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客的忠诚通常表现为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品牌忠诚的概念在国外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Copeland在1923年最早提出了与品牌忠诚有关的“品牌持续性”概念。McConnell J.Douglas在1968年指出,必须持续购买某个品牌3—5次以上才视为品牌忠诚。而Deighton则认为,品牌忠诚是指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偏好。从两者对品牌忠诚的定义可以看出,McConnell是从行为角度定义品牌忠诚,而Deighton则是从态度角度定义品牌忠诚。Baldinger和Rubinson结合上述两种观点认为,品牌忠诚应该包括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两部分。由此看出,学术界大致将品牌忠诚分为三种定义方式:行为角度定义、态度角度定义以及从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两方面定义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2.
一、急遽转轨时期的社会经济特点是导致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道德秩序严重失衡 一般来讲,与经济生活相适应的道德状态大致可分为三类:①以"忠诚"为核心建立起来的道德世界.在这里,个人并不认为自己具有独立的人格,而是认为自己必须忠于某个偶像,其结果是个人丧失个性和自由的蒙昧主义基础上的专制.②以"诚信"为核心建立起来的道德世界.  相似文献   

3.
<正>品牌忠诚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多次表现出来对某个品牌有偏向性的(而非随意的)行为反应。它是一种行为过程,也是一种心理(决策和评估) 过程。顾客忠诚包含两个基本成分:一个是意识成分;另一个是行为成分。前者指顾客对企业的员工、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喜欢和留恋的情感,又称顾客忠诚情感;后者受前者影响,往往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包括对该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再次购买、大量购买、经常购买、长期购买,并且为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做有利的宣传等。从服务利润链理论来看,顾客品牌忠诚是企业持续收入增长和获得较高赢利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顾客忠诚方案在美国的各行各业都非常盛行。根据Maritz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大概90%的美国人都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忠诚方案当中,比如信用卡、零售商店、航空公司等等,并且大多数人都不止参与了一项客户忠诚方案。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对向他们提供忠诚方案的企业更忠诚了,但同时,也有一半被调查者退出了他们曾参与的忠诚方案。大约有65%被调查  相似文献   

5.
营销七问     
个体购买和消费行为根据产品价值的大小和对购买者承担的风险差异而具体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复杂购买决策、有限理性购买决策、品牌忠诚、惯性购买.当消费者承担较大风险时,会倾向于复杂购买决策行为,比如购房、家用电器,这时候顾客愿意投入时间,也有足够的动力去货比三家.  相似文献   

6.
罢免的权术     
将一个人安排在某个位置上,有其理由;同样,罢免这个干部,也要有理由和分寸选择和任用干部,是领导者带队伍的重要内容。这一方面,研完成果很多,但有任用就有罢免,如何处理好罢免行动,倒是讨论得较少。将一个人安排在某个位置上,有其理由;同样,罢免这个干部,也要有理由和分寸。任用干部的标准,在我看来无非三条:第一,是忠诚;第二,是品性;第三,是才能。这三条只是罗列,没有排序的意思。对于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忠诚,一个古老的话题。《论语》里,曾子说自己每天要“三省吾身”,第一个省察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忠诚,让我们对屈原、岳飞、文天祥、林则徐、邓世昌等一连串闪光的名字心生感动。忠诚,是人格高尚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道德操守的底线。不忠诚于祖国、不忠诚于家庭、不忠诚于朋友,那人一定会遭人唾弃。[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项营营 《企业导报》2013,(9):181-181,185
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速,但网络环境还不是很成熟,顾客更倾向于对电子商务企业产生信任忠诚,这也使得顾客忠诚在网络购物环境下有着重大意义;又顾客绑定策略是一重要关系策略,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顾客绑定策略来留住顾客;通过对二者研究进展的探讨,我们发现,有必要详细分析顾客绑定策略对顾客忠诚的影响,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合理安排实施企业战略。  相似文献   

9.
<正>学校的政工人员肩负着做好党的思想政治的重任,是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在多年的政工岗位上,我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个政工人员都要象雷锋同志那样,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事业,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我认为,这两个忠诚是为政之要,成事之基。  相似文献   

10.
魂——一个人的根,它具有指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黑龙江省方正县公安局局长赵向发的警魂为两个字——忠诚。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活中,他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忠诚于朋友……  相似文献   

11.
一个企业百分之八十的收入来自于百分之二十的忠诚顾客,这一原则对零售企业的启示是:抓住忠诚顾客。所以,培养忠诚顾客可以使零售企业"四两拨千斤",  相似文献   

12.
谁忠诚谁     
忠诚,一个古老的话题。《论语》里,曾子说自己每天要“三省吾身”,第一个省察就是“为人 谋而不忠乎?”忠诚,让我们对屈原、岳飞、文天祥、林则徐、邓世昌等一连串闪光的名字心生感 动。忠诚,是人格高尚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道德操守的底线。不忠诚于祖国、不忠诚于家 庭、不忠诚于朋友,那人一定会遭人唾弃。 然而,当市场经济把人们带到了商业社会,却很少有人对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的代 表——企业——表现出传统意义上的忠诚。“忠诚于某某企业”或“忠诚于某某老板”,很可能 是一位特别能闹的老兄在酒桌上的冷幽默。 也难怪,在当今社会,有几个人没跳过槽?有谁还相信可以在一个企业干上一辈子? 然而,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忠诚的员工和员工的忠诚。这大概是企业的本性:它永远关注市 场上最稀缺的东西。 忠诚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派生出来的人的质量管理。虽然员工忠诚这种情绪资本难以量 化,但肯定地说,忠诚管理是企业管理和HR工作者不能不关注的问题。员工的忠诚度,它有可 能搁在嘴上,写在脸上,但更多的是藏在心里。你想折断员工飞翔的翅膀吗?你想把员工的 “根”留住吗?那你一定要真正懂得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交换。 请留意,尽管禅宗的“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训示道出了忠诚管理的最高境界,但只有有 效使用回报、激励、沟通等手段,建立相关机制,才会让员工肯于跟你承受任何“惊险的一跳”。  相似文献   

13.
感悟经典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这是出自唐朝吴兢的《贞观政要·慎终》里的一句话。大意是说,并不是懂得某个道理就是难得的,真正难得的是在实践中运用这个道理;也不是说会运用某种理论就是最难得的,最难得的是能有恒心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这句话所阐释的道理对于很多方面都是适用的,比如学习,比如读书。  相似文献   

14.
员工“为什么”忠诚——忠诚的要义 员工忠诚这个概念用得如此的模糊和泛滥,以至于它和很多概念混淆起来,使得人们对它真正价值的认识犹如雾里看花一般。哈佛大学哲学系教授乔西亚·洛伊斯早在1908年就提出:员工的忠诚可以分为主动忠诚和被动忠诚。前者是指员工主观上有强烈的忠诚于企业的愿望,后者是由于客观上的约束因素(如较高于同行的工资、良好的福利、交通条件、融洽的人际关系等)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企业,一旦约束因素消失,员工就可能不再对企业保持忠诚了。  相似文献   

15.
<正>一、客户保持客户保持是指维持已建立的客户关系,使客户承诺在未来对企业产品或服务表现出一贯的行为忠诚,进而产生对品牌及其产品或服务的高度认知忠诚(情感忠诚与和谐忠诚)。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忠诚客户是企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6.
当企业要求员工“忠诚”时,员工常常会问:对企业付出忠诚是值得的吗?为企业考虑长期价值是值得的吗?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就是忠诚吗?是忠诚于自己的老板,还是上司,抑或企业利益呢?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如何取合呢?  相似文献   

17.
郭霞 《企业经济》2008,(1):74-76
忠诚与利益、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企业本质上是利益关系的集合体,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忠诚必然以利益为纽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是实现企业利益的源泉,员工忠诚于企业以增进自身利益为条件。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是契合忠诚与利益的现实平台,企业文化所内涵的人本精神、价值观为实现忠诚与利益提供了人文环境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一、客户忠诚的基本内容(一)质疑客户忠诚的存在《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忠诚一词的解释是(对国家、人民、事业、领导、朋友等)的尽心尽力,很显然,忠诚是一种心理的状态,同时"忠诚"又是一个道德范畴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企业忠诚文化的诞生需要自身特殊的文化氛围."忠"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在大中华圈地带,由于儒家思想传播较广,为企业忠诚文化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土壤. 在改革开放前,企业在某种意义上既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单位",又是他们另外一个家.企业忠诚文化已经融入每个员工的血液,爱岗敬业,把振兴企业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忠诚于企业就是忠诚于国家的具体体现,忠诚文化就被确立了合理和神圣的地位,"忠诚奉献"是当时国企忠诚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20.
员工忠诚是员工对企业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的统一,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竭尽全力的态度与行为。员工发展计划是对员工个人职业活动中的一系列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设想和规划。员工忠诚与个人发展互为条件和前提,员工只有忠诚,才能赢得发展;反之,企业只有帮助员工发展,员工才会忠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