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我国31个省1978—2009年数据的面板模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东、中、西部划分标准,采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分别对这三个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不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都具有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在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接下来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小。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西部农业的保护与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1998年农业总产值为3727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33%,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18.4%。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经济停滞不前,相当一部分地区的群众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 特别是加入WTO在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适时启动,为西部农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后西部地区人才开发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自然、历史、政策等多种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梯度状态.加入WTO后国家保护力度的减弱,给原本就落后的西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可能性在增加.为缩小地区差距,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西部正面临着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两个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拟在加入WTO、西部大开发两个历史大背景下探析西部地区人才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4.
发展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西部开发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经济已进入过剩时期和我国即将加入WTO,使得西部大开发必将在日益加剧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推进,这就要求西部必须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西部的特色资源优势、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和西部大开发的特殊政策等,也有利于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西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应当坚持五大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2)中央政府和东、中部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与西部地区自力更生紧密结合;(3)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4)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有机结合;(5)新建特色优势产业与改造原有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其战略措施包括:(1)中央政府应作好西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总体规划和指导工作,增强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2)东部发达地区应当加大对西部建立特色优势产业的各种支持和援助,(3)西部各地方政府要为西部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5.
邢震 《经济论坛》2004,(19):23-24
我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它们位于我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在我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社会经济角度看,中部地区近几年发展相对缓慢,与东部差距拉大,与西部差距逐步缩小,如果中部地区不加快发展,则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1999—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各区域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推行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区域化战略,在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实施有差别的科技金融政策;重视中部和西部科技金融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协调,构建中部和西部经济与科技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性科技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和22个东道国面板数据,基于国际R&D溢出模型和包含金融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探讨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金融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中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存在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且与金融发展水平、国内R&D活动和经济开放度对TFP均呈现显著正向效应,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二是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存在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东部地区溢出效应显著正相关,中部地区显著负相关,而西部地区溢出效应不明显;三是中国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对TFP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中部和西部地区虽表现出正相关性,但不显著;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金融发展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金融发展高于中部地区,地方经济增长水平与金融发展并不呈现显著相关性。如何充分利用OFDI与金融发展来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确立经济国际化战略是入世的大势所趋随着我国与世界几大贸易国双边贸易谈判的顺利签约 ,我国加入 WTO的日期日益临近。加入 WTO,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更深地参与国际分工协作与交流。为积极适应加入 WTO后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 ,我们应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制度、机制、技术创新为突破口 ,发展经济 ,创造环境 ,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 ,逐步纳入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体系。作为中部地区内陆城市的长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 ,既有不利因素 ,也有有利条件。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全面…  相似文献   

9.
张沐 《经济论坛》2011,(2):107-110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之间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差距巨大。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资产存量水平上的差距较大,在股票市场的融资水平上也有较大差距,而金融资产内部的比例,如金融相关比率、贷存款比例却没有太大的差距,甚至西部地区在这些指标上略强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目前。我围区域经济金融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特征,并且这一特征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FDI与经济增长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的分布日渐广泛,但进入各地区的数量不同,这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利用1985-2007年中国30个省(市)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建立面板数据(panel data)回归模型。通过对东部、中部和西部FDI的空间差异分布的比较研究,得出FDI对3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同影响的结论,提出中部和西部的引资政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飞 《经济论坛》2005,(20):13-16
中部六省(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地处我国内陆腹地,总面积19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20%;人口3.6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1%,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日益同东部地区拉大差距,而且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举措的实施,其增长速度也日益落在西部和东北三省的后面。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中部崛起”战略。这一战略举措的提出,对于整个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加入 WTO以后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金融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详细分析了我国金融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现状 ,并提出了迎接金融国际化挑战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金融发展理论,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度量,得出了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最高,西部其次,中部第三,东北最低的结论。利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法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进行了度量分析,发现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在1992—2009年间呈“U”字型走向。最后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证明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是外生因素(政策因素)和内生因素(经济增长速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阳春三月的最后一天,在座落在武汉市东湖之滨的洪山礼堂九号会议厅里,500多名来自部分大型企业、各市、州经贸委(经委、财办)、各厅、局、行业办及农业、金融、保险、证券、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省企业工委、省经贸委的领导和有关人员济济一堂,兴致勃勃地通过翻译聆听美国阿姆斯壮大学WTO研究所查尔斯·柯林斯博士关于“中国与WTO”的学术报告。 自1999年11月15日,我国与美国在北京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后,我国加入WTO的谈判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如何使我国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广大干部深深领会中央关于我国加入WTO的指示精神,以及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统一思想认识,采取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这是摆在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此,中国企业管理武汉培训中心与美国阿姆斯壮大学联合创办的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总体偏低,并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2)绝对β收敛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东部不存在;条件β收敛在全国、东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中部不存在。(3)政府干预程度、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质量、非正规金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普惠金融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划分,是我国区域经济的空间划分,是宏观区域经济结构发展均衡和差异的反映。“中部崛起”是统筹区域发展新思路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入新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中部地处内陆腹地,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占全国10.7%土地,  相似文献   

17.
从旅游产业金融支持的角度,对2001—2010年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融资已经可以对旅游产业投资效率的提高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在西部地区,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依旧对旅游业的发展发挥主要作用。中国不同地域旅游产业金融支持的差异,体现了旅游产业在不同地域发展方式上的区别。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旅游产业,已经实现了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而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仍旧严重依赖要素的外向型投入。  相似文献   

18.
西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分析--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逐渐形成,中国西部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西部区域经济如何实现跨越性发展,成了我们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资本、劳动投入增量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对中国各地方经济区域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以广西为例,分析在新形势下区域经济发展因素所产生的变化及其利弊,探讨西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度量与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运用基尼系数(GXNX)、Theft指标(GE1)和对数离差均值(GE0)对1978—2004年中国金融发展的省际差异、东中西部金融发展差异和城乡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全面度量,以及运用R/S分析方法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进行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主要是城乡差异,处于第二住的是东部地区内部的金融发展差异,然后是省际间金融发展差异;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差异大致相当,而东中西部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是最小的;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Hurst指数都接近于1,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在未来可能会继续扩大,而东部地区内部和东中西部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还可能呈现加速扩张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从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得分和排名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差异化特征。从金融发展因子和金融服务因子来看,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化特征依然存在。我国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未来各地区应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优化普惠金融发展坏境,创新普惠金融供给,培育普惠金融需求,从而促进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