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实证检验了夜间灯光亮度与旅游经济发展相关性的基础上,利用1999—2013年夜间灯光亮度数据替代旅游经济发展,综合运用标准面板计量模型、Moran’s I与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发现:(1)旅游经济发展与夜间灯光亮度间存在持久稳定的均衡关系。(2)中国省际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直接效应来看,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大于劳动力;从溢出效应来看,劳动力投入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高于企业固定资产。(3)夜间灯光亮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替代变量。  相似文献   

2.
在绿色技术创新日益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条件下,以解决资源环境生态突出问题为目标,建立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探讨绿色技术创新空间集聚性对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采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以及绿色专利数据,分析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采用Moran's I指数测度1992—2013年中国区域绿色专利授权数量的空间集聚性,并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绿色专利授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性逐步增强,绿色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加强区域间创新协作,建设并完善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厘清我国碳排放与夜间灯光的关系,文章将EKC模型与动态空间面板回归相结合,并引入地理权重与经济权重,对我国1995—2015年的碳排放量与夜间灯光的关系进行实证。结果发现:(1)我国的碳排放受空间因素与经济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受空间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2)能源碳排放与夜间灯光之间基本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EKC拐点约在2069年前后到来;(3)我国建设用地碳排放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与经济溢出效应,且两者的共同叠加延缓了建设用地碳排放拐点的到来;(4)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夜间灯光对碳排放增长的作用不同,在经济发展前期,主要表现为驱动作用;在经济发展后期,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生态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龙  王迪云 《经济地理》2020,40(6):233-240
旅游生态效率研究已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方向。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DEA方法,测度了研究区域旅游经济—生态效率,结果表明区域综合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两极分化严重,但非均衡性趋于逐渐减小;MI指数显示效率在研究期内整体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时序形态呈现"S"形。采用ESDA方法研究要素时空分异特征,全局相关性显示为"聚集—随机—聚集过程",呈"U"字型变化趋势;局部相关指数显示总体空间关联较弱,呈现从极化趋于均衡的变化趋势。构建了影响因子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研究要素受经济因子影响较大,生态环境因素影响较小;经济因子对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影响弱于欠发达地区,生态因子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影响强于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5.
旅游危机对民族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形成巨大影响。文章基于社区感知模型,实证分析了旅游危机对民族旅游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所得结论是:旅游危机的经济影响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旅游要素"、"旅游行为"和"旅游发展"四个层面;居民感知在"区域经济因子"、"旅游行为因子"和"旅游发展因子"上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未来发展需要施展针对性策略以优化旅游危机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6.
麻学锋  刘玉林 《经济地理》2019,39(5):226-234
利用夜间灯光数据,结合张家界不同时期建成区统计资料,利用阈值提取的方法,提取张家界不同时期建成区面积,对张家界城市扩张方向进行分析;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及索洛模型,结合张家界市1989—2015年的基础数据,分析张家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及其与旅游产业成长的关系。研究发现:①张家界城市建成区呈现外延性的扩张趋势;②张家界旅游景区分布呈现的"三星拱月"态势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重要影响;③旅游产业成长对空间形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产业组织形式的演替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对旅游城市空间的物质要素和功能要素产生影响;④张家界城市形态演变速度总体上较为稳定,但1995、2002、2009、2011、2014年城市空间变化率相对较低,而1990、1992、1999、2003、2012年城市空间变化率相对较高。在此基础上完善旅游产业成长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理和逻辑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  涂玮 《经济地理》2012,(8):149-154,35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9—2008年反映旅游经济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每个省份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然后对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从"长三角"及"珠三角"向内陆逐渐降低的特征。1999—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不显著,但局部空间自相关却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沿海省份位于HH区,西部省份位于LL区,西南、部分东部和中部省份位于LH区和HL区。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持续的非均衡态势,1999—2008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总体空间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省域旅游经济集聚的空间依赖性、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与资源禀赋、政府政策是影响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向延平 《经济地理》2012,(8):172-175
利用2006—2010年反映武陵山区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旅游收入和GDP指标的数据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局部Moran指数都为正且反映旅游发展、经济增长、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所有的点都分布在Moran散点图第一象限内,说明该区域各地区旅游发展、经济增长、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着空间自相关。同时,武陵山区局部Moran指数变化趋势分析则表明该区域旅游发展、经济增长、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空间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论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的时空匹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等城镇化重大措施实施的资源制约因素。文章以长株潭城市群2009—2015年水资源分布、水资源配置、经济社会发展等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区域水资源与人口、土地面积、GDP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基尼系数,对水资源分布、配置及其与经济发展要素匹配关系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分布和配置与人口、土地面积处于高度匹配状态,与GDP分布处于比较匹配状态;但在县域层面,水资源与经济要素的洛伦兹曲线反映出两者存在空间差异性的特点。通过计算研究区域水资源—经济发展要素的不平衡指数,进一步探讨了区域水资源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在空间上的协调格局,揭示其主要的影响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以期为协调研究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的发展,优化调控水资源的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6—2013年杭州城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探讨2006—2013年杭州旅游发展绩效及其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此间杭州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波动且上升的趋势,上升了10.8%,上升的原因在于,这8年间杭州旅游的历年平均技术效率、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在大部分年份均显著改善;此间杭州旅游纯技术效率是下降的,但呈现向好发展的势头,下降的原因在于投入要素在使用上的效率未能实现优化。从空间格局上看,杭州旅游效率呈现了空间差异的特征,但是区域差异不大。进一步对杭州市旅游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发现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业发展规模等因素对旅游经济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赋予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1.
3A级以上旅游景区能更全面地反映出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和旅游地的建设水准,也能更好地反映出区域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服务水平。以福建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例,分析了其市际与区域分布特征,通过计算最邻近点指数,界定了全省及各设区市的空间结构类型,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的方向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阿里研究院提供的2015年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为测度指标,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变差函数、因子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研究山东省86个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整体较低,空间分异格局鲜明,呈现出由山东半岛向中西部地区递减的特征。(2)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形成了稳定的空间集聚结构,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青岛、烟台、潍坊等地区,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临沂、菏泽、德州等地区。(3)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和电商应用指数的空间变异主要受相关性的影响,网购指数的空间变异受随机成分的影响较大。(4)城镇化、经济发展与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回归系数的平均值看,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城镇化水平、经济与信息化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交通与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陈智博  吴小根  汤澍  罗浩  贾真真 《经济地理》2008,28(6):1064-1067,1076
江苏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运用区域经济学中差异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江苏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特征,并从旅游构成角度研究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的空间分异状况,从空间角度研究了旅游经济差异的地区构成,从时间角度研究了旅游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四个方面对差异的内在影响因子进行了阐释,并就江苏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旅游资源节点间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影响着旅游经济重心的空间格局变化。以吉林省近六年的高等级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下游客流量变化,结合2005~2010年吉林省旅游经济数据,揭示吉林省旅游经济格局在交通网络影响下的空间动态变化规律。结论是:2007年以来,随着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和铁路运能调整,吉林省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基本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吉林省旅游经济交通轴线的约束下存在"东重西轻"的不均衡格局,而这种格局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冰雪旅游资源是黑龙江省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其空间结构直接决定了区域旅游活动的开展状况,影响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基于GIS技术,利用最近邻点指数NNI、紧密度指数、平均径路长等定量分析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模式以及空间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基本均匀,区域形态能为旅游活动的组织提供必要的基础,但还需完善。旅游交通的连接性和通达性都达到中等偏上水平,能够为目前的冰雪旅游提供交通基础,但是还没有达到最佳,需要完善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16.
唐柳  俞乔  鲜荣生  李志铭 《经济地理》2012,32(7):141-146,134
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经济系统中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空间组织关系的集成反映,其合理性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立足于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以"核心—边缘"理论为指导,通过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西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状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指标体系划分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构建了"一带、四点"空间布局结构,并提出了强化区域空间发展定位和联动发展、加强特色产品开发等实现空间结构布局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旅游娱乐业是旅游者以追求心理愉悦为过程和目的,在旅游目的地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中购买和消费旅游娱乐产品或服务的经济文化行为,是现代旅游综合型非观光旅游的重要内容。张家界作为旅游大市,旅游娱乐业却是它的薄弱环节,存在着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旅游娱乐业对张家界旅游经济贡献度不大;旅游娱乐业的市场供需不平衡;旅游娱乐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应增强发展旅游娱乐业的意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扶持;加强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旅游业各要素均衡发展;完善娱乐场所法规、条例,加强执法力度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24,自引:10,他引:114  
陆林  余凤龙 《经济地理》2005,25(3):406-410
以大陆31个省市区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揭示了区域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阐释了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方远平  谢蔓 《经济地理》2012,32(9):8-14
以我国31个省域为研究单元,通过Moran指数I的全局分析,发现创新要素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Moran散点图和LISA聚类表的局部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省域各个创新要素有着空间相关性的差异和不同的集聚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GWR,分析我国省域创新要素对创新产出的空间影响差异。结果表明,R&D经费支出对专利授权量有正相关性,绝大部分沿海省市的R&D经费支出(对数)估计系数值较大;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对专利授权量具有负相关性;其他变量的参数估计值都有正有负,其中,R&D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例(对数)的回归系数都不大;高等院校数对专利授权量的影响,新疆和内蒙古具有较大的正相关性,浙江、福建、江西、海南具有较大的负相关性。大多数省区技术合同项目数对专利授权量的影响具有正相关性,福建、广东和海南省除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重庆市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和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以期对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将重庆市301个示范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指数、空间自相关指数,得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示范点呈集聚分布且具有多中心核密度集聚特征;全局自相关Moran’s I指数的结果表明重庆市相邻区县间的示范点具有集聚的相似属性;局域自相关的LISA聚类显示,示范点多存在“低—低聚类”分布,主要在渝西地区;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示范点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能力较显著相关,但与旅游发展水平相关性较弱。最后在农业发展、产业融合、交通网络建设、旅游资源优化方面对重庆市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