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与组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与组织具有系统性、复杂性与自组织性.分形理论可以很好揭示城市系统的复杂性空间演化规律,已成为当前城市地理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以武汉都市圈为例,运用经济隶属度模型界定其空间范围,并对其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空间分布进行分形研究,得出: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强度与空间范围变动互相耦合;城镇体系首位度较大,规模结构失衡;城市密度较大,空间分布不均,轴向分布明显.针对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等级规模多极化、轴向扩展多元化、地域推进圈层化的空间组织战略,为实现"中部崛起"提供理论与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2.
徐州都市圈城市体系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5年统计数据,运用分形理论及GIS技术,从规模结构、空间结构、职能结构三方面,对徐州都市圈城市体系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圈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明显,城市首位度高,小城市发展滞后;城镇密度分布呈带状延伸的特征,空间结构呈较典型的港城"双核结构";城市职能结构单一,类型趋同,资源型城市比重大,属于工矿型城镇体系。最后提出优化徐州都市圈城市体系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城镇群体的空间分形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运用分形理论 ,以典型西部内陆流域———河西走廊的城镇群为例 ,对其规模结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 ,得出结论认为该区域城镇群体也具有分形特征。其等级规模结构比较松散 ,单个行政区域内 ,城市首位度明显偏大 ,而作为群体考虑则呈弱首位分布 ,核心城市影响力弱 ;城镇群体呈明显的线状分布 ,主要城镇均分布在几条地理要素上 ,即兰新铁路和国道 312线 ,各城镇之间联系不紧密。最后文章就上述分析 ,对其优化城镇群体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建立河西走廊城镇群发展联盟 ,加大城镇群体间的协作 ;合理选择 ,确立区域中心城市等。  相似文献   

4.
使用首位度指数、位序——规模律及基尼系数的方法对邯郸地区1996、2001、2004、2006年四个年份的城镇规模分布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邯郸地区首位城镇垄断性较强,城镇体系首位度较高;城镇规模级别不合理,存在中间层次的断层现象;城镇体系的基尼系数远离平衡状态,产业梯度转移链条断裂。  相似文献   

5.
作为区域城镇体系的三大结构之一,等级规模结构是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等级规模结构的合理化意味着不同规模的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各自取得最佳的规模经济效益;反之,会极大削弱区域经济的集约效能。通过回顾梳理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理论体系,分析选定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等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发展的判定方法,以河南18个地级城市和108个县级中心建制镇(县城)所构成区域城镇体系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以图揭示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布特征,为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协调发展方向选择鉴定基础,并尝试提出其等级规模结构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和等级结构都被证明具有标度性质,但不同标度过程及其与地理空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以京津冀为研究区,以人口规模和经济产出指标为主要测度,借助位序—规模律和异速生长律研究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标度特征,并揭示等级标度过程与空间格局的关系.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双对数线性回归估计模型参数.计算结果表明:(1)在一定尺度范围内,京津冀城镇体系服从位序—规模标度律和异速生长标度律.(2)借助位序—规模标度指数的比值可以估计异速生长标度指数.(3)相对于人口规模,经济产出指标异速生长的标度指数多大于1,但经济投入指标的标度指数不稳定.(4)落入标度区的城市集中于京津冀的东南一带,形成标度区域.由此可得如下结论:(1)京津冀城镇经济系统的产出具有报酬递增的特征;(2)京津冀位序—规模分布与横向异速标度具有对应性;(3)京津冀东南区域与标度区一致,京津冀一体化的基础更好.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1997—2007年山东省城市体系的首位指数及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讨论了山东省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特点:山东省城市体系等级结构满足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城市规模分布的均衡程度较高,首位城市的垄断作用不很突出,中小城市比较发育。在山东省城市体系动态变化过程中,等级规模结构变化相对缓慢又不稳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城市体系发展的相应建议:强化特大城市的作用,重点发展作为区域中心的地级市,积极发展县级市,培育小城市。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领域,城镇体系、城市集聚体和城市群这三个基本概念在认识方面非常混乱。这不仅导致国内城市地理界学术交流的障碍,甚至导致国际学术交流的误会。借助词义考证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分析上述三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研究表明,城市集聚体(urban agglomeration)目前主要指代景观意义的城市,在分形城市研究中应用较多;城市群在理论上是某类城镇体系的俗名,在经验上则是城镇体系的别称。城市群的英文译名应该是system of cities(城镇体系),而不是urban agglomeration(城市集聚体)。城市群概念产生的根源在于国内城镇体系定义的失度——人们误以为一个区域的城镇集合不能等闲地视之为城镇体系,只好叫做城市群。建议,判断城镇体系的简易定量方法是位序—规模分布和异速标度分析:只要一个区域的一群城市服从位序—规模分布法则和异速标度律,就可以称为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1992—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构建城市规模指数,并采用统计分布检验、首位度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等方法和指标,定量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全样本城市、官方城市以及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城市的规模并不服从帕累托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仅地级及以上城市规模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全国、区域和大多数省份城市首位度偏低,首位城市发展不充分;四川、湖北、吉林等省份首位城市"一城独大"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城市规模空间基尼系数不断降低,城市规模分布呈现扁平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青藏铁路对西藏城市(镇)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分析了西藏城镇化的历史和现状,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研究了青藏铁路对西藏城镇格局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大城镇、鼓励外来人口流入、发展国际贸易、建设配套公路体系和发展非农产业等促进西藏城镇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吕世轩 《价值工程》2021,40(27):57-62
本文根据2014-2018年全国336个地级市的城镇常住人口统计数据,采用城市金字塔理论、城市首位律及城市位序-规模法则,从全国、省域两个尺度考察中国城市规模时空差异.结果表明:①我国超大城市数量无明显变化,特大城市数量增多,小城市数量减少,且大、中城市多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②我国城市首位度下降,27个省域城市首位度变化趋势不同;③城镇人口数量、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均符合位序-规模法则.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一、城市规模分布与分形   1 城市规模分布城市规模分布是指某区域 (国家、地区等 )内城市人口规模的层次分布。研究城市规模分布的目的是探讨区域内城市从大到小的序列与其人口规模的关系 ,揭示区域人口在城市中的分布特征。一般来说 ,城市规模分布服从等级规模分布(即城市位序—规模分布 )和帕雷托分布模式。等级规模分布的公式为P(r) =P1 r-q (1 )式中r为城市位序 ,P(r)为第r位城市的人口 ,P1 理论上为最大城市的人口数量。上式也称为齐夫公式。帕雷托分布的公式为N(x) =Cx-a(x≥x0 ) (2 )式中N(x)为城市人口大于…  相似文献   

13.
霍连明 《价值工程》2010,29(4):99-100
简要介绍了分形理论的原理,运用分形理论,借助于罗特卡公式分析安徽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发现安徽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符合位序—规模率,存在城市体系规模分布过于均衡及首位城市、大城市规模过小的问题。提出建立安徽省沿江环湖城市群规模体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分析及其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研究区域背景的基础上,运用分形模型和偏离-份额(shift-share)模型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空间布局和职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呈现分形、有序的特征,具有结构演化自组织优化的趋势,但由于受交通和地貌因素的影响,山东半岛城市群在等级规模上呈现规模扩张退化、结构分化、集聚辐射弱化态势;而在空间上呈现大分散、小集中,以及沿交通线和海岸线分布的轴线空间格局.职能上存在产业效益、竞争力城际差异大、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集聚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西北内陆地区城市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首位城市的超前发展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本区包括西北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和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自然环境条件与中部、东部都有巨大差异。就目前西北内陆地区城市等级结构而言,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省(区)际城市首位度差距很大,从表1中可以看出,首位度最高的青海省为9.55,最低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为1.29,前者为后者的7.4倍。西北内陆地区各省区城市首位度大都很高,这种现象不仅仅反映西北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也反映了区域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政策的作用。建国后,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形成的沿海与内地生产力布局的不平  相似文献   

16.
合理的城市格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社会改革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在区域经济学中,城市首位度是关于城市规模分布的重要理论,特别是对于大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首位度是较为权威的衡量标准。本文通过引入首位度这一概念,建立非线性的门槛回归模型,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城市首位度在不同阶段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效应,从而确定江西中心城市的最优规模,提出江西应坚持一体化、多核化的城市发展模式,要打破区域壁垒促进省域中心城市合作,并在城市创新能力、城市发展环境方面实现城市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IS ,对现阶段武汉市域城镇体系层次、等级规模及分布进行分析发现 ,城镇分布不平衡 ,沿城镇中心 (点 )向外围呈圈层分布和沿江沿路轴线扩展 ,卫星城分布也不均衡 ,重点镇不突出 ,集镇多而分散。用回归分析方法说明城镇分布的地域差异的原因 ,最后提出合理布局城镇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城市体系演化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区域城市体系发展现状,对该体系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我国城市体系的区域分布特征、区域城市体系的分布密度以及规模结构.研究结论显示,东部省份城市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密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城市体系的发育程度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分析结果也表明,各地区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演化趋势较为一致,都经历了一个先分散、后集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与城市规模、城市首位度和城市规模基尼系数相应的经济规模、经济首位度和经济规模基尼系数指标,运用2007-2012年的统计数据测算各指标值,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与经济规模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两大结论:第一,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与经济规模的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但城市群内出现有若干经济规模发展快于城市规模发展的高效率城市,也有若干经济规模发展慢于城市规模发展的低效率城市,高、低效率城市正在改变城市群原来的人口与经济规模的结构.第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人口与经济规模高度集中,尤其是最大城市上海市人口集中度严重.据此,笔者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一步城镇化的建议: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建立上海都市圈.  相似文献   

20.
涂妍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5):29-34,77
南贵昆经济区是西部大开发中点轴开发的典型模式,是以城市为节点加强区际联系的典型表现.对南贵昆经济区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分析表明,南贵昆经济区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不完善.整个经济区城市空间分布受资源禀赋影响显著,城市主要沿交通干线分布,在地域空间上呈离散的点状分布,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城市带和城市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