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4月,备受瞩目的地方债发行工作终于启动.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实施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这使得"审慎乃至禁止"的地方政府发债终于能够"开闸放行".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那么此次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和代办还本付息的冠以地方政府名称、期限为3年的地方政府债券是否违反了预算法的规定?这与地方政府直接发债有何不同?我国是否应该进行公债体制创新,下放地方政府的举债权?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的KMV模型构建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价差影响因素模型,考察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并从债券的发行规模出发,计算地方政府债券的安全发债规模,进而提出在需求方面对地方政府的发债规模进行控制等观点,防范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2008年11月我国实施了"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为确保资金的来源,政府放开了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由地方政府作为发债主体,信用等级较高,但仍然存在着潜在风险.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风险分析,借鉴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债券风险防范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防范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审计》2009,(2):5-5
为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地方安排配套资金和扩大政府投资的能力,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代办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的可流通记账式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冠以发债地方政府名称,具体为“2009年XX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债券(XX期)”,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也是继1998年之后中央再次通过发债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发债,向来是“烫手的山芋”,赞成的声音和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认为,允许地方政府发债,是完善我国财政体制,尊重和保护地方财产权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中国经济难题的关键。也有人认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将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如果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一些地方政府过分举债之后,将会出现破产问题,因此应该通盘考虑。显然,在政府投资冲动还得不到遏制的今天,要打破地方政府发债的坚冰,将不是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7.
2月1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委员长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安排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的报告》有关情况的汇报。财政部有关专家透露,有关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操作性文件已发给地方讨论,发债方式为”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行”(《中国证券报》2月18日)。  相似文献   

8.
2013年7月4日,财政部扩大了地方自行发债试点的范围,这不禁引发了学术界及各地方政府对于地方是否应发债及未来的发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回望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地方公共需求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地方债发行也从禁止地方发债到自行发债进行了重要的转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地方债模式的差异,以及对比分析美国地方自主发债与我国地方自行发债的异同,得出我国地方现阶段的自行发债仍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发债模式,在未来发展中仍需进一步完善才能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自主发债模式。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债务引起高度关注 这些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起各方关注、热议.之所以说这一问题"浮出水面",是因为,按照规定我国地方政府无权发债.现行《预算法》第28条就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就是说,地方政府不得发债.然而,法律规定是一回事,实际执行又是一回事.现实中,地方政府暗地里采取包括BOT、租赁等在内的各种融资方式变相发行了政府债券,但究竟发行了多少、规模多大,社会却不大清楚,不甚明了.  相似文献   

10.
我国首次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这是使得政府发债更具有灵活性。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故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国外发行市政债券相关经验,提出我国政府自行发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行市政债券将成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主要金融工具和渠道,但市政债券发行中的一大难题是市政债券的发行规模与信用风险控制。本文借助于KMV模型思想,建立了市政债券信用风险模型,进一步探讨了模型的概率分布形态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在确定了预测标准后,针对2009年以来已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省市计算了各地安全发债规模,并简要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券上市"遇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代发地方债的背景、特点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部代发地方债有助于克服地方政府发债的弊病,缓解地方财政困难,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作为过渡时期的债券发行模式,财政部代发地方债也可能衍生出相关风险和问题。防范和化解财政部代发地方债的风险和问题,既要健全债务监管体系,又要完善制度,并最终建立规范的地方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地方自行发债使地方可更灵活的筹措资金,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吃紧的问题。近年来,地方债发行"开闸",已由财政部代发过渡为地方自行发债,不难预见,今后我国将走向地方自主发债的道路。但其间的风险,制度及监管上的缺漏也不可忽视。我国地方债的推行仍需深入探讨,完善的地方债发行与偿还体系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14.
借鉴行为学的相关理论构建了政府干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动机(财政压力)-能力(政银关系)-结果(利率的非市场化现象)”分析框架,以2017—2019年我国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为样本,研究政府干预影响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越大,越有动机干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利率越低;政银关系在财政压力导致地方政府债券利率较低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表明财政压力越大,地方政府越有动机促使政银关系更紧密,从而降低地方政府债券利率。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财政分权体制,减少财政压力,降低地方政府干预的动机;加强对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招标的监督;促进地方政府债券承销主体多元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发债与公共项目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财政体制规定,中央政府可以发行国债,而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这在控制地方政府滥借债方面似乎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建设型的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公共设施建设的需要与这种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体制越来越不相适应,而且导致地方变相和隐性的债务越来越多,因而需要加以探讨和改革。  相似文献   

16.
《辽宁经济统计》2009,(2):37-37
2月17日,吴邦国委员长主持了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委员长会议。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安排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的报告》的汇报。专家们认为,地方政府发债过程中应该处理好四对矛盾。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这对于地方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如何保证地方政府债券顺利发行充分发挥作用是关键所在。本文分析我地方债券发行现状,提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应确定的几个问题,之后提出完善发行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债券市场违约常态化,违约风险成为当前我国债券价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因此,研究债券发行主体及其实际控制人的财务指标和会计信息对违约风险的调整及债券价格的影响路径成为债券市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地方政府城市投资类债券发行数据和交易数据进行回归,对比不同债务主体背后债券定价差异后发现:以地方政府为背景的城投类企业发债时,其政府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对债券定价均有重要影响;以投资性地方融资平台为债务主体的城投债,其获得的地方政府支持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衡量政府未来财务状况的隐性指标能较好地预测政府对债务主体的支持情况,并且政府依赖程度高的债券在后续二级市场中回报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于10月20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将在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允许这四个地方自行发行3年期和5年期债券。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在2009年启动发行,但其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却不令人满意.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和经验尚不完善,需要正确分析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必要性,科学研判其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