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融资期限错配容易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会加剧金融系统性风险。本文基于“金税三期”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税收征管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且其通过减轻企业的融资约束发挥“桥梁效应”,以及缓解企业的双重代理问题发挥“治理效应”,进而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税收征管政策的溢出效应在抵押担保能力较弱、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投融资期限错配及其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 《财会通讯》2009,(7):93-95
本文认为,与西方成熟的市场化投、融资制度背景不同,我国转轨期间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现象严重,这一现象很难用西方传统的期限结构理论进行解释。主要表现企业的投融资期限结构错配主要是由融资制度性约束所引起。投融资期限结构的错配,不仅会使债务治理效果弱化、企业和银行的风险加大,最终会加剧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债权人的保护力度;还应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市场。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与西方成熟的市场化投、融资制度背景不同,我国转轨期间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现象严重,这一现象很难用西方传统的期限结构理论进行解释。主要表现企业的投融资期限结构错配主要是由融资制度性约束所引起。投融资期限结构的错配,不仅会使债务治理效果弱化、企业和银行的风险加大,最终会加剧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债权人的保护力度;还应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市场。  相似文献   

4.
任碧云  关秋 《财会月刊》2023,(6):114-123
本文将金融科技和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风险置于同一框架下分析,基于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信贷获取和生产率方面存在差异的现实背景,构建包含信贷错配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金融科技缓解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风险的作用。研究发现: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风险主要体现为,当存在信贷错配时,不利冲击导致总产出下降较多,而“稳增长”政策对总产出的拉动作用较小;金融科技能够降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溢价、提高中小民营企业生存率和生产效率,减轻信贷错配程度,从而缓解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风险。因此,应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债务期限结构错配是我国许多企业出现流动性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现有商业银行信贷期限结构错配和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的金融背景下,企业很难解决或缓解债务期限结构错配现象。建议企业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债务期限结构错配问题,以免不断积累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6.
以2001—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利率市场化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能够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且融资约束发挥了中介作用。具体来说,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增加了企业长期贷款的可获得性,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则降低了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在小规模、高成长性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利率市场化的经济后果和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因素类文献,对于推进我国金融体系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债务期限结构错配是我国许多高速扩张企业出现流动性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现有商业银行信贷期限结构错配和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的金融背景约束下,我国企业很难通过增加长期债务的方式来改变债务期限与资产期限错配的问题,唯有通过降低财务杠杆的方法来降低流动性风险。在现有金融市场条件下,企业现实的选择是债务期限结构错配和低财务杠杆,不能采用高财务杠杆方式来实现企业的高速增长,否则很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相似文献   

8.
家族控制权体现为"监督效应"还是"侵占效应",一直以来是学术研究的焦点。家族控制权对企业资金期限结构错配的影响机理如何?研究发现,家族控制权越强,企业资金期限结构错配越严重,且主要是家族控制权存在的较高利益侵占动机所致。深入研究发现,对于融资约束企业,家族控制权对企业资金期限结构错配的影响更强,而且家族控制权会导致债务期限结构缩短,表明银行等债权人通过短期借款的方式加强治理效应,进一步支持了家族控制权的"侵占效应"。此外,家族控制权越强,资金期限结构错配造成的企业风险越大。研究表明,家族控制权存在的侵占动机很可能通过资金期限结构错配的途径加剧企业风险,研究发现对于加强中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维护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融资约束与投资理性视角,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对我国实体企业投资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实体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金融发展能够缓解实体企业融资约束,即能够降低实体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另一方面,金融发展可能会降低实体企业投资理性,具体表现为降低实体企业投资-资本成本敏感性和实体企业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在考虑了企业自身规模的影响之后发现,相较于规模较大企业,金融发展对规模较小实体企业投资的融资约束和资本成本敏感性的降低作用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会导致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增加,挤占固定资产投资,削弱了企业的投资理性,而金融监管能够降低金融发展对实体企业投资理性的不利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宏观金融发展对微观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作用,优化金融发展服务实体企业的质量提供了一定实证依据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0.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金融脆弱性及其生成机理 "金融脆弱性"是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运行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金融脆弱性包括信贷市场上的脆弱性与金融市场上的脆弱性.信贷市场上的脆弱性主要由企业与银行两方面的因素所形成.从企业角度研究,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Hyman.P.Mimky,1982)首先提出了"金融脆弱性假说".他认为,银行内在脆弱性是银行业的本性,是由银行业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所决定,信贷市场的脆弱性主要来自于企业的高负债经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对中国银行业竞争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境,而银行业竞争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也即“市场势力假说”成立,这为中国近些年来的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提供实证支持;第二,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的信息模糊程度越低,以及金融结构越是“市场主导型”,则银行业竞争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就越好。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国应该继续推进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促进银行业竞争,同时应通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2.
基于BvD亚太企业分析数据库2007—2013年江苏省中小企业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银行业竞争程度与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市场规模结构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规模结构是影响银行业竞争程度与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当大银行机构数量在信贷市场中占主导时,竞争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随银行业竞争程度单调递增;当小银行机构数量在信贷市场中占主导时,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与市场竞争程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现有关于银行业竞争程度与中小企业融资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争议,而对于市场规模结构这一关键因素的忽视可能是造成已有研究存在较大分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从股权激励视角切入,利用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探究股权激励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股权激励会抑制企业金融化。基于微观契约层面,股权激励强度越大,股权激励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程度越大;相较于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程度更大;只有激励期限较长的股权激励才会抑制企业金融化。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股权激励会降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进而抑制企业金融化。研究结论有助于充实和深化股权激励与企业金融化关系研究,也为从公司内部治理层面防范和化解实体经济风险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叶承辉 《财会通讯》2021,(18):65-70
文章以2014—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内部控制与企业资金期限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显著降低了资金期限错配的程度,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公司更倾向于不发生期限错配的行为;并且还发现内部控制对资金期限配置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在不发生期限错配的前提下,内部控制又提升了长期投资效率.在运用工具变量法与Heckman两步法控制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主要通过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防范经营风险的机制来降低资金期限错配程度,支持了资金期限错配的"风险观".  相似文献   

15.
李浩  李锐 《财会月刊》2023,(8):19-26
本文采用2012~2019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关联诱发僵尸化风险的效应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关联对企业僵尸化风险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具体而言:银行关联通过影响信贷资源获取诱发企业僵尸化风险;但非银行金融关联以债券融资作为渠道的作用机制并未得到实证结果的支持;企业同时具有政治关联和银行关联对企业僵尸化风险具有正向交互影响,但政治关联与非银行金融关联的交互影响不确定。因此,为防范企业僵尸化风险,应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完善金融体制,并进一步打破预算软约束和债务刚性兑付预期,以缓解企业政治关联对金融资源配置的负面干预。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随着金融产品创新和资金需求增加,影子银行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金融中介,影子银行进行期限,信贷和流动性转换,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然而,影子银行游离于传统金融监管之外,高杠杆经营和存在严重期限不匹配,从而这种金融中介活动内在是脆弱的。亟需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减少监管套利激励,促进影子银行体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佳泽  苗芃 《会计之友》2012,(25):74-76
文章以2007—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银行信贷决策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审计师声誉对企业债务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聘请高声誉审计师成为企业向银行传递公司良好质量的一种信号,有助于缓解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审计师声誉的"隐性担保"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债务成长、减轻融资约束、增强融资能力,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更长期限的银行贷款。  相似文献   

18.
孙永彩  蔡亮 《财会通讯》2021,(8):108-113
文章以辉山乳业为案例,分析其期限错配的具体表现及期限错配行为如何导致资金链断裂,最后建议民营企业应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对短期融资的依赖、制定完善的重大投融资决策机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以防范期限错配导致的资金链断裂.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认识和利用数字金融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足数字金融视角,通过理论分析并采用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验证数字金融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减轻企业的融资困境,为企业提供更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这一结论在控制稳健性之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可能存在的两条中介传导路径,一是数字金融微观上通过降低融资费用缓解企业融资困境,二是宏观上通过促进要素市场发育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缓解效应在沿海地区和制造行业更加显著。一系列研究结论能丰富现有研究数字金融与企业融资困境的文献,为后续优化金融政策导向进而发挥自由市场竞争优势、多样化融资渠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去杠杆化宏观政策的实施,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作为重要外部监督力量的审计师,对企业相关风险作出合理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稳定经济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研究上市公司投融资期限错配状态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存在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上市公司,审计师会投入更多的审计精力、收取更高的异常审计费用、更大可能出具非清洁的审计意见,且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越严重,审计师的上述风险应对措施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是否对投融资期限错配公司出具非清洁的审计意见还会受到企业的产权性质、现金持有水平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类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能够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引发的风险纳入审计决策过程中,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应对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