分析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法分别分析了各要素对创业团队中认知型信任和情感型信任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成员能力、成员正直、成员沟通、成员合作、成员竞争、团队行为规范、任务依赖性、角色期待性、目标明确性和成员异质性10个因素对创业团队认知型信任产生显著影响;成员善意、成员信任倾向、成员沟通、成员合作、成员竞争、团队价值观念、团队行为规范和目标明确性8个因素对创业团队情感型信任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信任和满意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和结构方程作为分析的方法;结果——人际信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作用超过一般信任和满意;结论——使用满意作为衡量消费者态度的属性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使用满意和信任属性可以提高预测消费者行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