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州市新型城镇化问题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郑州市被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成为了政府现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其核心城市区域,郑州市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也加速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尽管如此,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矛盾,尤其体现在耕地变动与农民权益的保障方面,制约着城镇化进程的健康发展。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并结合日本城镇化的先进经验与教训,分析了郑州市某行政村新型城镇化在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而提出适时的政策建议,对于加速社会转型,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中原崛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城镇化道路以外延快速扩张和数量增长为主要方式,但随着我国资源环境消耗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加强,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粗放利用、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严重、粮食生产兼业化和老龄化、水土重金属污染等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城镇化与粮食安全不可协调性矛盾凸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唯有推进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转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传统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契机,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从外延粗放扩张向内涵提高的集约型发展转变,从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型的转变,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提出建立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机制,依托新型城镇化发展建立高效粮食生产经营体系,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依托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实现"智慧粮食",依托绿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形成粮食绿色消费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土地为代表的生产要素的聚集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大城市郊区土地向城镇聚集,主要表现为农地特别是耕地的农转非。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是以农地和耕地的征用为代价的。随着中心城区土地资源供给的逐渐枯竭,未来的城镇化用地将主要来源于郊区耕地。随着耕地的日益减少,将出现失地农民就业难及社会保障滞后、粮食生产面积减少、新城镇社区管理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这为城镇化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国土空间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对国土空间进行科学的评价,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区发展模式。本文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2012年7月编制完成的《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5.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政策导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背景,在对中国现代区域政策总体评价的基础上,讨论了区域发展战略及其政策的演化,分析了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与现行区域政策的主要区别,提出制定与主体功能区相配套的区域政策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发展,必然要求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客观上推进了新型城镇化.本文试从土地流转形成,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角度,阐述土地流转与新型城镇化,从而加速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支持对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举措,直接影响金融支持的方式和效率。本文回顾了中国金融支持区域发展政策的演变,指出中国金融支持的趋势和特点、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观念转变、科学规划、系统推进、差异服务四个方面提高主体功能区规划下金融支持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柳州市是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的重镇。当前,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仍然是柳州市的总体发展定位,然而,重点开发区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加速的城镇化势必造成更加尖锐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依据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工业城市柳州市重点开发区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制定实施绿色发展策略,对于推进重点开发区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达州市1999-2012年城市化和耕地统计数据为基础,首先对达州市1999-2012年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做了阶段性分析,然后运用了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模型,计算出1999-2012年达州市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结果表明,达州市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耕地面积呈阶段性变化;达州市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总体上处在较高水平,并表现出四个阶段性特征.根据结论提出了加快城市化发展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实现耕地规模经营,强调耕地保护,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控制人口,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建议,促进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中国国情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意义,探讨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提出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就是与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相适应,提高各级城市和城镇的承载能力,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为此,要引导城市和城镇集约发展,促进城市群健康发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耕地保护:四年来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1月1日我国以法律形式对耕地实行保护以来,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想办法、定政策,千方百计通过开发未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土地整理和废弃地复垦等,基本实现了本行政区内耕地平衡。保护耕地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但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实行“占一补一,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所得来的这一平衡态势需要花费多大代价,又能维持多久,确实值得思考。为实现国家粮食自给政策,我国实行各省粮食自我平衡政策,这也是制定耕地省内平衡的政策来源。这一做法确实需要改变。如果粮食实施调配…  相似文献   

12.
快速城镇化对山东省粮食生产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量耕地资源被城市建设占用,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农业水资源紧张态势日趋严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这些都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要协调好城镇化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关系,合理规划城镇用地,以保障粮食生产及安全。  相似文献   

13.
传统发展观下我国城镇化模式具有两大缺陷:一是以土地城镇化为内容的城镇化催生了房地产市场,并面临进一步发展的困境。二是以人口数量城镇化为内容的城镇化恶化了城市容纳和承载能力。在经济新常态下,城乡协调、产业创新、经济效益和居民生活质量成为新一轮城镇化的中心内容。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发挥耕地保护制度的倒逼作用,加强城镇化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在产业创新和民生事业发展基础上激发城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主产区具有与其他区域不同的特征,表现为粮食主产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相重合、与工业基地相重合、与农村劳动力外迁区域相重合、与农业兼业化区域相重合等。粮食主产区在城镇化进程中遭遇粮食刚性需求增加、农耕地减少压力增大、农业劳动力流失压力增大等挑战。保障粮食主产区稳产高产安全,必须在人的城镇化、土地资源利用、发展农村经济、城乡互动、保护资源环境、提高承载力等方面做足功夫,实现绿色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由于城镇边界外延而占用耕地,而面对耕地资源日益减少的严峻形势,如何协调城镇化发展与耕地资源变化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将意义重大.本文以1978-2015年中国国民社会经济及耕地等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22.0构建回归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分别对中国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和协调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中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期且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而逐年阶段性减少,近年减少有放缓趋势;(2)中国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单位对应耕地面积减少6.854单位,即为高度负相关;(3)中国1979-2015年期间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变化间协调度差异较大且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表现为波动期(1979-1996年基本协调、调和)、低谷期(1997-2003年勉强调和、不协调)、稳定期(2004-2015年基本协调、较协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关于主体功能区的研究,一是区划实证研究偏多,而理论研究偏少、偏浅;二是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需要怎样的政策这个视角来研究的文献很多,而忽略了对现行区域政策与主体功能区诉求政策之间的对接研究;三是在主体功能区政策研究的三个维度中,行为主体这个维度的研究偏少。该文针对上述问题从财税、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保护、政绩考核等方面总结概括四类主体功能区的不同政策诉求,并给出现行区域政策与主体功能区诉求政策之间进行对接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康楠 《经济月刊》2012,(12):32-34
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5亿人口,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同时还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为此,《经济》杂志推出粮食安全专题,从粮食耕地保护、科技种植、流通体系三方面阐述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相关的政策解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土地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文章建立了河南省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农民收入的VAR模型,并对三者进行了协整检验和脉冲分析,认为增加农民的粮食收入是进行耕地保护的治本策略;同时,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形势下,不可忽视对耕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创新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中国现有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实施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耕地持续非农化、非粮化和粗放利用的问题日益严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中国耕地保护的关键在于全面评判耕地资源新价值,形成耕地保护新认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创新保护政策与措施。本文对耕地的要素构成及功能价值进行了评判与分析,解析了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综合耕地的属性、价值、保护导向,形成了耕地资源"432"认知范式。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确立"全要素"耕地保护体系,创新形成耕地保护价值补偿制度,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央政府应加快制定耕地有效保护激励政策,创新管控机制和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对地方耕地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革现有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稳定提高对农民保护耕地经济补偿与资产权利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张欣 《当代经济》2018,(7):13-15
推进高效的城镇化建设离不开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目前我国新常态下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动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但实际情况却是过度追求城镇化的速度,致使生土地要素的低效利用,制约健康的城镇化高效发展.因此本文着重以土地要素为出发点,探究土地要素低效利用的原因.分析发现为推进建设高效的城镇化,需要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合理设计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加强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