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经济师》1999,(4):43-44
1995年《商业银行法》正式规定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制度,1996年人民银行又在此基础上颁行了《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这些制度和办法分布实施后,进一步加强了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建设,规范和强化了商业银行管理体制,对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无疑起到了...  相似文献   

2.
王曦 《发展研究》2008,(3):82-83
近几年来,兴业银行在借鉴国内、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统一的授信风险敞口管理、审批体制和决策机制,在授信风险控制模式和方法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实践中也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在目前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本行资产规模加速扩张的情况下,原有的授信评价体系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王曦 《发展研究》2007,(3):79-81
近几年来,兴业银行在借鉴国内、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统一的授信风险敞口管理、审批体制和决策机制,在授信风险控制模式和方法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实践中也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在目前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本行资产规模加速扩张的情况下,原有的授信评价体系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授权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分行制是现代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法人授权是商业银行总行对其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管理的最主要的方式,所有分支机构必须在法人授权范围内从事经营管理活动。因此,法人授权制度是保证商业银行全行系统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能够进行高效运转和有效控制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8年9月颁布的《银行业组织内部控制体系框架》中,将银行内部授权界定为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内控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立健全完善的法人授权管理机制,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吴旺延 《经济管理》2007,(12):68-7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了法人授权管理制度.但是.目前暴露出的最显著的问题是缺乏统一的法人授权等级评价制度。基于财务状况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授权等级评价体系可以解决这一粤题。本文以某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从而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授权等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为商业银行监管部门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会员出台《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通过"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改良授信经营体制,进而改善信贷资产质量,是其职责之所在,但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的实施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陈雯 《发展研究》2006,(10):87-88
通过提高信贷管理效率降低放贷业务风险一直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近几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授信风险敞口管理、审查审批流程和决策体制,在授信风险管理控制模式和方法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当前同业竞争激烈、外部监管环境不断变化、银行信贷资产规模加速扩张的情况下,原有的授信管理和风险管理模式已逐渐显现局限性,迫切需要改进授信管理,探索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当前 ,基层商业银行在执行货币信贷政策过程中存在放款难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存在弱化了货币信贷政策的实现效果。一、基层商业银行放款难的原因1、高度集中的信贷管理体制剥夺了县 (市 )支行的信贷权 ,限制了基层行信贷投放的积极性。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了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 ,上级行对下级行实行授权授信管理 ,信贷经营权主要控制省行和地市行 ,县 (市 )支行的信贷经营权也只能是对贷款项目进行推荐 ,其信贷权基本被剥夺。然而基层行却要承担组织资金平衡 ,收贷收息的责任。在经济环境欠佳 ,信贷风险加剧的情况下 ,基层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分级经营”的组织管理制度,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然而,由于传统的、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机制的惯性使然,现实中“一级法人”和“分级经营”经常发生着激烈的摩擦和碰撞。如何既保证一级法人制度的有效实施,又充分激发各行的分级经营活力,这是摆在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一、现实中“一级法人”与“分级经营”的摩擦焦点所谓“一级法人、分级经营”,实质上就是商业银行的总行作为企业法人,除此之外所有的分支机构都不具备法人资格,只在总行授权的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  相似文献   

10.
吴旺延 《生产力研究》2006,(2):56-57,98
建立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授权等级评价体系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各级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授权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最大的缺陷是缺乏统一的法人授权等级评价制度。文章提出了建立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授权的等级评价体系的思路,认为重点是构建国有商业银行法人的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董銮芳 《发展研究》2002,(11):34-35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当前我国银行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严格、健全,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还一定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造成我国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不高、经营效益降低、风险和隐患存在,并影响着商业银行机制的转换和一级法人体制的实施。为此,要根据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切实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做到权力有  相似文献   

12.
强化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有效授权管理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授权 ,是指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或上级行在国家法律、法规和银行章程规定的范围内 ,对所属机构从事各项业务管理活动的授权。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有效授权管理 ,是指把静态的授权内容和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组织推动和相互制约 ,形成动态的运行机制 ,从而使各项授权内容实现预期的效果。从1997年开始 ,各国有商业银行都实行了法人授权管理 ,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急需进一步完善授权管理办法 ,以推动业务经营的稳健发展。一、提高授权管理的科学性是有效授权的基础(一 )授权应遵循的原则1、统一管理 ,分层授权的…  相似文献   

13.
李国庆 《经济师》1998,(12):41-41
一、中远期对策思路1、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重新构筑国有商业银行制度,使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一是要进行银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商业银行一级法人体制,实行国有资本、营运资产在管理、监督、营运方面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构造明确...  相似文献   

14.
2000年7月1日实施的新《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建设道路上的新里程碑。从《会计法》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其要旨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规范会计行为。明确会计责任主体、责任层次和各自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会计管理工作体制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运行与发展的要求。从我国国情出发,要认真、严格地执行《会计法》,整顿会计秩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微观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外商业银行的比较研究,笔认为,在实施宏观层面改革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构筑有效的微观框架,从而形成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的良性循环。具体包括:专业化的矩阵式组织结构,服务产品化的经营理念、集中操作的运行体系,管理会计核算下的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人力资源开发和再生以及统一授信与个人信用授权相结合的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强金融监管再次成为了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乃至公众关注的焦点。2013年1月1日,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要求农村信用社参照执行,本文对农村信用社如何实施商业银行资本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根据银监会2005年发布《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银监发[2005154号),明确给出了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中“小企业贷款”的定义:即“小企业授信泛指银行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和企业资产总额1000万元(含)以下,或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和企业年销售额3000万元(含)以下的企业,备类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和个体经营户的授信。”  相似文献   

18.
国内商业银行引进ERP存在管理理念制约、内部管理机制制约、信息系统制约、外部因素制约等难点;国内商业银行实施ERP时,应该选择适合本行的实施方式,客观评价实施风险和确保成功实施要素等。  相似文献   

19.
一、商业银行内控发展趋势2008年上半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非上市公司实施。《基本规范》的要求揭示了当今企业内控管理的发展趋势,对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2月9日《关于将次级定其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及2004年6月23日《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管理办法》等管理法规的相继出台,扩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筹集资本金的渠道,为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奠定了制度基础。《办法》中规定商业银行可以互持次级债,从短期看,它能够拓宽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减轻商业银行在扩充资产时所面临的制度压力;从长期看,它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抗御风险的能力以及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效率,同时降低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实现银行间资本形式的合作。但银行间互持次级债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风险,近年来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暴发,暴露出次级债的严重问题,说明发挥次级债券的作用还存在着许多风险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