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政府审计目标是政府审计关系人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希望得到的结果。审计终极目标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审计目标,委托人希望政府审计能抑制代理问题或次优问题,代理人希望政府审计帮助自己更好地履行经管责任或证明自己不存在代理问题或次优问题。审计直接目标是审计机关的审计目标,分为总目标、项目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生产让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体现在审计产品内容、审计产品定位和审计产品种类方面;项目目标是政府审计机关希望通过特定的项目审计所得到的结果,它是总目标在特定审计项目的体现;具体审计目标是特定审计主题所承担的审计目标在特定审计事项上的分解。  相似文献   

2.
郑石桥  蔡梦珏 《会计之友》2021,(16):156-160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目标分为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终极目标主要是本行政区公众、本级人大、上级政府作为委托人的审计目标,也包括本级政府作为代理人的目标,直接目标是审计机关的目标.终极目标是抑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责任履行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以促使本级政府更好地履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相关责任,并增加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可信度.直接目标区分为审计总目标和审计具体目标,前者与审计主题相匹配,后者与审计标的相匹配,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的财务信息,其审计总目标是真实性,审计标的分解为交易或事项、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它们都有各自的审计具体目标;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其审计总目标是健全性,按制度所规范的事项和控制环节分解为审计标的,具体审计目标都是设计健全性和执行符合性.终极目标是直接目标的基础,直接目标通过揭示路径、震慑路径和抵御路径服务于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财政审计目标是人们希望通过财政审计得到的结果,包括财政审计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财政审计终极目标是财政审计委托人的目标,希望通过财政审计抑制财政经管责任履行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促进财政经管责任的更好履行。财政审计直接目标是财政审计机构的目标,希望通过鉴证、评价来发现财政经管责任履行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通过监督来处理处罚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的责任者。不同的审计主题,直接目标不同,财政财务信息审计的直接目标是信息真实性,业务信息审计的直接目标是信息真实性,财政财务行为审计的目标是行为合规性,财政财务制度审计的目标是制度健全性。审计直接目标是终极目标的基础,通过直接目标实现终极目标的中介是财政审计结果应用。  相似文献   

4.
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具有多层级、多目标、行政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引发缺乏监督积极性、目标排序或目标置换、依附性等特殊的机会主义倾向,进而使得不同层级的委托人/代理人具有不同的审计期望,这些不同的审计期望体现为对审计主题、审计产品内容、审计产品定位、审计产品种类等的需求不同,审计机关难以生产出让所有委托人/代理人都满意的审计产品,审计期望差难以全面弥合,只能进行选择性弥合。  相似文献   

5.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体现工程特征的工程审计目标理论框架。工程审计目标是人们希望通过工程审计得到的结果,区分为工程审计终极目标和工程审计直接目标,前者是工程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的目标,其内容是希望通过工程审计来抑制代理人在工程类经管责任履行中的负面问题,后者是工程审计机构的目标,其内容是希望通过工程审计来发现代理人在工程类经管责任履行中的负面问题并促使其整改,表现为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健全性,不同的工程审计主题和工程审计业务有不同的直接目标。直接目标促进终极目标实现的路径包括揭示路径、威慑路径和抵御路径。  相似文献   

6.
郑石桥 《会计之友》2021,(6):156-160,F0003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目标的理论框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依赖本级政府与本级国有单位之间的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本级政府和本级国有单位的审计目标是终极目标,审计机构的审计目标是直接目标。从终极目标来说,本级政府是抑制本级国有单位在履行其财务报告责任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本级国有单位的终极目标有多种情形,不同的审计需求会导致不同的审计目标;审计机构的审计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与审计主题相匹配,财务信息审计总目标是真实性,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总目标是健全性,上述审计主题要分解为审计标的,上述各审计主题的总目标也要分解为具体目标并落实到各审计标的;审计机构的直接目标服务于本级政府终极目标的主要路径包括揭示路径、抵御路径和震慑路径。  相似文献   

7.
郑石桥  郑羽飞 《会计之友》2021,(14):156-160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现了本级政府作为代理人的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包括上级政府、本级人大和本行政区公众.上述委托人通常选择政府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审计主体;代理人如果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作为揭示机制,可能选择政府审计机关,如果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作为信号传递机制或保险机制,则通常会以民间审计机构作为审计主体.委托人和代理人的选择出现差异,协同的方法是:当本级政府没有发行有价证券时,选择政府审计机关作为审计主体;当本级政府发行有价证券时,由政府审计机关选择民间审计机构作为审计主体,并对其审计质量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8.
郑石桥  郑羽飞 《会计之友》2021,(14):156-160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现了本级政府作为代理人的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包括上级政府、本级人大和本行政区公众.上述委托人通常选择政府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审计主体;代理人如果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作为揭示机制,可能选择政府审计机关,如果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作为信号传递机制或保险机制,则通常会以民间审计机构作为审计主体.委托人和代理人的选择出现差异,协同的方法是:当本级政府没有发行有价证券时,选择政府审计机关作为审计主体;当本级政府发行有价证券时,由政府审计机关选择民间审计机构作为审计主体,并对其审计质量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9.
行为审计目标就是人们期望通过行为审计实践活动得到的结果,包括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的审计目标和审计人的审计目标。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的目标是利用行为审计来抑制代理人的缺陷行为。审计人的审计目标是生产让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品种和质量,通过选择审计产品内容、审计产品定位和审计产品种类这些维度来控制审计产品品种,通过专业胜任能力和过程控制来控制审计产品质量。上述理论框架对我国政府审计目标达成状况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郑石桥  周灵欣 《会计之友》2021,(13):147-154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是保障其真实性的重要机制,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角度分析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需求.在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中,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对国有资源及其营运状况的报告,本级政府是责任者,由于人性自利,当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环境不确定性同时存在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可能因为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而导致信息失真.本级政府的委托人为了抑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的财务信息失真,会推动建立针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真实性的治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中包括内部审计,外部治理机制包括外部审计,都具有不可或缺性.本级政府作为代理人也可能存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需求,将外部审计或作为揭示机制,或作为信号传递机制,或作为保险机制,这些审计需求不具有经常性.  相似文献   

11.
一、正确认识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 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委托代理理论。当财产所有者不直接经营自己的财产,而是赋予代理人在满足特定利益的前提下决定财产运营的权利时,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理论下,囚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采取的行动,只能获取代理人提供的不完全信息。作为有限理性的代理人并非总是按照委托人的利益来选择自己的行动。他更倾向于利用自身优势为自己谋“福利”。因此代理人的目标与委托人的门标经常不一致。委托人有必要建立监督制度来降低代理成本,实现其效用最大化。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首先,从纳税人与政府的关系来看,财政支农资金归全体纳税人所有,纳税人实际上将自己的资金以税款方式提供给政府,委托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进行管理,作为经济人的纳税人存在着将委托代理成本降到最低的倾向,希望获得政府使用和管理资金的效率和效果等方面的信息,虽然可以通过对政府支农资金的支出行为进行群体监督而达到目的,但是现实中监督成本过高,需要依靠审计机关,以实现其监督目的。  相似文献   

12.
郑石桥 《会计之友》2021,(3):141-146
“谁来审计”是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建构的重要问题,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分别分析基于委托人审计需求的审计主体和基于代理人审计需求的审计主体,提出一个关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依赖的是本级政府与本级国有单位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从委托人角度出发,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主体选择权属于本级政府。以独立性、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本为依据,本级政府一般会选择政府审计机关来负责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但可以通过审计业务外包的方式引入民间审计机构参加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从代理人角度出发,如果将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作为传递机制将某些信号传递给某些国家机关,则通常会选择政府审计机关;如果将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作为传递机制将某些信号传递给国家机关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则通常会选择民间审计机构;如果将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作为揭示机制,通常会选择政府审计机关。  相似文献   

13.
一、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以及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两个层次。审计目标的确  相似文献   

14.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 《财会月刊》2019,(15):100-103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一个体现工程特征的工程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工程审计主体的选择是委托人的权力,委托人有三种方式来建构审计主体:一是自行设立审计机构,二是从市场上购买审计服务;三是前两者结合。委托人选择审计主体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性原则、审计质量原则和审计成本原则。在工程领域,工程审计主体包括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中介机构,不同的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下,委托人对工程审计主体的具体选择不同。当需要聘任中介机构时,中介机构选聘主体、中介机构选聘方式和中介机构费用支付方式都会影响工程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委托代理关系,是某人或某些人委托其他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审计关系,是指一项审计行为必然涉及的审计员、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三方之间所形成的经济责任  相似文献   

16.
郑石桥 《财会月刊》2020,(10):81-84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按委托代理关系及应对责任、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审计需求及其定位的逻辑顺序,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需求,并提出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需求的理论框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中,存在多种以资源托付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为此,委托人会推动建立相应的治理机制,并将这些治理机制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中.审计作为治理机制之一,不直接履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职能,而是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主体的应对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发现其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并推动这些问题得到整改,其具体定位为制衡机制、监督机制和监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金融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审计主体选择是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的权利,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金融审计主体不同。在股东与金融机构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股东通常会自行建立审计机构,政府作为大股东时,会选择政府审计机关作为金融机构的审计主体;在金融机构总部与内部单位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金融机构总部通常会自行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在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政府会通过政府审计机关对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审计。在这三种情况下都可以通过审计业务外包的方式引入民间审计组织,相应地民间审计组织应该使用与该审计主体相同的准则。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提出的审计目标定位是立足批判性、坚持建设性。文章以地方审计机关和特派员办事处为研究主体,根据其审计整改情况的统计数据,从批判性、建设性两大目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处理执行效率的金额指标上反而高于特派员办事处,在审计处理的非金额与审计建议落实的指标上,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地方审计机关对地方政府的审计妥协、委托人缺位以及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实施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新经济时代审计环境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带来了审计环境的重大变革。下面分别从审计要求、审计性质、审计能力这几方面的变化,来说明审计环境的变化。1、审计要求的变化。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审计是由于委托人需要了解代理人对其委托财产的经管状况的需要而产生的。在委托人远离其委托财产的经营过程的条件下,委托人对委托财产经管情况的了解,主要依靠代理人提交的反映受托财产经管情况的会计报告。而该报告又是由代理人编制的,其公正性容易受到质疑。委托人为了获得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就产…  相似文献   

20.
审计实施方案中审计目标的确定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它有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某项审计的总目标是审计组办理该项审计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应当在审计实施方案中专门确定。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目标通常指的是审计总目标。审计目标是审计实施方案的核心。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是审计实施方案的主体部分,审计实施方案是保证和控制审计质量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审计实施方案中正确确定和运用审计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