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主要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分析秘书学的发展趋势,秘书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且,在中国秘书职位稀缺人才,所以秘书学学科发展是当下十分重要的问题,分析秘书学的发展趋势,提高秘书学学科地位,改变秘书学窘境,是值得人们注意的。定位秘书学科,完善理论体系,是学科决策者和秘书学研究者的共同使命。  相似文献   

2.
《秘书工作》2012,(1):63-63
近日,全国高校秘书学专业建设研讨会在浙江理工大学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和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杨剑宇教授主持。会上,与会代表围绕秘书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核心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与经验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会议强调,秘书学专业被列入本科新建专业,为秘书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办好秘书学本科专业,要开足开好核心课程,厘清秘书学本科与汉语言文学本科文秘方向的界限、秘书学本科与秘书专科的界限、秘书学本科与文秘教育本科的界限,找准定位、认准内涵、把准要求,立足新起点,形成新优势。要努力体现特色,依据地区需要、院校基础,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管理辅助系统理论,由秘书学专家钱世荣首创,是迄今最为系统的秘书学基础理论。由于秘书学目前正处于由新兴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其基础理论研究对整个学科的发展、成熟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钱世荣 《秘书工作》2001,(11):25-26
我国近20年来的“秘书学研究“,大体在秘书工作研究、秘书专业教育研究、秘书学学科研究这三个相互渗透的领域里同时进行.这种与某些较为成熟的应用学科相类似的研究结构,保证了秘书学研究持续和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有些研究者对这种研究结构及其有关问题的模糊认识,又往往影响着这种研究结构的完善和研究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后一状况及其改变略作分析,以冀引玉.……  相似文献   

5.
刘伟 《秘书》2013,(8):8-12
今年8月,我国第一份秘书学专业期刊《秘书》杂志创刊已经30周年。这是秘书学界、业界的一件喜事,也是秘书学研究和秘书类期刊发展史上的一大盛事。笔者通过广泛查阅史料、方志,搜索互联网、微博,寻访古旧书市场,求证于业内相关人士,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办的秘书类期刊进行了再次盘点和进一步梳理,对秘书类期刊的兴起背景与发展阶段作一  相似文献   

6.
一、秘书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口 拙文<我国21世纪秘书学理论研究的方向>①从活动史、学科论、活动论三个方面阐述了秘书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其中,有一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那就是如何理解秘书活动的本质.这是活动论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科论、活动史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前者首先涉及到如何确定学科的研究对象及中心范畴,后者则首先涉及到如何确定活动史的起点及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7.
刘伟 《秘书》2013,(10):18-19
秘书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交叉性和综合性日益突出,这不仅表现在秘书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彼此联系上,也反映在秘书学内部相关知识的交融上。与工业流水线上的技能有着固定的操作程序和生产背景不同,秘书职业的实践性、技能性、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其职业技能训练受很多人性化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营造真实的或高度仿真的职业环境来强化实训教学。笔者认为,课程综合化这一理念,对于指导秘书实训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钟小涛  郭炎武 《秘书》2013,(11):6-10
本文所说的“新时期”,是指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秘书学和行政管理学都是那个年代建立起来的学科:秘书学新建,行政管理学重建。它们在相同的起始条件和社会环境下经历了30年的发展,现今的状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9.
一、秘书学不是边缘学科也不是综合学科在《是边缘学科还是综合学科》一文中,何宝梅同志(以下简称何文)从学科的理论构成成分、学科名称、学科形成特征这三个方面对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进行了区别,并认定秘书学不属于边缘学科,所论颇有见地。但何文据此“认为秘书学属于综合学科”,则与此前的一些研究者一样,在对“综合学科”的理解上出现了两点偏差:其一,综合学科的基本特征是“以涉  相似文献   

10.
蓝士英  司马周 《秘书》2011,(1):12-15
秘书学在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至今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在经济繁荣发展的良性刺激下,其成长态势良好,学科日趋独立、成熟。秘书学教师当以此为契机,在课程教学中对自身角色进行清醒审视与合理定位。遗憾的是,这方面的思考几近阙如,相关论文寥寥无几。鉴于此,本文拟作一些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1.
刘伟 《秘书》2013,(11):34-37
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当代秘书学科开创以来,全国各地秘书学和秘书工作研究一度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出现了四川、湖北、广西、上海等诸多地域性学术群落。从笔者收集到的有限资料来看,内蒙古的秘书学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也形成了一定的风气和规模,本文试作简述。  相似文献   

12.
杨锋 《秘书》2013,(6):13-15
秘书学专业从筹办到申报本科成功,历经三十年,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本文拟通过对秘书学专业"前世今生"的回顾和总结,温故知新,进而思考本专业未来发展的问题。过去:构建专业基础,形成学科共识,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谢世洋 《秘书》2011,(12):13-16
秘书学本科定位以后,秘书事业将进入蓬勃向上、长足发展的新时期,秘书学界将面临新的形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形势和机遇主要表现在:(一)秘书学的学科地位将得到提升,秘书职业将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由于秘书学未进本科,秘书学教学很难找到合适的师资。招聘?不要说研究生,连本科生都没有。  相似文献   

14.
王永春 《秘书》2013,(5):3-5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我国现代秘书学的教学与研究已有30余年历史。30年来,秘书学的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学科体系不完善、教学研究团队不稳定等。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秘书人员的就业渠道已由原来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为主转向以企业为主,整个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量增加,秘书类岗位也逐渐成为人力资源市场上  相似文献   

15.
2004年的秘书学研究,在“三大领域“(秘书工作研究、秘书专业教育研究、秘书学学科研究)、“两大层面“(应用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上都有所推进.各秘书类期刊通过选题策划、言论引导、征文激励等方式,“鼓励创新“,更加强调研究实践与理论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从而凸显出较为鲜明的问题研究导向.本文以这一导向为基本线索,对该年度较为集中研究的五个问题及相关态势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6.
钱世荣 《秘书》2007,(1):5-9
这里所说的“目录”,是指教育部1998年颁布并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拙文《2000:秘书学研究与秘书类期刊》在论及“教育与培训研究”时有过如下表述:“为争取秘书学专业早日增补进《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本世纪初,在完善秘书学理论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常崇宜 《秘书》2007,(8):7-9
A秘书学的性质特点(一)秘书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经过近25年的发展,它正在越过前学科阶段进入常规学科阶段。它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结构体系等已渐趋清晰,许多理论问题获得学术界与实际工作者的基本认同。广义的大秘书学中的许多分支,诸如文书、信息、保密、信访、督查等方面,也都有国家法律、法规的明确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及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信息、信访、督促检查工作的条例等。这些法律与  相似文献   

18.
谢世洋 《秘书》2006,(12):7-8
我们已经从秘书工作、秘书教学等方面论述了秘书学科定位的必要性[1]。那么,秘书学应定位为什么学科,定为几级学科呢?目前,学术界的观点及各地高校的做法主要有下列几种:第一种是“文学秘书学”说。这是大多数高校的做法,即把“秘书学”归于“文学”中的“汉语言文学”,属三级学科。第二种是“管理秘书学”说。即学习美国和我国台湾等地的做法,把“秘书学”归于“管理学”中的“行政管理学”,属三级学科。第三种是“辅助管理学”说。认为“秘书”是职业名,不宜作为学科名,宜由秘书工作的性质——“辅助管理”来取而代之。属“管理”学科中与…  相似文献   

19.
秘书学的学科类型问题,是一个尚存争议的基础理论问题,尽管一些秘书学教材有所涉及,但并非已达共识。据笔者初步统计:关于秘书学学科类型的看法影响较大的有边缘说、综合说、社会科学说、应用说、分支说等等。出现上述不同提法,有人认为“本质上并不矛盾,分支说是指学科归属,应用说是指学科的特点,交叉与综合是指学科内容。”分类角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杨剑宇 《秘书》2011,(11):5-7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秘书学诞生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学界努力了多少年,盼望了多少年,今年终于被列入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是学科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功!获悉喜讯,感慨良多,特借用李白《行路难》之句,来描述秘书学专业申报本科的坎坷历程,以此祝愿秘书学专业前途广阔,并将我参与的几次申报过程作一简略介绍,让同行们了解这一成功的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