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根据参与主体与制定程序的差异,可将标准分为事实标准和法定标准。标准的非纯粹公共物品属性及其网络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一起,构成了政府参与标准竞争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标准生命周期的形成、实现与扩散3个阶段,政府应有不同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
企业绿色营销正外部性市场失灵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微观拓展,绿色营销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正的外部性。但是,正是这种正的外部性也给开 展绿色营销的企业带来了负的效应。根据外部性理论,本文立足于企业分析了绿色营销的外部性及其市场失灵对绿色营销 企业的负效应,分别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和借助宏观政府的角度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经济地理》2021,41(1):104-113,120
保险业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工具和重要途径,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基本空间单元,不同城市发展保险业的动力机制和模式选择存在差异。文章采用2006—2016年地级以上城市的保险业数据分析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并从经济外部性视角分析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①中国保险业规模快速增长,样本期内,保费收入年均增长高达18.56%;城市间保险业发展的相对差异和集聚水平呈现下降趋势;②中国保险业具有显著的非均衡性特征,热点城市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相对优势地区为东部城市群、中心城市和东北与西北地区的部分城市,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呈现高—高集聚模式;③经济外部性影响中国保险业空间集聚发展,制度外部性、市场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对保险业具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制度外部性影响最为显著;④城市所处区域、城市等级和城市规模对经济外部性影响保险业发展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品的外部性特征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品就其经济属性而言,既具有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文化产品的特殊性之一是文化产品的外部性特性。在对文化产品外部性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化产品的外部性内涵进行界定,指出文化产品外部性特征表现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时空性和交互性,并对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作了进一步剖析。文化产品外部性分析将为文化产品供给中的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的合理变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东北三省区域外部性空间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全国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验证全国各省级单位间区域外部性空间效应的存在,分析其相互影响的方向和依存度。在此基础上,运用1999—2008年东北三省的数据,建立省域内区域外部性空间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进行截面数据的估算,据此来分析省域内各城市和地区间经济外部性空间效应的存在、动态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态问题的经济外部性特征,指出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特性必然导致其配置过程中的负外部性;阐述了城市生态化管理机制的基本制度构成,分析了生态化管理机制的两种典型手段的作用机理,进而提出了城市生态化管理机制的优化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7.
区域产业集群的环境外部性引发了社会的生态诉求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反思。文章探讨了区域产业集群的外部性治理问题,指出清洁生产是集群外部性治理的有效途径。在深入分析集群企业与清洁生产的相互关系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建立了区域产业集群外部性治理模型,并对比了清洁生产前后各方的外部性治理行为。最后,从政府推动和企业自主两方面提出了区域产业集群清洁生产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不同属性的农业科技服务供给博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农业科技服务具有的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等不同属性,从博弈的视角分析了不同属性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及策略选择,提出了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供给效率的有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宏观与微观 (企业 )上一直是一对矛盾 ,其矛盾表现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活动具有经济外部性 ,而企业行为属于经济内部性 ,并由此造成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缺乏微观基础。文章首先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进行了新的认识 ,指出自然资本的良性运转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和基本目标。接着提出企业行为绿色化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 ,绿色化创新是自然资本良性运转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0.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是可持性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本文应用经济学分析工具,通过对生态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其特点的分析,探讨了生态资源外部性问题及产生的机制和特点,并由此揭示出公共生态环境易于被破坏这一"公地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新疆市县经济发展梯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本文采用区域经济分析中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来研究新疆87个市县的经济发展梯度及经济差异.通过计算各市县的经济发展梯度值,总结出新疆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地域分异规律,划出经济发展的梯度分区,为制定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及其实现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陈修颖 《经济地理》2003,23(4):445-450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社会经济大转型时期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空间结构惯性、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等理论问题的探讨,明确了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被动性和阶段性等一般规律;八大动力机制的系统分析为空间结构重组提供了理论依据;区域空间结构组成的五大要素的优化是实现结构重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时空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分析了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发展态势。从中国大陆各省区(省、直辖市、自治区)、六大经济区、三大经济地带入手,探讨了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指出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由区域上市公司数量、土地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所造成的。最后对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中国大陆区域上市公司的相对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经济空间结构最新发展及空间集聚合理度判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修颖  于涛方 《经济地理》2007,27(3):447-451
目前长江三角洲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进入了由计划空间向外向型空间转化的转型阶段。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新特征主要体现在基本形成了具有城市等级体系的核心—外围空间格局,但网络结构和辐射轴还不健全。经过20余年的开放,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重要增长功能的空间单元。从多方面考察,长江三角洲区域仍然是我国未来重要的空间集聚区域,集聚仍然是主要的空间结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甄江红  赵明  周瑞平  成舜 《经济地理》2005,25(5):690-693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范畴,文章从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生活质量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101个旗县市区及12个盟市两个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判,分析其区域差异的空间特征及成因,初步划分区域经济类型。  相似文献   

16.
区域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与主要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持续发展是解决当今全球性PRED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已得到各国政府、社会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区域持续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理想境界,其主要目标是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区域不平等、增长的质量、人口压力、科技水平和管理、决策水平等。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区域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加快科技进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区域协调.实行对外开放;加强环境保护和整治:加强法制及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7.
汪德根  陆林  陈田  刘昌雪 《经济地理》2005,25(6):904-909
“点—轴系统”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旅游地系统是旅游发展的物质载体。在分析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资源类型和空间分布以及旅游地系统现状基础上,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地系统,确定旅游区重点发展点和发展轴,并利用重点发展轴将以“点”为中心的“面”即各级旅游地系统空间网络化,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板块旅游”空间结构体系,从而优化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机制——以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仇方道  顾云海 《经济地理》2006,26(6):1022-1025,1050
在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方法分析了1988—2003年徐州市经济与环境协调状况,得出徐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呈现出“U”型加倒“U”型的波浪型曲线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徐州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对污染物排放总量、产业结构对污染物组成、产业布局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经济增长方式和区域产业转移对生态环境状态的影响等方面,生态环境也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经济增长速度等产生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辽西走廊地带是连接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纽带,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一环,其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意义重大。在充分研究辽西走廊地带的区域特征基础之上,分析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的发展特点,探讨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20.
外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花俊  顾朝林  庄林德 《经济地理》2001,21(6):696-699
本文分析了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形势和区域分异,并利用Granger因果性检验法检验了我国各区域外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外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西部地区较之东部沿海地区,外资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据此,笔者从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外资的经济影响的角度给予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