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资本逻辑是生态危机的本质肇因,进而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具有因果关联,与生态文明相对立.然而,无论是以马克思资本逻辑二重性的生态文明蕴含来省察,还是拿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境遇来检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完备性并非完全自洽,其既有进步意义也具有值得警惕的理论缺憾,尤其是驾驭资本逻辑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对其存在着丰富和超越.对资本逻辑的“道德批判”决不能代替“科学批判”:生态危机的肇因不只资本逻辑“一面”,而且包含非自觉创造人类文明的“另一面”,这即是“资本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深刻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了毫不留情的生态批判,同时探讨了解决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解之路。生态危机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全球性生态危机,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泾 《发展研究》2010,(7):22-25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适应自然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生态文明的生成与发展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明确表示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作为文明体系的整体内容,针对当前社会的生态危机,为了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响应党的要求和全社会永续发展的需要,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对策:呼吁树立全球生态忧患意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意识,发展循环经济,转变消费模式,以及做好学校对生态道德观的教育等.  相似文献   

5.
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是资本逻辑的深刻体现.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演化的分析,深刻揭示了按照资本逻辑运行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生态危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危机以及人自身的人类生态危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三重维度的全面审视,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生态危机,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作为破解生态危机的时代选择,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是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是人类在生产观上的一场革命,是基于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一种文明形态,它呼唤"天人合一"的系统自然观,要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论发展生态文明的先进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力量,不同形态的文明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不同的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最新形态的文明,它既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对生产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先进性要求。发展生态文明的先进生产力,就是顺应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大力发展生态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举措,生态文明则是新时期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都是人类在发展面临生态环境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应对举措,两者的理念相似、目标相容、解决方案虽层次不同,但都依赖于系统化的保障机制,因而无论是在理念更新、利益协调、市场培育或制度与技术创新等方面,低碳经济建设都可能为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明确表示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作为文明体系的整体内容,针对当前社会的生态危机,为了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响应党的要求和全社会永续发展的需要,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对策:呼吁树立全球生态忧患意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意识,发展循环经济,转交消费模式,以及做好学校对生态道德观的教育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我们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建设新的生态文明。"社会-经济-自然"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从复杂性思维出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考虑人类行为对系统的整体性影响,为此需要从科学研究、实施措施和制度保障的综合作用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态文化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以和谐为核心的文化.文章在反省科学文化的基础上,从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文化建设以及西部开发中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改造与利用三个方面探讨了当代中国生态文化的和谐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生态文明对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构造和环境组成等方面都有特别要求。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顺应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并作出相应的发展调整,是生态文明对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农村,根本在于构建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共生共荣的新生活,关键在于对农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来源于其对生存环境的差异性适应。如今,各民族之间最主要的区别不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是经济上的,而是文化层面上的区别。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与环境的共生让寻求少数民族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化: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前进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化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前进方向。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中,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以生态文化为基础,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庐山—鄱阳湖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陶瓷文化、以南昌为中心的赣文化、以九江为中心的庐山文化,这些文化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生态性特征,而这些文化特性正是庐山—鄱阳湖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目前,我国大学文化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内部生态系统频现冲突,与外部生态系统之间关系失调。大学文化亟待实施生态化建设这一新的方略,实现由非生态平衡的状态向生态平衡的状态不断转变。实施生态化建设必须遵循文化生态学的基本原则,明确目标、厘清路径、构建相应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是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在顺应、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生态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对云南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启发意义。然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生态文化面临着文化变迁等困境,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通过文献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结合,对生态文化、民族生态文化、生态文明三者之间的内涵和辩证关系进行了梳理,指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背景。进而以元阳县、普者黑等少数民族地区为例,阐述了民族生态文化助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化教育等措施,以期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生态城市或低碳城市是北京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的目标之一。然而,无论是政府的政策措施,还是学术界相关研究,主要关注物质层面的内容,对于精神层面的问题关注不足。故此,主要探讨了生态文化的培育问题。除了简要分析生态文化的概念及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外,主要分析了培育首都生态文化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北京生态文化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推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云南稻作民族文化生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童绍玉 《经济地理》2002,22(1):92-96
稻作文化是云南稻作民族能动地适应生存环境的社会成果。云南稻作民族的生存环境立体多样,内部纵横分割、地形破碎封闭;区位具有过渡性:是青藏高原与东部平原、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和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之间的过渡地带,中原文化、印度文化、中南半岛文化在此交汇,与本土文化圆融,古代三大原始族群在此繁衍融合。这种立体多样的文化生态孕育了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多个稻作文化亚型。云南各稻作民族在长期能动适应文化生态的过程中,形成了与其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民族立体分布格避,独特的祭祀活动、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独特的维护生态平衡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建设生态文明,除了运用经济、法律和政策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才能将生态文明的理想性化为现实性,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持久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