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所有权异质性引入企业投融资决策模型,并借助融资成本、国有企业的挤出效应和杠杆-收益错配三组概念将货币政策、企业融资决策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融合在一个分析框架之下,得出货币政策对企业资产负债率,进而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可能存在非线性影响的基本推论。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货币政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决策、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限效应,但无论货币政策宽松与否,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始终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持续攀升的主要推动力。由此,本文认为“去杠杆”相关政策应警惕所有权异质性带来的扭曲效应,其核心或着力点应当放在国有企业一端;而货币政策则应保持适当宽松,以“宽货币、紧信用”缓解国有企业对非国有企业的挤出效应,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蓄能。  相似文献   

2.
缓解微观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于降低实体经济运营风险和金融系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银行业竞争理论上可以通过缓解信贷融资约束来降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程度。基于手工收集的商业银行金融许可证的数据构造省级层面的银行竞争程度指标,分析并检验银行竞争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潜在影响、作用机理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1)银行竞争程度提高有助于降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程度;(2)银行业竞争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作用机理在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3)银行业竞争有助于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业绩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推进金融机构市场结构改革有利于改善信贷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缓解微观企业“短贷长投”困局,从而有助于降低微观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潜藏的债务违约风险对企业自身、上下游实体以及金融系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信贷的期限结构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加强对非金融企业中长期信贷支持是提升企业绩效的重要手段。文章将企业杠杆率纳入中长期信贷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当企业杠杆率处于中低区间时,中长期信贷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当企业杠杆率过高时,中长期信贷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被削弱,但在中高杠杆率区间,对民营企业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更能提升其绩效;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长期信贷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不断走弱;第三,在一定杠杆率水平下,中长期信贷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且这一关系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高成长企业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债务期限结构错配是我国许多企业出现流动性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现有商业银行信贷期限结构错配和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的金融背景下,企业很难解决或缓解债务期限结构错配现象。建议企业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债务期限结构错配问题,以免不断积累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5.
金融资源错配导致生产率损失严重,而中国所有制歧视所致的金融资源错配不仅存在于不同的所有制企业,还存在于国有部门内部企业。基于 ACF 方法所估计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国有企业要小于非国有企业,然而国有企业获得的信贷资源却高于非国有企业,信贷资源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存在错配。并且,在国有部门内部,信贷资源依企业生产率而流动的能力也要显著小于非国有部门,信贷资源在国有部门内部企业间存在错配。同时,商业信用融资流入了生产率更低的企业,而企业的国有身份减慢了这一金融资源的反向流向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将所有金融科技活动全面纳入金融监管中来的思路,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为切入点,分析了“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监管框架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内在机理,为“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中的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更具统一性和标准性的微观审慎监管则在盈利端发挥更强的促进作用,但其中杠杆率存在门槛效应;“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提高盈利方面的作用,与降低风险方面的作用相比相形见绌。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金融科技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认知,稳步实现将金融科技活动纳入监管、有效统筹好“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职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性,并在金融监管与金融科技创新博弈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根据商业银行创新行为适时灵活调整杠杆率,充分发挥杠杆监管的作用,为监管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迅速壮大.将2011—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据与北京大学2011—2018年城市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匹配,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数字金融对民营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基于企业异质性特征展开分析,并利用调节效应模型讨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否具有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会显著抑制民营企业杠杆率,有效防范企业债务风险.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大型民企的去杠杆弹性更大,并且在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中,数字金融对企业去杠杆的促进作用更强,即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数字金融对企业杠杆率的抑制作用减弱.上述研究为数字金融的发展及民营企业的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债务期限结构错配是我国许多高速扩张企业出现流动性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现有商业银行信贷期限结构错配和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的金融背景约束下,我国企业很难通过增加长期债务的方式来改变债务期限与资产期限错配的问题,唯有通过降低财务杠杆的方法来降低流动性风险。在现有金融市场条件下,企业现实的选择是债务期限结构错配和低财务杠杆,不能采用高财务杠杆方式来实现企业的高速增长,否则很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相似文献   

9.
金融业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现象日趋严重。“金税三期”是数字技术应用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金税三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税收大数据,建造成一个覆盖全国的现代化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投资和经营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了检验“金税三期”的政策效应,文章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201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金融化程度的变化,研究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税收征管数字化显著降低了企业的金融化程度,并且满足平行趋势检验;机制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可以通过加剧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和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缓解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企业的债务负担越来越重,杠杆率处于较高的水平。为了缓解这一现象,2016年国家相关部门又一次提出债转股。债转股能有效降低企业的杠杆,减少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本文以民营企业——远兴能源为代表,分析了债转股对企业的财务效果影响,根据远兴能源的成功经验,为民营企业实施债转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金融错配是否对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构成异质性冲击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阐释金融错配规模效应和效率效应引致宏观经济下行风险逻辑机理的基础上,以2005—2019年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金融错配规模效应和效率效应对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的异质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对外开放和金融体系改革,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所有制歧视已得到有效缓解,金融错配的效率效应显著改善。然而,由于规模效应在风险链条传导过程中的累积反馈,规模歧视已成为引发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的主渠道。这些研究结果为构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框架和防范化解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标:探究在当前环境下金融监管对中国金融效率的影响、推动中国金融效率的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法:采用系统GMM模型验证金融监管、宏观杠杆率对中国金融效率的作用;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检验金融监管提升金融效率中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监管是金融效率提升的先决条件;宏观杠杆率和金融效率之间存在显著倒U形关系;目前大多数省份宏观杠杆率低于门槛值2.0699,各省份金融效率偏低,适度的金融监管,有利于提高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的贡献。研究创新:综合我国“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金融监管实践构建金融监管指数,基于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影响的数理推导,探究以宏观杠杆率为门槛变量,金融监管提升中国金融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价值:延续金融强监管态势是金融效率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宏观杠杆率作用、增强金融监管有效性是金融效率提升的关键;增进金融科技发展及监管是金融效率优化的稳定阀;用好金融政策振兴后发展地区是金融效率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3.
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中小民营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关注不够。本文通过对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明确指出要解决当下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筹资难,就必须严格做好财务风险的管控。  相似文献   

14.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慧 《财会通讯》2009,(6):24-25
据官方统计中小民营企业对国民生产总值(GNP)新增部分的贡献已达60%,但只获得不足30%的金融支持。中小民营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是极不相称的。由于我国金融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中小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导致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相似文献   

15.
颜洁  李志益 《财会通讯》2021,(23):44-47
本文以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时间范围为2012-2019年,检验审计资源错配、商誉泡沫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三者内在关联,研究发现:审计资源错配会显著加剧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审计资源错配会加剧企业的商誉泡沫;商誉泡沫在审计资源错配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30来年的成长,我国的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发展实践来看,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还很不成熟,不断上演着“创业、崛起、衰败”的三部曲。究其原因,无不与治理结构缺乏科学性有关。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帮助中小民营企业渡过“金融寒冬”.走出“富不过三代”的发展怪圈,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当前,民营企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难题,尤其是融资难题,严重阻碍和影响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其中又以中小民营企业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认识上的误区。长期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指导方针总是把支持公有制企业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无论是贷款规模和资金投向都是向公有制企业倾斜,民营企业只能是“靠边站”。所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一直在艰难中跋涉,举步维艰。十五大以来,随着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肯定,一批新兴的股份制中小民营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有些银行部门的思想观念并…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我国非正式金融存在的根源及其主要形式,研究分析了非正式金融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提出了完善非正式金融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据相关资料表明,近十几年来,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增长了33倍;从业人员增长了近12倍,年均增长27.72%;产值由1989年的42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2141.6亿元,增长了52倍;资产总额为18790.7亿元,税后利润为1068.7亿元;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50.5万/人,同比增长27.2%,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由于民营企业整体规模小,融资能力弱,抗风险能力低,存在发展后劲不足的艰难处境。根据国内最新成果表明:中国企业平均寿命7-9年,而中小民营企业只有2.9年。笔者认为中小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忽视了培养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非金融部门的债务比率已经远超的国际警戒线.2014年,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务率为123%.截至2015年,我国非金融企业的债务率高达131%.预计2016年底,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率将达140%左右.较高的债务水平根本无法维持,因此非金融企业迫切需要债务清偿.本文分析了我国非金融企业高杠杆率的成因,并就在我国企业去杠杆过程中,政府应当如何通过税收政策措施推进去杠杆进程平稳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