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前地区经济差距问题是国家及各地方政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经济增长中,作为体现地方财政政策的地方财政支出并没有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而是加速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发散。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公共支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预算内公共支出数据,从实证角度来分析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结论:中国财政支出水平和经济总产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财政支出绝对量的提高将引起经济总产出增加,然而其贡献率甚小。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大。这说明财政支出的作用更突出地表现为扩张效应,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是以财政支出的不断扩张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6,(2):40-42
文章从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的视角,研究了我国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趋势。采用1994-2013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相关面板数据,利用GLS估计方法,对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变化在地区固定效应下不存在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趋势,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公共投资造成这一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绝对收敛标准、条件收敛标准、空间相关系数标准和变异系数标准对我国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的存在性进行了检验.随后通过地方财政支出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传导机制的梳理,实证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竞争的地区差异效应.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收敛是协调区域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基于经济增长收敛分析框架,使用全国267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探析数字经济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并加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改善资本要素错配情况来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数字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时呈现明显的地理空间差异和政府财政能力差异,对西部、北方、非沿海城市和财政自给率较低的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效应更加显著。应继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增长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理论与实证研究均表明,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区域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势必制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我国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实证检验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采用β-收敛法检验了1985年以来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的收敛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存在着阶段性和区域性的收敛特征,而且这种特征与金融发展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Barro经典研究的基础上,将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因素引入内生增长模型的框架中,分析了持续经济增长条件下的"最优财政支出结构",并利用江西省1996-2011年间财政支出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经济建设类支出、科教文卫类支出和社会保障类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而行政管理类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江西省实际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发现江西省财政支出结构正逐渐向最优财政支出结构收敛,但仍应进一步将重心由经济建设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向科教文卫等公共性支出转移。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地出让行为的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4~200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通过土地价格竞争和土地财政支出竞争两种方式吸引投资、促进增长的策略,评估了两种策略在全国和地区尺度上的实施效果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在全国尺度上,土地价格竞争和土地财政支出竞争两种手段都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地区层面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价格竞争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中部地区,而土地财政支出竞争则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了公共产品供给与经济增长和区域收敛的关系,从理论上阐述了公共产品供给对经济增长收敛的作用机制;通过构建经济增长收敛模型,选择1998~200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产品供给的面板数据,采用GMM的方法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公共产品供给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并有利于区域经济收敛,考察期我国区域经济收敛速度为3%~3.08%。建议国家在公共品供给政策设计上应充分重视公共品在经济增长中的内生性作用,增加落后地区公共产品供给,并且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政府应处于主导地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政府和市场分工互补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9.
广义矩法能够有效检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我国30个省市1997-2011年财政社会性支出与地方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但拉动作用微弱,财政社会性支出各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各异,应当继续增加财政社会性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δ收敛考察欧盟(欧共体)在1955年-2000年和东盟在1965年-2005年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增长收敛的关系,发现欧盟在1955年-1990年呈现显著的经济增长收敛,而东盟成立后经济增长呈发散趋势。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呈现经济增长收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经济一体化成员国消除了彼此间的贸易壁垒,区域内部基本实现自由贸易;二是经济一体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量成为各自对外贸易的主要流量;三是FDI效应导致成员国之间的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应用空间经济学模型分析了我国1997年到2007年各省财政支出的外溢效应.发现我国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支出竞争.即地方政府在决定人均财政支出时往往会参照相邻省份的人均财政支出水平.并随着这些省份人均财政支出的增加而增加。鉴于此,我国在把积极财政政策作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时.应注重发挥地方财政支出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2.
张凯  郝晓燕 《价值工程》2011,30(21):129-131
对财政支出结构的研究是当前我国的一个热门课题,它既可以帮助财政支出目标的实现,又可以考察财政支出结构是否促进经济增长。文章首先对财政支出的相关指标测算内蒙古财政支出的规模,其次根据财政支出职能划分内蒙古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应用回归模型分析内蒙古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的结论,提出优化内蒙古财政支出结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1978年。2006年的财政支出数据,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别估计了财政支出总量和财政支出结构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支出总量和结构与经济增长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panel-data的基本理论,对1995-2006年全国31个省市的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将全国31个省市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分别进行分析,借以研究不同地区财政支出对GDP增长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财政支出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被称之"瓦格纳"现象。利用VAR分析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动态积累效应,结果发现,财政支出对下期或者未来的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驱动作用,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大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6.
黄哲彦 《价值工程》2021,40(26):47-49
教育财政支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剖析教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指出教育财政支出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国民创新能力三条途径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建立ARMA模型,对广东教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教育财政支出对广东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教育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广东经济将获得0.26个百分点的增长.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标: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对于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研究方法:基于债务率,即债务存量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值的视角,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10~2014年年底的地方债务余额数据,对地方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地方债务存在明显的经济增长门限效应:当债务率高于112%左右之后,原本正向显著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基本趋近于无,而其作用渠道可以明确为如下传导机制,债务率高企带来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导向的财政支出。研究创新:引入债务率指标并基于偿债压力视角分析了地方债务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价值:对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管控治理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詹泰仲 《价值工程》2013,(34):123-124
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一直以来都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而对各财政支出构成的合理安排则是解决该难题的一大利器,因此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实现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互融互通仍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文章以人力资源、投资、外国直接投资等要素投入和国有化比重为视角,建立了环渤海区域条件β收敛模型,从而考察在多种影响因素下环渤海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趋势。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对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收敛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人力资源、投资、国有化比重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散化趋势,但这种分散化趋势正在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20.
使用2015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效应,且系数接近于6;而R&D人员、地方财政支出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