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贾学锋 《经济师》2004,(12):57-57,59
文章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 ,其实质上就是探讨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宏观区域经济战略重点的转变与突破 ,从而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都能使资源的空间配置和利用最为有效 ,达到最大限度地发展我国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历史上,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各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改革至今,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党中央与时俱进地提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宏伟战略.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和创新进行总结和研究,对我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区域协调内涵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松 《经济经纬》2008,13(1):70-72
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非常强的非均衡依赖性,或者说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区域协调的本质是在产业关联紧密的基础上,通过区域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区域经济有序发展,达到市场机会公平的过程.非均衡发展一般受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市场作用和政府干预三种力量的影响.无论非均衡发展效应的好坏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还是哪一方面的作用,任何忽视区域协调内涵问题,而直接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措施,最终可能导致更坏的结果出现.  相似文献   

4.
非均衡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但是出使东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或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在,从而加剧了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城市化过程的复杂性与不和谐,因此本文提出了加快区域战略调整,让剩余劳动力大部分实行就地转移的思路,从而构建有利劳动力转移与农民融入城市化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非均衡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但是出使东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或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在,从而加剧了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城市化过程的复杂性与不和谐,因此本文提出了加快区域战略调整,让剩余劳动力大部分实行就地转移的思路,从而构建有利劳动力转移与农民融入城市化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宋战利 《经济师》2009,(6):267-268
发展战略是一个地区的顶层设计。正确的战略能为区域的经济建设带来活力和希望。河南是我国的传统农业区,在河南的经济发展中,要发挥比较优势,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由此带动全省经济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是区域发展的一种常态结构。如何在此种结构下,实现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整合发展,是一项挑战性的课题。通过珠江三角洲与省内邻区区域整合的案例分析,本文认为,在非均衡发展战略下,要实现区域整合发展,除了有效的政府干预外,建立有效的区域整合机制是实现区域整合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区域经济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历史原因入手,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进行分析。论述早期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忽视地区资源禀赋差异的“均衡发展战略”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造成的不良后果,分析改革开放后“梯度发展战略”的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强调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必要性。从制度环境与制度因素等方面分析地区差异扩大的原因,指出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存在问题,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点轴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董锁成 《经济地理》1995,15(2):12-17
非均衡系统协调发展模式在区域经济实践中的应用──以大福州地区为例董锁成(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100101)建国以来,我国生产力布局战略发生了两次大的变化。前五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投资的重点都是内陆地区,这对内地发展起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非均衡发展模式下构建区域公共服务差距产生的理论路径体系,并以义务教育为例进行实证检验:利用因子分析法测度我国省域公共服务发展得分差距,采用Tobit模型进行解释。结果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间财政关系对公共服务供给均存在正向效应,且前者大于后者,而公共支出成本差异对公共服务供给产生抑制作用,但属于客观条件。因此,在我国继续深化非均衡发展战略时期,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短期内可以采取转移支付、收支划分等调节地方政府财力的手段,但根本上还是要通过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来完成。  相似文献   

11.
金融生态是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同一经济调控政策、法律制度、信用环境下,我国东西部金融生态质量却存在严重非均衡。这不但对于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经济体系的均衡发展有着决定成败的作用。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地方政府行为扭曲和区域金融结构差异。因此,改善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金融结构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关系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宝玲 《经济问题》2007,332(4):109-111
发展区域经济,有利于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协调区域经济,有利于逐步消除由于非平衡战略所带来的区域不平衡发展,加强区域联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差异表现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探讨了在现有的经济形式下,从政策与体制等方面的分析,通过环境改善、政府职能转换及相应配套措施的实施,来缩小区域差异,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少协作、区域竞争力弱。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协同发展的体制与机制,才能推动和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此,应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协调机构,科学合理地明确京津冀各自的功能定位,调整现行财税制度、考核制度等制度安排,制定区域资源协同利用共享使用政策,促进区域要素合理流动,统筹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生态建设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魏后凯 《技术经济》2023,42(1):14-2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但比较而言,目前中国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发展不协调呈现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从空间角度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是城乡区域都要富裕,也即全域共富。在新形势下,应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作为主基调,加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统筹力度,寻求面向全域共富的战略新举措。要按照政策精细化、措施精准化的要求,重构国家区域政策的基本框架,研究制定欠发达地区发展政策,构建全国统一规范、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孙海燕 《经济地理》2007,27(3):362-36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协调成为区域发展中最为决定性的因素,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终目标,而其发展机制正是区域实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区域协调发展及机制研究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相关概念界定入手,将其定义为区域内部的和谐及与区域外部的共生。针对区域协调发展阶段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耦合性,将区域协调发展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将发展机制定义为一套从目标内容到实际操作的完善体系,具体包括根本目标、协调内容、协调主体、协调手段、协调程序等,探讨了三个阶段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Cane, sugar and ethanol production in Brazil has been divided between two major production regions, the Centre-South (CS) and the North-Northeast (NNE), which present very different productivity, and henceforth production costs. The CS average productivity is more than 72 tonnes of cane per hectare, while average productivity in the NNE is 49 tonnes per hectare.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establish interrelations between the cane agro-industry and other regional sectors and with the overall Brazilian economy. This framework was used to compare a demand impact upon regional cane production upon the regional and the overall Brazilian economy. An interregional input–output matrix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how regional demand impacts on both regional and overall Brazilian economies. Rasmussen–Hirschman indexes, together with a pure linkage index were used for the analysis. In addition, production multipliers, with and without considering endogenous family consumption were estim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positive demand impact upon the cane agro-industry produces a greater impact upon the NNE compared to the CS, considering income effects, indicating that cane production is more important for the NNE than for the CS. These results can be useful to establish priorities for development policies for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要完成国家赋予的重大任务,助力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京津冀地区应:突出比较优势,实现区域合理分工;重构区域功能,构筑空间新格局;完善交通网络,构筑交通支撑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海燕  王富喜 《经济地理》2008,28(6):928-931
文章从界定的区域协调发展概念入手,将自组织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相互依赖理论、竞争合作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依据,探讨了上述理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本质上是区域合作的一种方式,是避免同质旅游地恶性厮杀的必由之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此背景下,在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与旅游业发展水平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七城市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优势条件,提出亚圈层多边联动、区域定位的地域分工两大联动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