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经济走廊建设成为中国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根据经济走廊空间联系和表现形态将其分为实体空间走廊和非实体空间走廊两大类,并具体以交通走廊、城市走廊、能源运输走廊、产业走廊、贸易走廊、移民走廊、科技走廊7类典型案例总结发展经验、特点及其影响。各类经济走廊间存在着递进的逻辑关系,在经济走廊发展和培育中具有先后次序。实体空间走廊为非实体空间走廊提供载体,同时非实体空间走廊发展反过来加速实体空间走廊的联系。经济走廊具有灵活的区域合作内容和形式,在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上具有双面性。在经济走廊建设中,政府应在良好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下,以交通、能源等实体走廊建设为基础,引导产业、技术、贸易、人口要素的流动和联系,推动全要素联系的城市走廊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交通与城镇相互作用关系出发,分析了城市群地区、轴线地区、大都市区内区域交通与城镇互动的一般规律,认为在高度城市化的发展走廊沿线,区域交通与城镇群体空间发展相互促进。在城镇群体空间形成发展初期,区域综合交通组织以完善城镇之间的联系为核心,同时城镇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交通走廊的形成;在城镇群体空间走向成熟过程中,区域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对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和城镇空间紧凑发展、集约利用资源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推动了多中心大都市区、网络化的城市群、城市带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与微观物流要素流动相伴随的是资金、信息以及人流的流动,物流要素的流动反映了区域城市之间各类要素的空间流动特征.通过研究台州企业微观物流要素空间联系,明确台州市域内空间联系呈现向心强联系与网络状弱联系相结合的特征,市域外联系呈现空间均质化弱联系特征,北部大城市为主要发展方向,形成长三角密切联系区域;揭示台州呈现空间圈层结...  相似文献   

4.
研究交通对住宅地价区域差距的影响对深刻理解交通对于区域发展差距及要素分布的关系以及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4—2020年间偶数年中国11个巨型城市区域内部城际列车联系数据与城市住宅地价数据研究城际交通对区域内住宅地价差距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城际列车联系与巨型城市区域内住宅地价差距之间总体呈“U”型关系,即城际列车联系缩小了多数巨型城市区域的住宅地价差距,但却开始扩大东部巨型城市区域的住宅地价差距;人口分布均衡化是其中缩小效应的重要机制,而高端生产要素在核心城市的集聚则是扩大东部巨型城市区域住宅地价差距的主要原因。这些发现为交通与要素分布的关系等经典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拓展了以往关于区域发展阶段与区域均衡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城市内部空间这种孤立和中观的空间尺度.在区域层面,城市间与城际交通的协调发展未引起过多关注,这一问题在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体系结构中表现更为明显.目前我国城际交通主要特征是公路交通方式为主,同时公路交通与城市发展也存在相当大的冲突.促进区域和城际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以客运交通系统优先的城际多模式综合交通系统的构建,而不只是单一的公路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城际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的有机分离,鼓励城际客运交通与区域内部各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整合,同时尽量减少货运交通对城市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多中心视角下的京津冀都市圈空间联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驱动下,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成为实现区域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京津冀都市圈作为我国的经济核心区和城镇密集区,区域经济多中心化与板块化逐渐成为重要表现载体。基于城市区域的空间形态和功能的多中心特征,利用引力模型和城市流模型对京津冀都市圈城镇体系的空间联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空间联系呈现非均衡性多中心极化发展态势,围绕京津两大核心城市,京—津—滨走廊带已初具多中心城市连绵区域的过渡形态和结构,而外围的石家庄、唐山等地区中心城市发育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7.
从交通对城镇空间产生影响的介入机制出发,针对快速交通的特性,探讨在快速交通影响下区域城镇空间发展的驱动要素和空间增长机制以及不同快速交通方式导向下区域城镇空间的布局特征。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6,(11):90-93
文章重点从城市综合交通角度阐述区域物流园区布局的特点与规律。从区域层面及苏家屯区自身发展特征进行分析,深入探讨苏家屯区发展物流园的规划策略。通过物流园选址影响因素研究,从区域定位、区位条件、交通资源、空间发展角度等方面重点分析苏家屯区建设物流园区的支撑要素。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协调发展:内涵、概念模型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一定地域内的一组相互密切联系的城市,这组城市之间存在着规模等级和空间结构及功能分工,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和与之相对应的集体行为。城市群协调发展是在内生与外生动力双重作用下系统秩序逐渐形成、整体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演进过程,包括城市群内部的各个城市之间相互开放,形成有利于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的环境;通过竞争优选或者政府推动,形成以产业分工和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功能分化,依此形成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和发展上的依赖、互动关系;通过城市之间的平等协商或上一级政府的安排,共同解决跨区域的交通、通信、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的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路径有城市群发展战略与规划、政策法规、空间管制与生态环境治理、要素流动、企业跨区域发展以及产业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北京城市内部居住迁移的空间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2008年对北京全境的一次大规模电话调查所获取的数据,首先讨论了北京城市居民迁居距离的数量特征、阶段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接下来讨论了北京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迁居数量特征,最后研究了跨区县人口迁居的空间模式特征,不仅刻画了跨区县人口迁居流场的总体特征,并在对比不同时期迁居流场的基础上总结了人口迁居在空间模式上的变化趋向.  相似文献   

11.
“学习型组织“,最初是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佛睿斯特,在1965年写的一篇文章<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探讨——以盘锦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经济发展受到日趋严重的限制。本文以油气资源型城市——盘锦市为例,在分析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及其模式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盘锦市自身的资源和地域条件,针对盘锦市历年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及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和模式,提出与盘锦市相似的资源型城市发展对策,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张燕 《价值工程》2011,30(30):44-45
该文主要是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立项的基本条件与程序进行概括的说明,对工程项目立项审批中、审批后可能出现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并且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工程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立项的时候能够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确保项目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范青 《中国质量》2013,(1):18-20
洞悉世界之变,才能看清未来,并未雨绸缪。美国质量学会(ASQ)6次质量未来研究,2011年的研究成果如何勾勒质量未来的面貌?历次研究对比和分析,哪些关键因素发生变化?在中国,面对新的质量发展纲要、新的全球经济形势,企业界如何进入以质换速升级版?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本期选取美国2011年质量未来研究的相关报告和国内外6位专家的  相似文献   

16.
组织学习的反思(3)--建立企业共同演化机制 什么是共同演化机制 企业经常碰到的问题是内部不良竞争,无法合作,造成企业资源浪费与组织绩效损失.为了避免部门之间产生矛盾、浪费资源,企业常会鼓励团队合作,并对促进合作的部门主管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做对吗?错了!企业是否给予奖励,应当依据企业获得的整体利益或部门利益,而不是依据部门之间是否合作,不是为了合作而奖励.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水库移民的特点,分析了水库移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解决水库移民问题的实际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7,(28):183-184
学风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职业学校学生的学风不够浓厚,一些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对待自己今后的发展普遍存在着比较茫然的状态,需加强学风建设,确保职业学校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路径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经济发展受到日趋严重的限制。以煤炭资源型城市———枣庄市为例,首先在明确资源型城市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问题。其次,通过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理论和模式分析,提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应以经济持续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最后结合枣庄市自身资源特征、区位条件、发展阶段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与枣庄市相似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与对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增强  常宇江 《价值工程》2012,31(22):307-308
本文以陕西省新闻网站体育频道近年来的建设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体育网络新闻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同时也为我国类似地区和部门的新闻网站体育频道建设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