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手段.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住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的共56例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有四种分类,其中22例占36.32%,为单纯部分性发作;25例占44.83%,为复杂部分性发作;5例占9.97%,由单纯部分性发作转为强直阵挛性发作;4例占8.71%,为癫痫持续状态.其中包括两种治疗方法,即迅速控制癫痫发作和积极治疗原发病,第一种病情发生的情况下,注射地西泮,如果无效,可以第二次注入;如果得以控制,注射苯巴比妥钠;如果频繁发作,注射地西泮和葡萄糖或者苯妥英钠和生理盐水混合液.第二种病情为预防并发症、降低颅内压等等.结论癫痫作为脑血管病的一种较为常见并发症,应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更有助于患者控制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1 癫痫概述 癫痫是因大脑多种病理过程引起的一种复杂的症状,特征为神经元偶然的(爆发性的)过度的和异常的放电,这些异常放电可表现为临床症状、脑电图的异常改变或二者同时出现.癫痫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患病率为5‰左右,首次发作后,不论是否治疗,30%会有第二次发作,如确诊癫痫,对大多数人来说治疗是有益的,治疗的目的有三项:完全控制发作;不良反应最少且轻微;达到最理想的生活质量.这仅仅是最理想的目的,目前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效果远未达到此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抗癫痫药物奥卡西平(OXC)和左乙拉西坦(LEV)治疗新诊断部分性发作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于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00例新诊断部分性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OXC和LEV两组各50例,OXC组给予奥卡西平片治疗,LEV组给予左乙拉西坦片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发作例数和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作觉醒/睡眠脑电图记录。结果两组大部分患者完成全部疗程(48/50,49/50),在癫痫发作频率的下降和痫样放电减少方面,两组数据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LEV组出现脾气暴躁等不良反应4例,OXC组出现头晕3例,嗜睡1例,认知功能减退4例。结论 OXC与LEV两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新诊断部分性发作患儿疗效相似,但考虑到严重不良反应因素,LEV安全性更高,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和直立试验在以晕厥为首发症状患儿诊断方面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3年3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以晕厥为首发症状1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脑电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直立试验。结果所有患儿中7例患儿脑电图结果显著异常,试验均为阴性,随访后诊断为癫痫,占5.0%;32例患儿脑电图结果为界限,占22.9%,随访过程中脑电图无显著变化,其中6例直立试验为阳性;101例患儿脑电图结果正常,占72.1%,其中22例直立试验阳性。140例晕厥患儿直立试验出现阳性结果的为28例,占20.0%。所有患儿24h动态心电图结果发现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占1.4%,未发现窦性停搏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此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儿未发现脑电图异常且直立试验阴性。在140例晕厥病例中未出现脑电图异常且直立试验阳性的患儿。结论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患儿进行脑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和直立试验联合检查对初步筛选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2 月~2011 年2 月经CT、MRI 确诊的66 例HI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主要病因为高血压(48.5%)和心源性脑栓塞(36.0%).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脑梗死患者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时复查CT、MRI 为HI 早期诊断的关键,合理诊治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就早期护理干预对于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50例脑梗死病患,并随机成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性内科治疗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方式。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相对于常规的内科治疗护理方式而言,所获成效更为显著,可使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地改善,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及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所致癫痫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7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致癫痫发作患者,对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所致癫痫患者7例,原发病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要因素,癫痫症状发作最早出现于用药后10min,最晚于用药后第14天,患者表现为阵发性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发作。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可致癫痫发作,临床需合理用药,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鄂州市中心医院临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ADR。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到的6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68例ADR报告中,男性(40例)发生率高于女性(28例),其中,儿科发生率最高,达39.7%;ADR发生的药物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占42.6%;其次是青霉素类,占38.2%;以注射途径给药引发居首位,共64例,占94.1%;ADR累及到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黏膜最为常见,占75.0%;转归中,痊愈37例,好转31例,分别占54.4%和45.6%。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仍普遍发生,应加强其监测并重视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减少甚至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并探讨急诊内科昏迷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手段,以提高我国现代内科昏迷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 以 我院收治的 100 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与科学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 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中,患有代谢性脑病的患者最多,有 44 例,占 44%,其次为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为 32 例,占 32%,急性中毒的患者也较多,有 24 例,占 24%.结论 在现今的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中,其病因较为复杂,临床表现 上也缺乏必要的特征,这为我们的临床诊断与鉴别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急诊的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昏迷患者临床症状 的研究,以不断的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防治策略。方法对34例发生颅脑损伤同时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出院前应用 GOS 评估预后,其中重残6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24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是多因素。多途径参与的病理过程,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要根据志者病情采取最有利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对传统药物替换对癫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取100例癫痫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心理科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均为应用卡马西平、丙戊酸盐等传统药物效果不佳者,取苯妥英钠替换治疗。结果运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盐传统药物的患者,采用拉莫三嗪替换治疗后每年发作频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替换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4%,丙戊酸盐总有效率为78%,苯妥英钠有效率为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拉莫三嗪对传统药物治疗癫痫的患者行替换治疗,可显著减少病情发作次数,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 CVA 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记录 2010 年 9 月至 2011 年 11 月入院治疗的 52 例 CVA 患儿的相关资料,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及时诊治 52 例患者中痊愈 28 例,好转 21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 94.23%.结论 临床上 CVA 的正确诊断尤为重要,确诊后经过有效临床治疗,患儿大都预后 良好;但是由于误诊使病情延误,疗效往往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护理急救在子痫发作患者中的应用,及时控制子痫发生,抢救母婴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08年9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5例子痫患者的急救、治疗、护理。结果 5例子痫患者全部痊愈出院,其中3例在本院治愈,2例病情稳定后转院后也痊愈出院。结论对子痫患者及时、全面、正确的急救护理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癫发生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3%;观察组无癫发作史患者的癫发生率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使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可有效预防、治疗癫,且治疗过程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通过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报告ADR监测网的106例ADR报告,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联用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06例ADR报告中,患者年龄最小3岁,最大85岁,其中以大于50岁的患者居多,共57例,占53.7%;发生ADR患者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涉及药品共9类,以使用抗感染药品出现ADR最多见,中药制剂次之;两药联用最多见,占51.9%;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主,共27例,占25.5%;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次之;治疗后56例患者治愈,50例好转。结论由于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存在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临床需提高对ADR的重视程度,加强对ADR的监测与报告,减少ADR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应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21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常规辅助治疗基础上加以尿激酶(UK)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48h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在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的13例(61.9%),血管部分再通6例(28.6%),完全未通2例(9.5%),临床总有效率为90.5%,所有患者的体征及临床症状均有好转。结论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行,且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药物性肝损伤是医源性疾病的最主要类型,约占黄疸住院患者中的 2%~5%,占老年肝病患者的30%以上[1].药物性肝病是指在治疗剂量药物在应用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对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如原有某些病毒性感染或潜在肝功能不全,则更易发生肝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2].因此,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药物所引起的肝损害,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关注.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 月~2009 年3 月收治的21 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为临床药物性肝病的防治提高依据.其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中注意的几个问题。方法对2009年2月到2012年2月来我院诊治的ICP患者40例患者进行诊断,并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和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4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瘙痒症明显得到缓解的患者有36例,占90.0%,肝功能以及CG值正常者有6例,占15.0%,肝功能有所改善并且CG值有所下降的患者有25例,占62.5%,患者的临床治疗没有明显改善有9例,占22.5%,新生胎儿早产9例,轻度窒息3例,重度窒息1例,3例胎儿死亡。37例胎儿生命体征正常,并且没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临床进行诊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时,应该注意产前监护、终止妊娠时期、药物治疗以及预后等几方面的问题,对改善新生儿预后以及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谷维素治疗频发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口服谷维素连续应用15d;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连续应用7 d后,减少剂量维持治疗。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记录TIA发作情况、药物不良反应、近期发生脑梗死情况,检测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根据临床症状评价疗效。结果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谷维素治疗频发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给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提供诊断资料以及参考建议,分析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2月的带状疱疹患者50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35例,青年组15例,根据病患的治疗过程,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病患的患病几率高,且出现的大范围的皮疹,胸部尤其严重;容易引起血疱、大疱等特殊皮疹,并伴有疼痛感;三叉神经比例显著提升,对早于起疹的疼痛症状容易误诊发生几率高。结论老年带状疱疹发病率高且有特殊性,对老年人的神经系统有很重伤害,早期治疗有助于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助于防止发生老年患者PH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