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居住性历史街区具有特殊的保护价值和意义,其更新治理是城市治理与历史街区更新的结合,需要形成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社会网络分析识别居住性历史街区更新治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企业、规划师、居民和社区等,分析他们的角色定位和利益诉求,并构建居住性历史街区更新多元主体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的许多历史城市及历史街区在保护和更新中面临衰退与异化的二元困境,历史城市保护与其"真实性、完整性和生活延续性的愿景"渐行渐远,其可持续的保护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为此,以韩城古城为例,在对古城衰退与异化这一衰变现象进行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的基础上,遵循"特色延续—生活延续—系统延续—价值延续"的思路,对韩城古城渐进式保护与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反映着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如果单纯着眼于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问题,只会令历史街区的保护步履维艰.因此,历史街区的保护也应遵循市场经济法则,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历史街区保护的同时,需要将其置于当今旧城更新的总体趋势中加以考察,深入探讨其中的经济理念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保护与社会公平——基于居住者需求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街区保护注重原真性,在缺乏科学合理的历史街区更新措施的情况下,历史街区通常被原封不动地"保留"。通过对常熟市历史街区居民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由于政府缺乏合适的改造方案,常熟历史街区成为城市中的贫困住区,导致居民在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两个方面均被边缘化,成为弱势群体。在居住者需求和意愿方面,居民对居住环境改善、市政设施完善和异地搬迁等具有强烈的改造愿望。因此,认为在强调历史街区保护的同时,也要关注街区内的民生问题,保障历史街区保护中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5.
住区再生为主导的历史街区保护模式秉持生活真实性原则,确保原住民回迁率与原生活方式保存度,最大程度地延续了街区长期积淀形成的人文环境。这种保护模式同时通过街区功能多样化,街区基础设施的完善,街区内建筑的保护、改造及重建,街区景观环境的整治等各种手段改善和提高历史性住区的生活品质、激活街区。该模式在我国案例不多,而在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却发展较成熟。将两国相关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为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潘航 《价值工程》2014,(2):300-302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地方性文化集中展现的区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与历史街区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历史街区保护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对城市中心历史街区现实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城市中心历史街区在土地利用、传统商业发展、地方性文化保护、街区保护和修缮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提出了历史街区空间维度、时间维度、文化维度(TSC)"三维一体"的多维保护模式。以昆明市文明街历史街区为研究实例,将历史街区多维度的保护模式与文明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实践相融合,探索文明街历史街区整体、活态保护的新思路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7.
真实性是历史城镇应有的基本特征也是保护的重要原则,主体对其真实体验有着多元评判标准,目前旅游研究者主要从游客视角进行探讨,而对生活在历史城镇的社区居民的话语关注不够。基于隐喻抽取技术(ZMET),以历史文化名镇南翔为例,剖析了历史城镇居民对其生活地域真实性的感知和认识,探究居民产生感知背后的深层价值观念。通过深入访谈及攀梯法的具体运用,梳理了居民真实性感知若干价值链,挖掘出居民真实性感知在历史真实性、发展真实性和生活真实性三个维度上的构成机制及其相互影响关系,从而揭示了居民对遗产地价值认识的多要素性、多层次性的内部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如何保护历史街区形态,延续城市记忆是目前中国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南通寺街—西南营片区为例,首先针对街区中开放空间进行功能、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并进行问卷调研,发现街区中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了解居民对传统街区的发展要求。然后,以街区形态再生为目的,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接下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再生策略,如社区参与策划、人性化设计、功能多样性、街区文化网络等,使街区形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再生。  相似文献   

9.
张宽 《价值工程》2014,(15):156-157
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南北文化交汇的典型代表,承载着鲁南文化、运河文化、大战文化三大文化遗产,也是创造台儿庄古城个性的一种象征形体。但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出现了一定的保护误区。文章首先分析了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的三条原则:科学保护、真实完整,民生为本、活态生活,面向实施、有序更新。通过结合国内外其他地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成功保护实践,对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在被信息化社会所同化的同时,自身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生活基础设施落后,建筑和小环境质量逐渐恶化,居民生活品质下降。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历史街区与城市格局的联系,造成城市文脉的延续在流失。改造城市历史街区,是对历史空间的重新营造,呼唤历史场所精神的回归。文章阐述了成都市宽窄的改造中,运用整合空间,功能重构和文脉延续的空间改造途径,这些改造途径改变了历史街区原来混杂的空间结构,使宽窄巷子充满新的街区活力。  相似文献   

11.
城市历史地段保护策略研究--以南京明故宫地段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了中外对历史地段及其保护的界定,以及当前保护历史地段的客观意义,进而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历史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原则,并以南京明故宫历史地段为例进行分析,确立南京明故宫历史地段保护的定位,划定其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最终提出保护规划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文化的视野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一般城市一样,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发展的迫切要求.但由于发展历史和承载历史信息的特殊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应发挥其文化的特殊资源优势,以文化的视野来发掘其独特的发展方式和动力.论文提出历史文化名城应在整体层次即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贯穿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整体观、系统观和动态观,将文化融入城市发展的各个层次,促进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历史城市是自然生态与传统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晶.是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证.研究历史城市的生态保护,找出其中一些有效方法和某些规律,对于城市的生态化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论文试以徽州文化区的绩溪为例,分析其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结合的特点,乡村与城镇在选址,发展中的内在联系,绩溪县城的景观特征,提出生态保护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建筑节能相关的法规、条例、办法和标准,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可见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必要性。而建筑墙体节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则是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墙体作为外围结构的主体,其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有很大比例。所以,发展外墙保温技术与节能材料则是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论文由城市拼贴的概念入手,阐明城市旧区的拼贴现象与城市的历史有直接的联系,进而以上海老城厢西北片为例,分析并总结了其拼贴现象与历史的关系.在进行城市历史保护更新工作时,首先应该对旧区的城市拼贴现象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承认旧区的拼贴现象本身就是旧区最大的风貌与特色,针对具体的保护与更新目标,对构成拼贴现象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倡小规模的、动态的、拼贴式的更新方式和灵活多样的可适应性与再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解决“短命建筑”问题不能就建筑论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短命建筑"现象存在着三个主要特点,即建筑多数"身强体壮",公共投资建筑比例较高,建筑短命现象较突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较发达城市,建筑爆破拆除时间集中,表明部分经济较发达城市已进入规模化的城市更新阶段;在各种诱因中,社会经济因素占主导,而建筑自身的因素并不是主要的因素.因此解决"短命建筑"问题不能就建筑论建筑,应从城市发展、更新的高度看待这一现象,给予建筑所生存的外部社会经济环境以更多的关注,并立足于观念和制度创新,从建筑物的外部环境和建筑物的自身两方面入手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改造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及防止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城中村改造问题的本质是利益问题,实质上是与城中村改造相关的利益各方利益调整的过程。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城中村改造基本都在政府主导下进行,但由于政府的失灵,往往也会产生很多弊端。但大多数学者仍认为政府应该在改造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问题是政府应该在城中村改造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或者说市场的边界又在哪里。本文初步明确了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干预的重点和市场的边界,阐明了城中村改造的总体思路,最后提出了防止城中村改造失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城市紫线划定了列入法定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范围.紫线范围内的历史保护工作产生成本,与其土地经济价值的矛盾难以平衡.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的视角,怎样作出城市紫线最优选择方案.论文从成本-收益理论的视角,探讨了紫线范围与历史保护外部经济效益内部化之间关系的几种可能性方案,建议采用公开、透明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管理的策略,真正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更新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对欧美国家上世纪城市更新与重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分析,以及对我国城市重建与改造中出现问题的反思,从中探寻在城市建设与更新中对历史文脉保护、社会环境整治、旅游资源发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特色商业经营和文化旅游正日渐成为历史地段更新与保护工作的动力.然而当前商业和旅游的各自发展对历史地段保护造成了"离散"效应:商业旅游部门以经济指标的增长为导向进行更新规划,使许多历史地段面临着被商业化、功利化和肤浅引用的危险,深厚的历史内涵正日益消弭;而规划管理部门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仍然受到计划因素制约,缺乏对其动态利用和与社会经济发展接轨的预想;指出规划管理应从"离散"走向"综合"--政府部门应当采用一种新型的发展规划模式,并对相关的组织模式和配套政策进行改革,以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潜在冲突,实现对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