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三角"中心城市经济发达,水域面积广阔.利用城市中江河湖泊地下空间,促进水域周边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建设开发的客观要求.论文首先分析了"长三角"中心城市水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水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与开发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域地下空间可能的开发利用功能类型及组合方式,最后简要的分析了未来水域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中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是节能环保的世纪!我国开始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能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加强节能环保已成为上海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建设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20,(1):238-240
2018年2月,郑州市政府正式公布《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17-2035年)》,明确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思路、任务、重点和举措,郑州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征程。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的无形资产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品牌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直接体现出城市"软实力"的强弱。因此,开展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已成为郑州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际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中心性:概念、测量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中心性是城市研究和规划实践中一个重要并且常用的概念,文章从概念辨析、测量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中心性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促进概念更准确的理解和更广泛的讨论和应用.文章指出:"对外服务的相对重要性"是理解和应用中心性的基础和需要继承的概念精神实质;体现中心性的中心职能已由传统的中心性职能发展成为包括工业职能、门户职能、中枢管理职能等在内的职能体系;中心职能空间尺度的拓展决定了全球化背景下城市中心性是近域和远域两种尺度、网络和等级两种体系结构的空间复合;测量和应用城市中心性时必须强调概念的空间内涵和尺度特征;网络分析法和基本活动部分测算法对于城市中心性的测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创意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融互动和互促效应日趋显著,创意城市也因此成为全球的发展热点.通过比较当今世界最具影响的"国际创意中心城市"--伦敦、纽约和东京城市竞争力的状况,力争对全球几大创意中心城市竞争力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中国构建"国际创意中心城市"提供研究素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北京已成为我国"城市病"最为典型和严重的城市。北京"城市病"的主要成因,不是全行政区的人满为患,而是中心城区的人挤为患。要缓解北京"城市病",关键在于大力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避免过度集聚。这不仅需要立足北京市域、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实现城市功能在市域内的合理布局,还需要与京津冀城市群联动发展,实现人口、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等在城市群中的较均衡配置。没有一个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金融业全球化、自由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国入世,金融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如何参加竞争,已成为中心城市(这里指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农村信用社不可回避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在众多厂家争抢一级城市、中心城市这些大蛋糕的过程中,导致了市场竞争白热化,中心城市已逐渐成为大中型企业进行“财富对决”的经济地带。为了生存和发展,凭借自身产品的良好品质及功能差异化优势,走向县乡,进而网结天下,已成为中小企业在竞争夹缝中获得迅速成长的一种明智之举。不少精明厂家也  相似文献   

9.
《城市问题》2012,(2):103
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和上海社科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近日联合发布了首部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2》。《报告》指出,虽然我国一直以来是农业大国,但是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使得人口结构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在统计学意义上,中国已成为"城市化"国家。预计到2020年,中  相似文献   

10.
城市恶性竞争已成为我国城市区域发展和壮大过程中的重要阻碍因素.要创造和谐的城市关系.重塑和谐的城市文化是必要的一环.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利现"、"整体观"以及"和合"文化等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传承和不断创新,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和争互补、和争相济、和争共存的和谐的和有活力的区域文化,是建设和谐城市区域的必由...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中心城市的发展差异及其区域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省南北发展存在的差距已成为众所瞩目的现象,本文引入城市中心性指数和地区发展状况指数对江苏省各中心城市,即13个地级市进行发展差异分析,以寻求江苏省各中心城市发展及分布规律,探讨现状格局下的南、北、中各中心城市及区域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西安作为陕西省会,是中国中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西安还是陇海兰新地带规模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八五"以来,西安经济连续8年保持13.8%的高速增长态势,其综合实力居全国50强城市第14位.对西北地区发展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西安是否会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增长带动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其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西安市建设部门只有及时的抓住机遇,变挑战为动力,才能使西安真正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桥头堡",从而进一步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中心城市是一国城镇体系中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少数城市,是承担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从目前提出建设的五个国家中心城市来看,其功能承载都具有体现国家战略的独特之处和核心价值。武汉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武汉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区位优势、国家战略演变和承担的国家战略任务来看,未来武汉的城市发展也需要突出其核心价值,致力于成为"中国枢纽、内陆门户"。  相似文献   

14.
《物流技术》2013,(6):40-40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商贸物流中心是重要支撑。“十一五”期间,武汉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城市消费市场和集聚辐射枢纽,加快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已具备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城市"与"循环经济"已成为21世纪城市建设中的焦点论题.本文介绍了数字城市和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数字城市建设对循环经济的影响,并且对基于数字城市的循环经济特点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研究数字城市和循环经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城市"与"循环经济"已成为21世纪城市建设中的焦点论题.本文介绍了数字城市和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数字城市建设对循环经济的影响,并且对基于数字城市的循环经济特点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研究数字城市和循环经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世广 《质量跟踪》2001,12(10):38-39
人类要生存,便会产生垃圾.而城市之所以有活力,在于它能产生垃圾,形象地说,垃圾恰似城市的"粪便".如果说人的排泄功能出毛病可得肾病之类,那么城市的垃圾处理不当,则可使城市得脏臭之病.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垃圾"产量"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大都市,垃圾的产生量更是惊人.前些年,连停车都成问题的都市,已根本无处倒垃圾,于是城郊便成为垃圾场,大有"农村包围城市"之势.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垃圾处理已日益向国际接轨,那种出城即可见的垃圾场,将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采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析各个城市在经济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中心城市影响范围并划分城市群次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网络已形成了"武汉—长沙"双中心结构,武汉和长沙的影响腹地范围较广,而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还有待强化;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已形成由中心往外辐射的圈层结构,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之间联系相对较弱;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三个子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不够,三圈融合过程仍需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从提升经济联系网络的角度为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结合地统计方法(Geo-Statistics)和城市空间结构模型,提出了一种较为客观和科学的识别城市中心的新方法,即首先运用全局和局部Moran指数判别潜在的城市中心,然后运用回归分析进行检验和甄别.利用上海工商局企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生产性服务企业高度集聚于中心城区,并形成两个中心:外难中央商务区和南京西路,国内企业倾向集聚于外滩而海外企业倾向于南京西路.这种双中心格局和国外城市中呈现出的"绝对分散"或者"多中心"格局并不相同,反映了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生态城市已成为各国和地区创建的目标。本文简单回顾了生态城市理论概念的提出、定义和基本原则并对生态城市理论做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