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城市的测度方法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城市即生态健康城市,它代表了城市发展的趋势.本文在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安全、生态景观、生态卫生五个方面初步选取了具体指标,以构成相对完整的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然后,提出了生态化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并以之来测度生态化水平.案例分析中运用所设计的测度方法对长沙生态化水平进行了现状评价.  相似文献   

2.
运用触发策略博弈模型,对企业群落生态化经营的自我持续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群落内高度的生态经营共识与信念将有助于不同企业之间形成明确的生态合作预期,从而确保了企业群落系统的生态化改良的自发性与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以具有重要地理区位与战略地位的汉江流域为例,基于当前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突出矛盾的分析,深入探讨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流域发展问题;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汉江流域解决当前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凸显的资源环境问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汉江流域发展应通过促进流域产业生态化、形成消费生态化模式、实现流域内部协同、推动流域内外共生途径,形成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构建科技创新驱动、法律制度保障和生态安全监控三大支撑体系,从而有效推动汉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人类目前已处于生态社会阶段,社会价值理念及制度设计必须适应生态化的要求,法律制度也不例外。我国民事诉讼法是在传统立法指导思想下制定的,部分内容不能契合法律生态化的趋势,应当予以变革。  相似文献   

5.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发展顺应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国内由经济化政治向生态化政治转型发展的新诉求,也契合了当前国家政治话语的生态化建构模式。生态化政治新思维的治理模式某种程度上,为地方治理实践提供了全域性生态系统创新的制度基础和政策导向。特色小镇作为地方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系统创新工程,本质是重新培育和建构地方生态空间场域的探索过程。通过生态治理思维的指导,以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振兴和政策机制的可持续主义框架为基本解释思路,建构包括生态系统要素、生态培育体系、生态治理维度、生态治理原则及生态治理政策的内容体系,能够完善和推进地方生态治理系统性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王卓毅 《民营科技》2014,(6):276-276
以生存条件艺术的生态化问题为中心,先阐释了生态设计必须发生的原因和生存条件艺术设计的本质,并在结尾对生存条件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实际运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的论证和剖析。  相似文献   

7.
民法为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提供成熟的理论基础、制度渊源和分析工具,环境法为民法注入生态化的理念和发展动力,为民法指明了变革的方向.环境法与民法的互动与发展成为时代的必然.环境法是在对传统法理的反思与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型部门法,它以鲜明的生态观和生态本位的立法理念,掀起了法律发展进程中的生态化运动,也对民法的发展产生了深...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0-2011年西北五省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协整检验、因果检验以及广义矩估计,来研究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的互动发展关系。研究发现,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可以通过误差纠正机制来维持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的长期均衡发展。从短期来看,城镇化和产业生态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很难显现;从长期来看,城镇化是产业生态化的原因,城镇化每提升1个百分点,产业生态化水平就会提升1.29个百分点。最后提出了西北地区突破经济增长生态瓶颈约束,以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揭开公司面纱”是公司独立人格原则的例外,是一种对公司、股东与债权人的风险与权利的平衡。由于一人公司的特性,其股东作为公司的意志机关与公司人格更容易混同。建立“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本质基于人格混同,包括顺向和逆向的混同。对于实践中出现的一人公司股东以其名义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对公司的效力,法律并无明文规定,可依循“揭开公司面纱”的法理基础和逻辑予以分析并判断,以实现矫正的公平。  相似文献   

10.
褚尔康 《财会月刊》2019,(15):96-99
以制度经济学为方法和视角,对国家审计监督所确立的“全覆盖”职能进行分析和解读,发现审计监督制度产品具有公共性和多样性,制度规范体系、制度运行机制和制度衔接机制存在问题是审计监督“全覆盖”制度供给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提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制度供求均衡的路径和方法,即改善供给体系、提升监督理念、完善监督模型。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文明”是为了实现经济和人类环境持续发展、和谐共生.旅游业在发展中给环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旅游产业生态化正是顺应了生态文明发展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旅游业中出现的“非生态化”问题,在生态文明的指导下提出了相应的实现旅游产业生态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现行财务报销制度存在过度职务消费这一无法克服的困境,运用经济学分析工具考察可以发现“实报实销”财务报销制度与过度职务消费存在内在关联性,即财务报销制度对过度职务消费控制不力、过度职务消费控制的收益往往大于合理职务消费,是过度职务消费泛滥的根本原因。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此作进一步分析、考证,为解决过度职务消费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袁磊  王栋  葛磊  赵杰 《价值工程》2023,(24):166-168
矿山生态修复是煤炭企业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实现“双碳”战略目标重要决策部署的大背景下,进行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的巨大挑战与重大机遇。本文从矿山生态修复相关政策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矿山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发展现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资金保障政策现状,深入剖析了现阶段下矿山生态修复中存在的诸如法制保障需要统一完善、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最后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及生态环境补偿赔偿制度的角度探索了新发展理念下矿山企业开展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一研究为煤炭企业开展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微观企业主体治理有着重要影响,其能否有效矫正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本文选用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数字金融对公司违规是否存在矫正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显著弱化公司违规倾向与违规程度,对公司违规行为具有积极的矫正治理效应。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能有效发挥资源效应、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信息透明度和加强内部控制三个传导路径抑制公司违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在公司规模较大、市场法律制度环境较差的样本中更有助于矫正公司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15.
经理人职业化是一种社会结构,也是经理人职业群体得以发展的制度保证。文章首先运用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美国铁路职业经理人的产生和山西票号中东掌关系建立的基础,提出经理人职业化的本质是要在契约各方达成有利于分工的“共有信念”。然后文章阐述了以现代测量和评价技术为核心的经理人任职资格评价和认证的发展与研究。最后,文章根据我国经理人职业化的现状和特征提出了推进我国企业经理人职业化进程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7,(24):1-7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社会分摊的本质是创新风险的降低或消除,以及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社会的进步。实践表明,利益分歧与冲突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摊治理的最大障碍。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对其制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江苏省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制度探索,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如制度的边缘化与滞后性、制度要素配置不均衡、制度构成存在缺漏,提出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社会文化,提升制度地位与效力,政府指导下社会治理与市场治理相结合,完善制度功能、制度层次结构和构建制度生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垄断行业改革的路径有很多,税收作为政府弥补市场缺陷的重要工具之一,运用税收手段矫正垄断产生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效应也是一种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路径选择。文章在系统梳理垄断课税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垄断课税制度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公平与效率目标,对垄断课税制度,即垄断行业的商品劳务税、垄断利润税税制框架进行了模拟设计。  相似文献   

18.
王瑾 《活力》2013,(24):38-38
社区矫正法(草案送审稿)是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上升为部门法律的有益探索。相比现行的社区矫正规范,本草案拟在执法人员身份、矫正机构权限、监督管理方式、相关机关职责、服刑人员的权利保障等方面,进行立法突破。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城市棕色土地现象已经逐渐引起区域发展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经济生态化强调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是对棕色土地可持续性管理方式。本文试图引入产业生态学观点,在界定经济生态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通过调动政府、企业、居民等参与生态企业、生态园区、生态城市建设积极性的作用机制,提出引入经济生态化思想棕色土地复兴的动力机制的基本思路,结合案例分析探索棕色土地再利用的实现途径。鉴于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目前经济生态化遇到障碍,从而引导棕色土地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和制度创新有本质的联系,企业制度创新离不开文化的变革;企业文化需要制度创新的支撑;制度创新与企业文化协调一致、共同发展。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关系的研究,寻求促进企业文化和制度创新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