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色建筑"是现今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总结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并以徐州市新城区在建工程为实例,阐述了国内绿色建筑的技术选择以及其经济性分析,突出绿色建筑的优越性。通过对比国外先进理念,探寻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绿色建筑"。文章主要探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及其相应技术,希望可以使人们对绿色建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绿色发展新时期,低碳与智慧城市、绿色建筑是新时期城乡建设行业发展的核心主题。在中华历史文明的长河中,因传统建筑文明可以衡量城市与建筑文化先进的程度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人如今引以自豪的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地域性传统建筑,既是我国不同地域多民族建筑文化的载体,也蕴含着我国先民们在农耕时代积淀的建造智慧和经验。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还应该创造代表当今社会发展水平的新的建筑文明。"低碳"、"绿色"应该成为新时期城市与建筑发展的"源"动力,也将是未来城市与建筑的内涵。从新时期建筑方针的思考,到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发展的技术路线等方面,做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绿色建筑".文章主要探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及其相应技术,希望可以使人们对绿色建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6,(2):17-21
如何构建一套完善的绿色建筑运营保障体系,是改善绿色建筑运营效果、推动绿色建筑市场化的关键。绿色建筑运营保险体系将政府、开发商、消费者、保险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与中介服务机构等相关主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市场"看不见的手"解决绿色建筑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顺应了我国建筑领域市场化改革发展的趋势。构建良性运转的绿色建筑运营保险制度,促进绿色建筑的有效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针对保险本身的特点设计其运作方式外,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发展配套技术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强制和引导绿色建筑运营保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绿色建筑本报告是中国绿色20建1筑4委员会组织编撰的第七本绿色建筑年度发展报告,旨在全面系统总结我国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指导我国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评价、使用及维护,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与实践。本书共分为6篇,包括综合篇、标准篇、科研篇、地方篇、实践篇和附录篇,力求全面系统地展现我国绿色建筑在年度的发展全景。综合篇对"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20态13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落实在建筑领域,就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筑的绿色发展,首先是建材的绿色发展。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绿色建材呈加速发展的态势,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瓶颈。笔者主要对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地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李博 《价值工程》2014,(3):108-10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建筑"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历锐 《价值工程》2012,31(19):66-67
文章通过对绿色建筑及健康住宅概念的阐述,以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并通过重视可持续发展观、开发生产"绿色建材"、对施工过程中环境的控制开始给予了重视,阐述了现实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发展新型绿色建筑材料、设计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施工过程的环境控制、加强对家庭居室装修市场的管理、实施环境管理体系使企业的管理等几方面,来对绿色建筑的分析及发展观点,结合存在问题对发展对策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正3月21日,"第十三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不仅能够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生发展,同时也是新时期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的主要途径。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提升绿色建筑质量,促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会期两天。本届大会经中国科协批准,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美绿色基金、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  相似文献   

11.
<正>"绿色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各行各业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内容影响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地产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产业链相关企业等在绿色发展的路上探索,业已有一定成果。为更好地发展绿色物业,本刊特邀业内专家就绿色物业管理发展这一话题做"圆桌"会谈,共同探讨绿色物业的发展新思路。维护绿色建筑构建低碳社区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即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不过短短二十多年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系统的阐述了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以及绿色建筑发展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一些构建绿色建筑行之有效的节能设计,有助于把握其发展方向,促进绿色建筑的科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风 《价值工程》2019,38(22):143-145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和绿色建材,对建造高校绿色建筑、建设节约型校园具有重大意义。以安徽建筑大学南校区实验综合楼项目为例,通过设计和施工打造成了国标"二星"等级绿色建筑。通过安徽建筑大学南校区实验综合楼工程节水节电节能等绿色建筑技术和绿色建材的应用,以及如何进行绿色施工和对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分析,进而在一大批高校中来推广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8,(3):51-53
21世纪的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破坏、资源紧缺等一系列问题,这不符合当代人们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绿色建筑的发展正契合当前人们追求的节能环保理念,因此合理的选用绿色技术,实现绿色建筑的能效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分析绿色建筑的规划原则,调研苏南地区绿色技术的采用情况,分析出适宜的绿色技术的实施要点,从而得出可行的能效提升路径,使得绿色建筑推广获得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发展绿色建筑是转变城镇建设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发展绿色建筑产业是创新驱动、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 主要阐明绿色建筑产业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对绿色建筑产业的概念内涵进行了深入解析,分析了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机遇与市场需求,提出了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思路.建议性提出绿色建筑产业的选择原则和参考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实施策略.最后介绍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武进)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及产业规划情况.  相似文献   

16.
绿色建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绿色建筑的自组织发展模式和规律的研究对于丰富和完善绿色建筑发展和城市空间理论具有积极意义,更可为绿色建筑政策制定提供坚实的基础。对中美两国绿色建筑在发展规模、地域分布差异性、技术和市场特征的发展模式及演进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了两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特性。结果显示:中美两国绿色建筑处于S型发展曲线的不同阶段;绿色建筑发展规模均呈现显著的地理差异性,且与当地经济活动总量相关性显著。两国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产品类型和开发主体的演进历程也均体现了绿色开发的市场逻辑主导性。相对来说美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更加稳健;发展过程中社会非盈利团体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更多体现了外来因子对于复杂系统创新演进的作用,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更突出展示效益;因此应更加关注外来因子和技术应用的推广和扩散,促进绿色建筑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一是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实践;二是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说明绿色建筑的发展要以低碳社区和生态城市建设为主要内容,并且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三是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绿色建筑在我国得到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7,(2):193-195
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建绿色城市已成为中国的重要工程,在"十三五"规划中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就有关于绿色的发展。近年来绿色化的潮流正快速席卷全球,其中绿色城市建设已成为焦点。针对这一发展要求,在文中重点探讨创建绿色城市所需要兼顾的三大要素——"绿色建筑"、"绿色规划"、"绿色景观"。对于三大要素的建设,作者通过对昆明市呈贡区绿色城市创建引发的思考,阐明了相应的发展模式和前景,重点提出了回归自然的绿色城市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9.
李强 《上海房地》2013,(9):34-37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和建筑业的发展,在世界绿色建筑浪潮的影响和我国政府关于"节能、低碳、环保"政策的支持下,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已逐步融入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和新建商办、住宅楼宇及市政公共场馆等工程的建设中,同时也影响着历史建筑领域。绿色、节能也逐步成为历  相似文献   

20.
发展绿色建筑是转变城镇建设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实现绿色建筑产业化则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途径。文章引入微笑曲线理论对我国绿色建筑的产业化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产业构成,提出了基于微笑曲线的我国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策略,指出要以技术创新、绿色制造及科技服务服务为重点工作领域,以推动我国绿色建筑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