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转形问题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严谨的数学方程组形式证明了马克思的转形理论,即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这两个等式同时成立、是完全正确的。在此基础上,对丁堡骏先生的《转形问题研究》作了一些商榷,并对鲍特凯维兹以来的西方经济学家用数学方程组形式否证马克思转形理论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批判,指出西方经济学家所谓马克思转形理论有缺陷的说法纯粹是一种虚构和臆造。  相似文献   

2.
百年价值转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价值转形问题是劳动价值论中的核心问题。1907年,鲍特凯维兹开始尝试用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解决价值转形问题。一百年来,很多经济学家采用各种假设条件,构造价值转形模型。这些模型都不能准确反映马克思的价值转形思想。本文提出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具有几种不同形式,解决了价值转形中的逻辑问题,并提出一个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模型。本文证明,价值决定生产价格,在价值转形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两部类之间不流动,并分析马克思的"两个等于"的著名论断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相似文献   

3.
价值转形是劳动价值论中的核心问题.从鲍特凯维兹起,几乎所有研究价值转形问题的经济学家,在他们提出的各种价值转形模型中,都没有考虑固定资本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本文在不考虑固定资本影响的条件下,讨论考虑资本周转速度影响的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问题,提出相应的价值转形模型.证明在考虑资本周转速度影响的条件下,价值决定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形式的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与价值形式的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完全相同.在价值转形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不变.本文解答马克思提出的著名的"两个相等"在什么范围内成立,并通过一个例题说明价值转形的计算. 心问题.从鲍特凯维兹起,几乎所有研究价值转形问题的经济学家,在他们提出的各种价值转形模型中,都没有考虑固定资本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本文在不考虑固定资本影响的条件下,讨论考虑资本周转速度影响的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问题,提出相应的价值转形模型.证明在考虑资本周转速度影响的务件下,价值决定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形式的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与价值形式的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完全相同.在价值转形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不变.本文解答马克思提出的著名的"两个相等"在什么范围内成立,并通过一个 题说明价值  相似文献   

4.
转形问题被称作"经济学的世界难题",争论了一百多年至今没有定论.本文在全世界首次成功地证明了马克思的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这两个等式同时成立这一所谓"转形问题"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证明方法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辨证本质的理解和领悟之上的.本文还对鲍特凯维兹关于马克思转形问题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5.
论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百年来,以鲍特凯维兹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价值转形模型。这些模型都存在很多缺陷,也不能完全反映马克思的思想。本文提出一个可以克服这些缺陷的价值转形模型。价值转形理论要解决的是,从反映商品本质的价值到反映其现象的生产价格的历史演变问题。同时说明,在此过程中剩余价值是如何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价值规律(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平均化为生产价格)要以不断波动的利润和价格来具体贯彻的理论,生动地说明了价值决定原理,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的形成。这是现实中每时每刻发生的价值转形过程,是动态过程和静态结果统一的现实过程和历史过程。沈文不仅将价值转形的动态过程和静态过程割裂开来,选择放弃动态过程而着重研究价值转形的静态过程,而且在静态分析的范围内,重蹈了鲍特凯维茨被再生产平衡关系干扰转形分析的覆辙。  相似文献   

7.
冯金华教授的价值转形“伪问题”学说把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限定在两大部类,同时把简单再生产条件引入转形问题研究,全面否定了马克思的转形理论,从而错误地认为价值转形问题是一个“伪问题”.余斌教授“伪问题”学说从总体上看坚持了马克思的基本立场,强调劳动价值论在转形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他同样把简单再生产条件引入转形问题的研究,对要素投入生产价格和价值差额进行了简单化处理,认为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百年难题是一个“伪问题”.这两种关于转形问题是“伪问题”的学说虽有不同,但从本质上讲都没有准确理解马克思的转形理论,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转形问题.转形问题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8.
英国经济学家塞顿的论文<转形问题>在价值转形问题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说明:首先,这篇论文,建立了"价值转形问题"的一般公式,在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上,塞顿的这项工作是具有重要贡献的;其次,这篇论文,将"价值转形问题"的讨论从对"不变性公式"的选择转到对"特殊模型"的选择之上,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但是,另一方面,这篇论文认为:"价值转形问题"只能在特殊模型中得到解决,马克思转形理论量的完善性只能在特殊条件下成立,这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从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发表到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发表的10年,构成关于"转形"问题论争的早期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有莱克西斯对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的系统偏离、这种偏离和不同产业中资本有机构成差异之间关系,以及总剩余价值和总利润之间相等等问题的论述;施米特把"转形"问题从一个纯粹的概念转变为一个过程,提出生产价格中"成本+利润"的定价原则等问题的论述;法尔曼对竞争在个别商品价格与价值之间偏离的作用,对总生产价格等于总价值等问题的论述;斯蒂贝林和沃尔弗把解决"转形"问题的方法蜕变为取消"转形"问题本身的论述等。恩格斯在"转形"问题早期论争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他对这一论争的各种观点的评析,凸显了他在坚守、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经济思想中的理论贡献。这些对《资本论》第三卷出版后绵延一百多年的"转形"问题论争发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资本论》研究会于5月29日至6月5日在福州召开了首次学术讨论会。会议强调: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深入研究《资本论》,尤其是《资本论》第二卷所揭示的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是一项迫切的任务。会议着重讨论了如下几个问题。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理论的最初论述在已往的《资本论》研究中,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论点: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提出的。讨论中,赵洪同志认为,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关于社  相似文献   

11.
所谓“转形问题”的论争,就是对马克思《资本论》中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论证方法中所存在的难点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的论争。本来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及其论证问题,恩格斯早在《资本论》第二卷序言中就已经明确提出,并在第三卷序言中作过若干评介。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第二卷中的两部类模型没有体现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从而存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利润率平均化理论的衔接问题。《资本论》是用等比例追加资本来阐述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问题,不能证明利润率平均化趋势。如果在马克思框架中允许资本跨部类转移,即允许两部类资本有机构成进行不等比例的调整,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则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庞巴维克曾断言《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已经"终结",凯恩斯甚至认为《资本论》毫无价值,但现代西方经济学者对《资本论》并非持同样观点,他们中的很多学者对《资本论》或其第二卷的学术地位及其影响给予了很高评价,还有人认为《资本论》对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多个研究领域或交叉学科产生重要影响,他们所编著的经济思想史著作都对《资本论》进行了介绍,有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文献还通过引证《资本论》的相关内容来说明问题,而且他们中不少人对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严谨的学术态度给予了很高评价。现代西方经济学者对《资本论》持有这样的态度,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相比西方经济学者的影响更加深远。马克思的影响之所以能够更加深远,则在于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相似文献   

14.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形问题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当中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理论,对它的解释长久以来一直是国际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冯金华教授从2008年开始对价值转形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深刻而富有创意的研究,其研究建立在偏离系数法这一基本方法上,根据两部类补偿这一约束条件,通过一系列的证明得出:生产价格总是等于价值的,从而宣称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价值转形是一个多余的命题。本文通过分析冯金华教授的论证过程,强调了价值和生产价格范畴各自不同的经济规定性,证明了尽管冯金华教授的研究富有意义和创意,但由于其在研究过程中忽视了价值范畴和生产价格的规定性上的本质区别,造成其方法和结论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发达资本主义历时四十多年持续恶化的收入与财富不平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与政治斗争领域的热点问题。《21世纪资本论》曾被热烈追捧为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不过却因为其在论述中的统计数据与逻辑缺陷的"主要错误"而与之失之交臂,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该书还存留着一些理论问题:分享着或者没有突破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前提、模型问题、理论的乌托邦的幻想。另一方面,皮凯蒂不懂得马克思,虽然他竭力地想接近马克思的思想,因此《21世纪资本论》与马克思的《资本论》相比,难以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为创作《资本论》第二卷,于1865年至1881年间先后写了八份手稿。现行的、由恩格斯编辑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主要是根据第二稿和第八稿整理成书的。在这里,马克思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研究集中在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上,而在1865年写的第一稿中,则专门详细地研究了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研究了对物质资料再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社会主义再生产与资本主义再生产虽然有着根本性质上的区别,但从物质资料生产这个方面来说,也是一种社会化大生产。马克思考察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所揭示出来的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也是存在的。学习这份手稿,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理解,而且对研究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也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在编辑出版《资本论》第三卷过程中,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所阐述的原理,补写了第四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在量的规定上补充了马克思的利润学说。同时,恩格斯从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进一步论证了生产力的发展受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限制,从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限制指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恩格斯批判了西方经济学者在价值和生产价格关系上的错误理论,捍卫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中的生产价格理论和地租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的同志在“用发展的观点研究《资本论》”的题目下,认为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生产价格的构成不包括地租的原理“根据不足”,“未必能成立”。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运用这一原理,不仅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再生产固有的对抗性矛盾,而且展示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数量关系的最一般的规律性。这既适用于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基本适用于社会主义再生产,并且可以运用来作为综合平衡计划工作实践的理论依据。本文试图在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对比关系原理的基础上,对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运用问题进行若干探索性的分析。一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在生产规模上的数量关系如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对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20.
用发展的劳动价值论重新审视转形问题,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更好地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解释和指导。在两重必要劳动视角下,《资本论》第一卷中的价值实际上是价值形成量,第三卷中的生产价格实际上是价值实现量的特例,从价值形成量到价值实现量的逻辑过程就是马克思要描述的转形过程。价格体系和价值体系虽然在总量上不会总是相等,但比例在一定时期会保持不变,这个比例也等于两个总量之比。影响这个比例,即单位价值价格(价值货币表现)的因素中,我们提出了劳动弹性的概念,并与产出弹性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二者的比值是影响单位价值价格变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