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通过宪法及四次宪法修正案宣示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物权法的制定实现了宪法原则,从下位法的角度界定产权内涵,完善了民营经济法律保护框架,也为民营经济平等法律地位的保障提供了最直接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昭 《现代财经》2005,25(4):76-80
我国公民个人财产状况的诸多变化,引发了异常强烈的财产权利要求。“保护私产入宪”是完善保护私有财产法律制度的根本性举措。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其他法律,特别是行政法、民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3.
刘小丽 《经济师》2004,(8):280-280
尽管第四次宪法修改已明确指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但保护私有财产并不就此拉下帷幕。要在政策上、法律上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对保护私有财产进行充分认识 ,并注意在保护的过程中处理好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属于民法,而民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对权利人的权利实行平等保护.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意味着要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相关法律法规也明确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进一步加强对物权法相关条款的解读,对于正确行使和履行相关法律权利和义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7年我国出台《物权法》,遭到了高票反对.2012年的四川彭州乌木案的判决更是让人发现我国对于私有财产保护的欠妥之处.本文将从乌木案切入,分析我国物权法存在的意义、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对财产权的平等保护体现为严格意义上的"形式平等"原则,即物权法通过所提供的一系列平等适用的规则,保障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成员能通过物权法获得法律上明确的预期,并由此调整和规划市场行为。"形式平等"原则是市场经济下法律对平等最佳的保护方式,我国二十多年民事立法工作的发展轨道也印证了向"形式平等"回归的立法趋势。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的出台是中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是中国法治建设二十年的优秀成果,本文旨在从法治的视角看待物权法的立法过程,明确物权法立法所体现的法治意义。物权法依据宪法而立法,是中国民主立法的一次巨大胜利,坚持平等保护原则,这是物权法对法治的贡献,同时也只有在法治的时代背景下才有民主立法的物权法。  相似文献   

8.
保护私有财产写入宪法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就私有财产入宪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落实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住房权是指公民获得可负担得起的适宜于人类居住的,有良好的物质和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具有安全、健康、尊严,并不受歧视的住房的权利。目前房价高企,保障性住房不足,非法驱逐现象普遍,公民的住房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从宪法的角度而言,我国现行房地产制度违背了法律保留原则、制度性保障原则、平等保护原则、正当程序原则等诸多宪法原则,亟待完善。为了保障公民的住房权,我国应及时出台保障公民住房权的基本法律,重构土地交易制度、公积金制度,恢复单位集资建房、支持公民合作建房,建立非法建筑的权益保障制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李戈 《生产力研究》2012,(10):18-2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不断壮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私营经济也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风采与活力。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却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社会上资本避难、强制拆迁的行为屡有发生。有人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私有财产本身不应存在,也就不对其加以关注。其实不然,在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候,生产力尚不足以创造出消灭私有财产的物质、精神财富,而私营经济反而对我国市场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私有财产加以保护,以使得该类经济能够好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文章以该角度为契机,从宪法视野出发,探寻我国现行法律的缺失,以期能更好地保障公民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1.
一、保护私有财产太重要了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见,最早是在1993年,由于光远、杜润生同志提出来的.我认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带有基础性的意义,因此也写文章呼吁在修改宪法时,明确地写上"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的字样.近些年来,在"两会"期间,萧灼基同志和全国工商联等在正式发言和提案中,同样提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建议,获得许多人的赞成.至于许多私营企业家,更是一再呼吁保护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范围内已有140多个国家宪法和国际公约将其列入其中,使得任何公民个人都能够切实地、平等地获得司法救济和保护,真正地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性平等。由于在立法、服务体系及经费等方面存在缺陷,阻碍了中国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在研究中国民事法律援助制度价值的基础上,对中国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及欠缺加以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对中国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立法及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资讯     
中国非公经济再传利好,官方拟细化私产入宪近日,国务院表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一些专家认为,这是国家从政策层面对私有财产入宪(2004年《宪法》)这一制度的强调和细化。1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目前,《若干意见》尚在最后完善中,可能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前夕全文公布。据了解,电信、民航、电力、煤炭、银行、旅游等行业均有可能放开准入限制,国有、民营、外资…  相似文献   

14.
封面秀     
Economist 2007-3-10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今天要做到名副其实实在是个问题。中国有一个繁荣强大的私营经济,私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这对共产党坚持的意识形态来说无疑是一个矛盾。因此,此次中国人大通过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平等保护的物权法引起了不同寻常的争议。  相似文献   

15.
郭郦 《经济研究导刊》2007,(10):126-128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提出的社会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构建和谐社会决定了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制定物权法是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的需要,是保障社会充满活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物权法上的"平等对待"与"一体保护"准则,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要求,也是社会和谐的要求,物权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就是"定分"与"息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商业言论是否得到宪法保护及应得到何种程度的保护,对此学术界存有较大的争议。以商业言论的典型表现广告自由表达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法律地位、特征、价值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商业言论不但受宪法保护,而且具有与政治言论平等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7.
企业诚信危机及其治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省伟 《经济学家》2004,(3):119-121
一、我国企业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诚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权制度方面的缺陷。产权不清,人们就无法对自己的行为承当责任,也不可能从企业的信誉获利,自然就没有必要讲信誉。我国尽管进行了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但支撑市场经济的私人产权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尽管我国对私有财产已经开始在法律上承认并予以保护,但目前的保护力度不够,特别是以前在我国的宪法中还没有明确写入保护私有财产的条款。目前在有关我国修宪的讨论中,已提出在宪法中写入保…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一部法律草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一般就会付诸表决。但是,物权法草案却在反复修改后进入五年来的第八次审议。这是全国人大立法史上第一部进入八审的法律草案,也是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有人说,《物权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财产支配领域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健全,广大人民群众将是《物权法》的最大受益者。法学专家王轶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大到一间房子,小到一针一线,都是《物权法》调整的对象。"王轶谈到,《物权法》通俗地说,就是财产法,财产权的法。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同样受到《物权法》保护。  相似文献   

19.
保护私有财产权是宪法的一项基本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宪法保护财产权的原则却缺少研究。文章在论述了保护财产权的宪政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了财产权保护的宪法原则:财产权权属明确原则;财产权保障原则;财产权有限原则和财产权救济原则。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法理、现实以及党和国家倡导的理念、要实现的愿景,论述了目前集体土地制度出现的种种问题。文章提出,《物权法》对国家、集体、私人物权的平等保护原则,更加凸显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认为在《宪法》和《物权法》框架内,实行渐进式改革是能够实现的:通过强化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使之物权化;通过界定"公共利益",处理好征用和买卖公正的关系;通过"收益平衡"解决农用地转让中,因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产生的收益差距。并从理论上验证了这一新的制度设计可以彻底解决目前已经出现的,包括"小产权"在内的各种突出问题,以及可能新产生的矛盾;也回答了"土地换社保"问题,土地私有化并非正确选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