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在低碳经济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前提下,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产业低碳转型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以白银市为例,首先介绍了白银市的基本情况和产业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分析了不同经济条件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总体思路,最后提出了白银市低碳经济条件下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和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以低碳产业为支撑,产业的低碳升级是低碳经济题中之意。江西要实现低碳经济下的绿色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工业比重大且工业内部主导行业以高耗能行业为主是其突出问题,加上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产业低碳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江西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以产业低碳升级为支撑和切入点,充分利用现有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有利条件,采取有效举措以改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链条与产业结构,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吉林省吉林市制定了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污染物减量化、城乡大地绿化美化的"六化"发展目标和任务,探索低碳发展转型路径和模式。从传统的重化工业基地到新兴产业沃土,从过去典型的"石化经济"到如今的多产业支撑,从原来的工业区、商业区、人居区混杂到如今空间布局不断优化……近几年,通过低碳转型发展,吉林省吉林市正全力建设成为东北  相似文献   

4.
孙菲  纪锋  王怡  罗杰 《价值工程》2013,(26):14-15
在油气资源型城市面临油气资源储量大量耗竭、生态赤字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油气资源型城市积极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已成为其转型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油气资源型城市大庆市为例,在介绍大庆近年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庆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促进大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应对策。现在的大庆已变为以"天然百湖之城、绿色油化之都、北国温泉之乡"为城市名片,以石油产业、石化产业、服务外包产业、乳品加工产业、旅游产业等为主,多产业齐头并进的现代化综合经济强市。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玉泉  孙庆兰 《价值工程》2011,30(10):143-144
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与资源的双重约束,使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低碳经济所倡导的低碳发展模式是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但是,在向低碳发展转型中,存在着产业层次低、工业结构重型化等结构方面的障碍。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及建立碳交易机制与征收碳税等措施是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而加速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是一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战略模式。中国体育产业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爆发期,体育相关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一个产业化转型与升级的重要历史时期。在体育相关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有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机遇。本文就如何实现体育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体育相关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后发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既要符合区域禀赋结构与比较优势,又要契合产业与技术发展趋势,东亚经济体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作为后发地区的中原经济区,工业发展面临着"赶"与"转"的双重任务,需要从产业、企业和空间的异质性视角,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区域工业转型升级的演进方向,并走出一条从产业链上游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由加工制造向服务增值揭开,由空间分散形态向集中形态转变、由牺牲资源环境向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升级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从低碳经济发展思路和宜春产业结构的现状出发,分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宜春产业转型升级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宜春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发展压力大,如何合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发挥生态资源的结构性效应,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各大城市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处于战略机遇期的石家庄未来必然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本文主要从产业、交通、建筑这三个碳排放领域以及作为碳为核心的城市绿地入手,寻求科学合理的低碳规划方法,找寻未来石家庄市低碳城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在国会上承诺,我国到2020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CO2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差不多40%到45%之间。在这样的低碳环境的要求下,我国许多的物流产业相继要面临转型的挑战,以便尽可能地减少CO2的排放量。目前我国的绿色物流产业无论从学术上还是从实践操作上来说,都是处于"摸石头"探索阶段和初始发展阶段,由于我国低碳物流产业成功转型的例子十分缺乏,导致我国普通物流产业向低碳物流产业转型相对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向低碳物流产业转型,企业要在宏观方面重视国家颁布的政策和国家对经济体的具体安排规划,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成功发展节能减排的绿色物流产业。  相似文献   

11.
河南目前的增长模式、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具有明显的高碳特征,急需科学谋划推动产业低碳发展的路径和策略。通过加快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和推动产业低碳发展的支撑体系,全面提升河南产业低碳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胡启兵 《企业经济》2012,(12):24-27
当前,我国各省市区都在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等问题。常州低碳经济示范区在低碳产业集聚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以纯低碳理念为发展目标、重点引进低碳产业高新企业、低碳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产业高新化为主、以低碳生活为理念规划园区布局及主动与科研院所联姻等措施,走出了一条低碳产业发展的成功之路,也为我国其他地区低碳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其具有的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产业特点正契合了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低碳背景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无疑是推动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举措。文章概述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勾画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涛 《价值工程》2010,29(20):7-7
本文从分析低碳经济概念的发展、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如何建设低碳社会等方面,论证了如何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能源结构的转型、能源效率的提高、消费方式的转型,使中国向低碳经济、低碳社会迈进。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的倡导和推行为旅行社的发展转型和创新带来新的机遇,然而其传统发展方式中存在着社会责任和道德感缺失、缺少对游客环保意识的教育引导、忽视低碳消费市场研究、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不足以及相关政策保障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旅行社在新一轮的发展。因此,旅行社应积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转变产品开发模式、转变服务和宣传重点、转变业务运作流程、应用低碳环保技术和寻求政策和行业支持,以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何寿奎 《企业经济》2020,(1):5-11,F0002
本文以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融合为导向,分析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现状,阐述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融合的内在机理,剖析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融合的政策驱动、绿色发展需求驱动、优质服务动力、转变发展动力、技术创新动力、利益补偿动力等外部融合动力机制,以及行业竞争力动力、基于绿色发展的组织管理制度创新、绩效驱动等内部融合动力机制。研究建议提出:构建低碳交通技术标准体系,健全基于环境保护的交通建设运营治理机制;探索低碳交通与环境保护成本补偿制度,优化交通运输业产业结构,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技术升级;建立公路建设与运营环境风险智能控制机制,应用智能技术对交通运输业环境进行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7.
刘爱丽 《价值工程》2012,31(21):324-326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物质生活愈加丰富的时候人们开始注重并倡导"低碳生活",服装业的发展也应随着低碳经济时代顺发展趋势,注重"低碳"。本文分析了低碳经济的时代下目前低碳服装发展状况,就低碳服装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方法。将旧衣物改造和面料再造进行尝试,为今后低碳服装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低碳产品必将成为服装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杨静  侯军岐 《价值工程》2010,29(31):86-87
数据表明,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建筑业的低碳发展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建筑业低碳发展的必然性,借鉴发达国家建筑业低碳发展路径,应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得出,我国建筑业低碳发展的路径为建筑行业内注重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发展、相关行业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创造建筑业低碳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主要城市低碳化发展指数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旺  赵先超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4):11-16,71
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和机动化过程中的中国城市,向低碳化发展是其必由之路。基于DPSIR模型,从低碳化基础、能源低碳化、产业低碳化、建筑低碳化、交通低碳化、环境低碳化、碳汇能力和社会低碳化8个方面构建城市低碳化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线性加权法对我国36个城市进行了测度。结果分析表明:城市总体低碳化发展水平不高,还没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将之划分为3个准低碳城市、22个中碳城市、11个高碳城市;低碳化发展指数整体上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南到北逐渐减小的分异态势;低碳化发展指数与城市财富和城市规模都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低碳化发展在各个方面还不平衡,薄弱之处需要提高。该研究试图为各市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地实现低碳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