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1990-2010年我国中、东、西部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资源型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资源型产业集聚等因素对该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根据被解释变量的不同特征,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两种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资源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说明我国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东部地区并不明显;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全国总体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东、中、西部有所差别.(2)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在东部、中部和西部表现为依次减弱;在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产业集聚显著地“挤出”区域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0-2010年我国中、东、西部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资源型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资源型产业集聚等因素对该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根据被解释变量的不同特征,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两种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资源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说明我国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东部地区并不明显;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全国总体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东、中、西部有所差别。(2)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在东部、中部和西部表现为依次减弱;在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产业集聚显著地“挤出”区域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胡健  焦兵 《当代经济科学》2011,(4):11-15,124
本文选择我国西部石油天然气产业和煤炭产业为研究样本,对我国西部能源产业的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的累积循环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西部地区能源产业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着累积循环效应;②资源禀赋差异是我国西部能源产业集聚的首要影响因素,而技术溢出、劳动力集聚以及中间投入要素的集中也与能源产业的集聚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与新经济地理学派观点相一致;③西部地区能源产业集聚水平、竞争程度、专业化程度以及西部地区产业的分散化程度与其技术溢出水平显著相关。因此,只要构建好西部能源产业创新平台,就可以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与技术溢出之间的正反馈作用,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由能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进而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以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西部地区2000-2011的数据,运用经典计量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区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分析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中具有较好效果,相邻省域之间存在空间关联效应,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还发现产业转移、外商直接投资与创新强度对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有正相关关系,而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从金融发展、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角度对我国1985~2011年省份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整体而言,金融发展、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按照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分类估计得出,区域金融发展、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存在自东向西逐次递减的现象,而能源消费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最大,西部居中,中部最小。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1996-2010年我国GDP与REI数据对我国房地产投资与GDP之间进行了协整分析。结果表明,房地产投资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互为因果,但是在长期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二者之间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污染产业转移与中国西部地区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基于考虑环境因素的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算了2003—2015年中国西部11个省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情况,随后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污染产业转移以及其他因素对于西部地区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西部地区工业行业全要素增长率呈现递增趋势,但各个省份工业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技术进步是推动工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忽视环境因素低估了西部地区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增长率。另外,污染产业转移促进了西部地区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增长,环境治理投资、研发投入与西部地区工业生产率显著正相关,对外直接投资、国有企业占比与西部地区工业生产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当前可持续发展中日益凸显的能源供应、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文章在详细分析"环境-能源-经济"理论模型、能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复杂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全要素能源效率计算方法、面板数据处理方法,计算2006—2016年我国不同区域的全要素能源经济效率,比较分析能源经济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最后得出:我国总体来说能源和环境经济效率正在逐年增长,但地区差距依然非常明显,东部地区的表现最为理想,中部地区较为满意,而西部地区仍需投入巨大精力改善。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人口结构视角,揭示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失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再以2003—2014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纳入空间效应后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并估计了人口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各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相关性,且这种空间依赖性不断加强;劳动年龄人口、城镇人口以及中专以上学历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失业人口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文章从人口扶贫、人口政策调整、人力资本投资、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邓晓飞  冯海波 《产经评论》2013,4(4):132-141
论文基于中国31个省、区、市2004-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依赖的经济增长方式、财政增收计划机制与财政收入刚性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小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从东部地区到中部地区再到西部地区,地区经济增长依赖地方政府投资拉动的程度递增;(2)经济增长、财政增收计划机制对财政收入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影响,而且,从东部地区到中部地区再到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依赖性递减,而对财政增收计划机制的依赖性递增。为保证经济和财政收入长期可持续的快速增长,要转变依赖政府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更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和逐步实现财政增收计划机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本文在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编制能源投入占用产出表和建立投入占用产出投资效应分析模型,对在西部地区不同能耗行业投资所带来的效应进行定量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对低能耗产业的投资在带领GDP和就业的增长的同时可以降低单位GDP能耗.本文的研究扩充了投入占用产出理论研究,获得的定量分析结果可为西部投资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碳排放强度将2010~2014年的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为高碳地区和低碳地区两组,分别采用面板VAR模型,通过运用脉冲响应、方差分解、Granger因果检验比较分析两组面板数据中的"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额—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显示:(1)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额、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分组中存在显著差异;(2)两组中进出口贸易额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3)低碳地区的经济增速与能源消费强度存在双向因果关系;(4)高碳地区的贸易额增速与能源消费强度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这一结果表明两类地区应当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以促进经济增长,低碳地区应当节能减排、发展经济以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高碳地区则应注重提高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降低能源消费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以夜间灯光数据表征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投入产出表测算地区产业融合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融合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产业融合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U型影响,产业融合初期可能存在"服务化困境",随着产业融合深化,将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同时,这种空间性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细分生产性服务行业之间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1986-2003),运用有关面板数据协整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东西部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东西部地区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较之西部地区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增长效应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存在区域差异.全国、东部以及中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大于全国和中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要远远小于其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6—2015年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但过度集聚会对周边地区经济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在东、西部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中、西部的本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在中部地区存在负面空间溢出效应。此外,人力资本投资、基础设施改善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也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城市、省份、区域三个层面对我国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金融集聚的空间特性十分显著,金融资源会加速向中心城市、金融中心或沿海省份、东部地区集聚;在不同省份,经济增长与金融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相邻省份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不同区域间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集聚程度高的地区能够对周边区域形成较强的辐射和带动;在区域发展过程中,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依赖性会引发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理论,本文运用中国2002-2007年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地区经济复杂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复杂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复杂度对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均起着重要作用,但对各地区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东中部地区,经济复杂度的影响更大,而对西部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这些结论不受控制变量和内生性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考虑到空间自相关在人口分布和经济增长中存在的普遍性,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地区溢出模型,在理论上纳入空间因素,在实证上应用消除空间依赖性的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人口分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主要结论有:(1)空间自相关检验显示,人口密度和经济增长都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证实人口分布对经济增长既有集聚效应也有拥挤效应,理论上两者存在倒"U"型关系;(3)通过全球126个国家1992—2012年空间面板数据验证了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倒"U"型的关系。(4)本文弥补了既有研究缺乏空间视角、忽视空间自相关性而结论有失严谨的不足;未来相关研究中,应该多加考虑空间计量方法,发挥地理和空间视角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2004—2013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偏微分方法比较分析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环保投资对就业规模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各省环保投资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一个省的环保投资水平受到邻近省份环保投资水平的影响;环保投资对省域内的就业规模具有正向影响;东部地区关于环保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中部、西部地区的并不显著。根据分析结果,政府应该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加强地区之间的环保合作以及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