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虚拟科技创新团队内部知识流动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科技创新团队是一种新兴的组织形式,以创新性任务为纽带整合优势资源,能够跨越时间、地点和组织边界的障碍.知识流动是知识通过一定媒介和路径在知识主体间运动的过程,在知识流动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共享和创造.知识的共享和流动是虚拟科技创新团队成功的关键,研究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其内部知识流动,对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界定了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概念,分析了其知识流动机制,指出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知识流动分为宏、微观两个层次,并在此基础上系统的研究了影响其内部知识流动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知识特性、主体因素、交互因素和情境因素四个维度,为提高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知识流动效率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加强知识在系统中要素之间的流动,是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根本任务.本文通过分析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知识流动的特点,建立分层螺旋的知识流动结构模型,分析知识流动的形式,从环境、主体与客体等方面讨论了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知识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知识资源在区域创新主体间流动所形成的“知识流”是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论文首先分析了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创新主体间存在的四种“知识流”类型;其次深入阐释了“知识流”链状网络的结构与模式;最后基于“嵌入”视角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知识流”链状网络.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产学研合作理论与实践工作的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界定为产学研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过程,并将该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与知识优势形成3个阶段,由此建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流动SCA理论模型。通过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流动的特性以及知识流动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本质。  相似文献   

5.
知识流动是技术研发合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行为,对创新成果产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网络结构、合作关系以及节点属性3个维度对知识流动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展开分析,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知识流动微观分析的基本框架。然后,以我国生物医药领域96个创新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流动的核心作用路径及典型微观作用路径。研究发现:①合作网络的知识流动受到节点属性、网络结构和关系程度三者交互作用的影响;②主体知识存量及密切合作是实现知识流动的重要保障;③目前在我国生物医药领域,高校、科研院所更倾向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主体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实现知识的有效流动,而企业则主要通过与少量主体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实现知识有效流动。  相似文献   

6.
知识流动是技术研发合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行为,对创新成果产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网络结构、合作关系以及节点属性3个维度对知识流动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展开分析,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知识流动微观分析的基本框架。然后,以我国生物医药领域96个创新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流动的核心作用路径及典型微观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合作网络的知识流动受到节点属性、网络结构和关系程度三者交互作用的影响;(2)主体知识存量及密切合作是实现知识流动的重要保障;(3)目前在我国生物医药领域,高校、科研院所更倾向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主体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实现知识的有效流动,而企业则主要通过与少量主体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实现知识有效流动。  相似文献   

7.
从知识跨越产学研各组织边界不断循环流动过程看,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基于各创新主体知识行为协同程度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形成3个递进演化阶段。在此理论基础上,将动态能力引入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研究体系,构建动态能力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假设模型,对235个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中,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形成,而知识创造又显著正向影响知识优势形成;引入动态能力后发现,动态能力对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对知识优势形成并不具备显著影响,但动态能力通过作用于创新主体间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行为而间接影响知识优势形成。研究结论揭示了动态能力是知识优势形成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8.
创新的本质是知识整合与创造。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流动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知识转移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创造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各创新主体的知识吸收水平与产学研创新知识增量正相关;知识遗失系数、知识隐藏系数与产学研创新知识增量负相关。最后,提出促进知识增值、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区域知识创新价值流动的GERT网络模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各创新主体间知识创新价值的传递及增值过程,揭示了区域知识创新价值流动的内在规律;通过算例分析,测算了不同政策冲量对区域知识创新价值流动GERT网络各节点概率、知识创新价值增量、方差、创新价值增值系数等指标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在知识转化阶段提供政策扶持,并选择人力资本投入作为政策扶持的着力点,可以最大程度地推进区域知识创新价值流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释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的概念,分析了传统的创新要素流动模型,提出创新要素是独立于区域创新体系并可以自由流动的,并据此重构了创新要素的流动模型。研究了创新要素在区域创新体系间的流动问题,提出期望边际创新要素收入是创新要素流动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能力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系统的相关问题是目前理论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在对区域创新系统和知识共享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区域创新系统内主体要素之间的知识共享能力作为切入点,对区域创新系统主体要素之间的知识共享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的确定,为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和创新引领时代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循环经济园区发展中的问题和迫切需要,将知识共享应用于园区的协同创新能力提升中,以促进不同主体间知识的获取、流动和创造,实现循环经济园区知识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推进,跨国公司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跨国公司面临的组织学习压力也更加明显,此时促进跨国公司的知识流动、提高整个跨国公司的知识存量,对跨国公司竞争力的提高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识别和了解跨国公司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文章以"企业知识基础观"为理论背景,在对知识属性、主体能力和组织变量三方面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总结分析后,提出了一个跨国公司知识流动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4.
区域协同创新度是考量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构建一个较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测度和分析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从创新主体协作形式与数量、创新机制保障、创新组织协调程度和知识技术流动程度4个层面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度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应用熵权模糊物元模型,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组织间合作创新中的知识转移粘滞:内涵分析与要素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转移粘滞的概念,从动态和过程的角度概括合作创新知识转移全过程的困难因素,并建立了知识转移粘滞程度的数理表达式;基于知识转移系统的复杂适应特征,建立了组织间合作创新知识转移粘滞的要素模型,从知识粘滞、过程粘滞和主体粘滞3个维度描述知识转移粘滞。  相似文献   

16.
该文提出一种产业创新系统(SIS)的功能动态模型,根据主体、网络和制度三种内部构成界定产业创新系统,梳理了SIS所具有的知识发展、资源流动、市场形成、影响搜寻方向、企业实验以及合法性等6种功能,在评估功能动态和设定过程目标的基础上总结推进和阻碍功能动态提升的机制,并提出关键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定性 (一)基本概念 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的江浙沪三个省级行政区范围内,各地各级政府、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密切联系,分工协作,联动发展,高度一体化,在法律、政策、体制等创新环境中,促进知识、信息、技术、资本、设备等各种创新资源通畅流动,共享互补,形成的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创新人才流动的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人才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创新人才的流动并不仅仅由经济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所决定,而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各参与主体行为的影响。利用进化博弈理论,分析了区域创新人才的流动行为,并对在不同外在干扰下创新人才的流动行为进行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汪思齐 《当代经济》2016,(22):110-115
根据对外直接投资中知识流动的进程和创新主体的变化,对外直接投资知识场可细分为:知识溢出场、知识吸收场和知识转换场.知识将通过各子知识场中不同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完成从知识溢出向技术溢出的演进.母国必须加强各子知识场中的渠道和知识人才建设,促使对外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向技术溢出转化,从而使得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效应能更好地带动母国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20.
网络能力系统与知识流动能力系统存在着交互耦合关系。构建了评价二者耦合度的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测度二者关联度和耦合度的模型。对哈工大科技创新团队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网络能力和知识流动能力的耦合关系和主要耦合因素,依据耦合度的变化规律,将其分为低水平耦合期、紧密限制期、发展磨合期、高水平协调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