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国外关于大股东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理论文献进行了综述,对包括公司治理的所有者-管理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大股东的监督和控制作用,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控制权的私有收益以及多个大股东的作用等理论来源和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为分析我国的大股东控制和公司治理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代理理论与公司治理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委托-代理理论是目前公司治理研究中的主流分析框架,也是指导现实实践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传统委托-代理理论所关注的是如何缓解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但是现实实践表明,公司治理中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也存在着隐性代理关系.本文就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发展过程及逻辑进行了总结,并对代理理论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对大股东的行为研究属于公司治理问题的一个范畴.早期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关注的重点主要是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即所有者如何保证以代理人为代表的管理层为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做出最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司治理热点问题,如大股东的资金侵占行为、企业现金持有、企业代理成本、国家控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其研究观点综述如下。一、公司治理与大股东的资金侵占行为近年来,国外对公司治理的研究的焦点从最初的对企业所有者与管理层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的研  相似文献   

5.
"实德投资减持大元股份"事件表明将关注焦点集中干资本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的公司治理理论难以对我国公司治理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有效解释,因而需要从企业各缔约方对控制权要求的更广阔的视角研究公司治理.其中.在管理控制方面,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形成了委托一代理关系,并存在着严重的代理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大股东的寻租行为会对小股东收益、资本市场发展、收入分配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股东内部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应当成为公司治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对大股东的行为研究属于公司治理问题的一个范畴。早期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关注的重点主要是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即所有者如何保证以代理人为代表的管理层为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做出最大的努力。不过,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股权不是分散的,大股东积极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解决了股权分散下监督供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股权结构的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和产权关系的延伸,使其委托代理呈现出双重型、叠加式的特征。基于此特征,文章确立了双重型、叠加式委托代理理论并作为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公司治理研究的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完善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公司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在于委托代理链能否形成有效的传导机制以及各级委托链的委托人和代理人是否明确。在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优化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应从控股股东或大股东对经营者和中小股东对其代理人两条途径同时降低公司治理成本,并通过模型对控股股东或大股东获取租金的合理界限与范围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大股东掠夺在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关系中的传导作用。在理论上我们明确了小股东、大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三重委托代理关系,并将掠夺概念化为小股东补偿大股东的代理功能而支付给大股东的租,建立了所有权高度集中体制下公司治理的外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的理论框架。通过以关联交易作为对大股东掠夺的直接测量,本文用事件研究法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负价值效应,并发现控股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的能力、大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类型、对上市公司董事的股权激励以及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情况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掠夺的主要因素。本文还发现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情况与控股股东的控制能力对大股东掠夺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9.
战勇  严太华 《财经科学》2007,(3):97-104
在股权高度集中或相对集中的上市公司,既要保障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效率,又要兼顾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是"鱼与熊掌",内控机制无法单独解决这个两难问题,需要外部制度约束来作保障.在公司内部治理中,如果单重委托代理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和信息传递,那么多重委托代理必定是无效的.揭示了多重委托代理在机制设计中的悖论性,并从制度层面弥补了内控机制的局限性,提出了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需要建立政府代理声誉、国家执法声誉和企业信息披露声誉,以及中小股东与大股东之间的良性信息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国有大股东控制权的状态依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林 《财经科学》2005,(2):133-139
本文认为,国有大股东委托权的有效性是有疑问的,代理方法不能有效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代理问题;发达经济国家公司治理机制无法有效运用于我国;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与控制权并没有分离,公司治理缺乏最根本的基础.作为改进我国现有治理机制的一种探讨,本文设计了一个控制权状态依赖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深沪两地140家国有集团附属上市公司与100家非集团国有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作为样本,从双重代理关系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均显示:(1)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上的主导代理关系为管理层代理关系,而非控股股东代理关系,即影响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代理问题为管理层代理问题,国有控股股东由于缺位并没有将内部资本市场异化为其进行利益侵占的隐蔽渠道;(2)从集团总部层面来讲,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金,但从成员公司的层面来讲,总部与成员公司经理的代理问题使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2.
张振兴 《经济经纬》2007,(3):132-134
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内部人控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控股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共同构成内部人,内部人共同分享控制权利益带来的好处.监管政策的出发点是降低控制权利益,减少内部人(控股股东和管理层)与中小股东、债权人的利益冲突,维护市场的"三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双重委托代理下的股利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存在大股东与经营者、中小股东与大股东之间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大股东利用信息不对称攫取中小股东利益.本文将股利政策作为一个可观测变量引入单层、双重委托代理模型,详细分析了降低代理成本的途径.研究结论认为,在单层和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下,将股利政策作为一种信息传递机制,写入激励合同,可以降低风险成本和总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4-2009年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首次对2006年我国将实际控制人掏空行为列入刑法这一事件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师选择和企业价值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加大对实际控制人掏空行为的处罚力度后,掏空风险较高的公司更倾向于聘请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而且实际控制人的掏空行为有所减少。刑法调整后,由于实际控制人与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存在掏空风险的公司的企业价值有了显著提升,且掏空风险高的公司企业价值提升得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抑制实际控制人掏空行为、提升企业价值方面,法律治理能替代独立审计治理的作用,降低企业的监督成本。  相似文献   

15.
李春红  孙荣 《技术经济》2009,28(12):104-108
本文以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其2004—2006年的数据对产品市场竞争与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长期借款比率显著低于国有上市公司,短期借款比率则显著高于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的产品市场竞争度和长、短期借款比率、全部借款比率均正相关;民营上市公司的产品市场竞争度和长期借款比率正相关,和短期借款比率负相关,和全部借款比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差异一直是家族企业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现有的研究多是基于资源基础观理论,从家族性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则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从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视角对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的研究。论文以2008年年报中的100家家族上市公司与100家非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高管年薪和高管持股比例这两个方面探讨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表明:非家族上市公司与家族上市公司除了在高管年薪上差异不是很大,其余变量皆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家族上市公司的高管持股、企业绩效皆高于非家族上市公司。家族上市公司与非家族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对公司绩效影响都显著,且都呈正相关,但家族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比非家族上市公司大。高管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影响则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西方传统委托代理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单委托代理理论 ,主要是针对以股权分散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而构建的一种公司治理理论 ,不适合作为以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框架。本文针对以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 ,在已有的单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和构建了一种新的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分析框架———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本文的分析表明 ,对以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而言 ,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比单委托代理理论的解释力更强 ,更有利于实现降低这类公司的双重代理成本和全体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本文还依据双重委托代理理论 ,初步探讨了进一步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18.
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选取多个代理变量从不同的角度构建半参数模型,利用函数形式来刻画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我国565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制衡度与现金分红数量之间存在倒"S"形关系,拐点分别在30%和60%左右;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分红意愿及分红数量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倒"U"形关系,拐点分别在60%和8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大股东利益侵占对股权激励实施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大股东利益侵占与股权激励实施效应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发现: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将损害股权激励实施效应,对上市公司业绩带来负向影响;内部人控制问题送一步加重了大股东侵占的代理成本,对股权激励实施效应带来负向影响。这也说明,集中的股权结构下,股权激励在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上无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中国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并研究经营者升迁的决定因素对公司绩效的敏感性。研究发现在国有控股的企业中,董事长更多的关注政治激励,总经理更多的关心物质激励,当存在晋升机会时,政治激励、物质激励有一定的替代关系;年轻管理者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往往主观地被低估,任期、政治关联、学历同晋升机会、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上级对高级管理人员经营能力的判断时,应剔除高级管理人员个人特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