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几年,在接受采访和演讲时,宋柯总有一个习惯,事先声明自己的身份"我是一个商人,千万别叫我著名音乐人." 作为北京太合麦田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宋柯很满意自己的商人身份,"国内很多人都不愿意被人称呼为商人,可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身份,我喜欢当商人."  相似文献   

2.
企业加入因特网的18个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加入因特网具有很多的好处,突出有以下18个作用。 一、可以迅速树立企业形象现在,全世界使用Web的企业日益增多,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不应忽略这些用户的存在。为了成为这个人群中的一员并且希望为他们提供服务,你需要在Web上宣传你自己,因为你必须清楚如果你不这样做,你的竞争者也会这样做。 二、可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联络与接触 你想认识的是许多聪明的商人。你或许可以象一个商人说的那样,在一次偶然的会面中互换名片而做成一笔生意。但如果你把名片分发给几千个人,那么就会有上百万的潜在用户和合作伙伴知道你是…  相似文献   

3.
大海 《大陆桥视野》2005,(10):63-64
在莫斯科,集装箱市场是华商最为集中的地方,在这个俄罗斯乃至东欧最大的贸易市场上,上万名中国商人在这里兢兢业业地打理着他们的生意。如果一个不熟悉市场布局的人闯进来,一定会在这个方圆十几里、近10万个摊位的“大迷宫”里转向。然而,若想找到新ACT唐人街市场中方总经理孔小虎的办公室,每一个被问到的中国人都会给你既热情又准确的指点。的确,在集装箱市场,有几个中国人不知道孔小虎呢?  相似文献   

4.
内心挣扎     
<正>如果一个人在追求正义、为人行善时会有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那这个社会一定是个缺乏道德秩序的社会;如果一个人在撒谎行骗、见死不救时不再经历内心的挣扎,那这个社会则可能是一个丧失了道德底线的社会;如果一个人在坚持崇高、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时反而会被别人认为愚蠢,那这个社会就到了价值体系彻底崩溃的边缘。与此同理,一个企业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思是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战必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彼”主要是指企业经营环境的各种因素和内部向外发出的各种信息在各方面引起的反响,包括竞争对手的各种资料以及与竞争相关的国家政治、经济、市场、供应渠道等情  相似文献   

6.
提到“商人”,人们往往联想到过去的商店老板,或是交易场上的生意人。其实,在商品经济时代,不仅第三产业有众多的商人,第一、第二产业也有许许多多的商人。从广义上讲,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人们,都应称之为商人。企业以市场为舞台,厂长就是商人。如果一个厂长只懂得产品的生产过程管理,而不精于将产品推向市场,那么他的产品就转换不成商品,形不成价值,这个厂长就不算是称职的厂长,更称不上是商人。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已逐步走向市场,“商人”的概  相似文献   

7.
李光星 《资本市场》2006,(10):62-63
<正>商业模式是使产品服务脱胎于计划书而形成盈利能力的"变速箱"。与产品服务相匹配的商业模式.可以使产品服务既惠及更多的客户,又可以实现很好的收益.使企业得到健康快速的成长;而如果二者不相匹配.则不仅损害客户利益,还将使企业过早地触及发展的"天花板"。  相似文献   

8.
企业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有关企业内部新近发生的事件的新闻报道.既然是新闻就遵循着新闻的共性.而企业新闻又具有三个特性:工作性、综合性和专业性,如果稍不注意写作手法的运用、形式的创新,写出的新闻报道就难免既枯燥又缺乏实用价值.连串的数字、晦涩的行业术语、空泛的套话,给人相距甚远之感的同时也让人读起来味同嚼蜡.因此有老记者说,企业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9.
民国初年,福建地方流行起风水之说,衍生出久停不葬的习俗,这既违背礼俗,又严重污染了环境,带来了极坏的社会影响。晋江旅菲华侨商人黄秀烺毅然起而一呼,他站在俯瞰中西文化的立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做出了坚定的维护,确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此案例显示商人在闽南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商人倡导恢复古礼既具有经济上的优势,易于成事,也能引起众多官绅的呼应,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0.
在对个人所得税征免标准的界定上,笔者认为应采用“中性”原则,即对个人所得税征与免的规定既不影响企业内部正常的财务分配制度和政策,也不影响个人劳动效率的发挥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具体标准如下:1.实际移出标准。即不论企业对个人采取何种内部分配方式与政策,只要应分配给个人的收入或取得收入的权利仍留在企业内部,并没有以现金或实物方式发放给个人,均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反之,如果收入或权利以现金或实物方式移出企业,转移给了个人,则应征收个人所得税。采用实际移出标准,既便于税务部门进行实际操作,又不影响企业分配制度的创新与实施。  相似文献   

11.
徐虹 《技术经济》2004,23(10):23-24
<正>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更进一步说,企业是市场中的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周其仁,1996)。在企业契约中,既通过对剩余索取权的安排来界定组成企业的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相对地位,又规定和约束了员工与企业的行业与责任。但是,企业这组契约又是不完全的,它不可能无所不包,有些条款要留到事后进行谈判,有些条款则是由员工与企业共同感知,后者正是"心理契约"所要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经济纵横》2008,(11):31-38
有人和我说这是一场政治,我不相信,我错了! 有人和我说这里会有阴谋,我不相信,我又错了! 有人和我说现在这里已经不是靠实力说话了,我认为这很可笑,“一个企业和一个人如果不靠实力生存那要靠什么呢?”,而结果却证明我自己是多么的可笑!  相似文献   

13.
孙婧 《商周刊》2012,(17):58-59
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一个聪明勤奋的人,又遇到了较好的机遇,大部分都能为自己积累可观的财富,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但一个聪明勤奋的人,想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一个像联想电脑、汇源果汁那样的知名品牌,他要付出的可能会超乎自己的想像。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既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又负责销售管理,这在一般的企业并不多见,而上海房屋销售集团有限公司人事和销售总监严安却正好集这两个角色于一身。严安在主营业务为房屋销售代理的上房集团也算是创业元老了。2000年,她从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位转型到上房集团做人力资源总监,当时老板对她的要求就是:如果不了解整个生产线是如何运转的、如果不能理解一线员工的需求,就做不了这个岗位。为此,严安最初2年一直在跟业务,弥补欠缺的房地产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5.
企业失败六大教训1、不了解自己的长处:最高经营者不但不了解享业的最基本R况,甚至对自己公司的核心技术和长处也不清楚。2、预则能力不足:对前景预测能力不足和最高经营者缺乏想象力是企业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3、盲目扩张事业:根本没有一个对事业前景的展望,而...  相似文献   

16.
论矿产资源竞争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矿产资源竞争力的概念竞争力是企业或企业家们在各种环境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 ,这种能力既产生于企业内部效率 ,又取决于国内、国际和部门的环境。竞争力研究的重点是受环境左右而形成的竞争力 ,也就是探讨外部环境或经济体制对企业形成竞争力的作用程度。如果一个国企业不能够对国内、国际和部门环境做出灵活反应 ,那也就无所谓其竞争力。反过来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不能为企业提供或创造有利的环境 ,那么竞争力也无从谈起。矿产资源竞争力是指将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所谓矿产资源优势是指所…  相似文献   

17.
颜廷标 《经济论坛》1995,(23):33-34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 公司治理结构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而产生的。最初的企业是业主制企业。业主制企业只有一个产权所有者,它是业主个人的财产,企业也由业主自己直接经营。从责权利方面讲,业主享有该企业的全部权力(包括经营决策权、剩余索取权、处置权等)。同时,对企业的债务负有完全责任。如果经营失败,则由业主自己承担风险。出现资不抵债,业主还要用自己的家财来抵偿。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一些企业中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一身两栖”现象。所谓“一身两栖”,指一个人既在企业谋职,又利用工作之便,在厂外搞自己的生产经营,成为跨所有制与经济成分的“两栖人”。据笔者对苏北某乡镇近40家工业企业的专项调查,情况表明,300多名经营层人员中...  相似文献   

19.
了解日本人的生意佬说:和日本商人交朋友,或是做生意,都“真的要有一套”。日本人坚信“优胜劣败”的道理,他们不会同情弱者;但如果你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并能拿出一套实际可行的办法,则他们也乐意提供最大的协助。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深入和行政管理体制由指令性向指导性的转变,在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这样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管理部门对某种事务的管理有一个指导性的法律或规范;企业(泛指一切接受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各类机构,如企事业单位,各类评估咨询机构等)按照这个法规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编制一份技术文件,并送交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对技术文件进行审查,如果对技术文件所反应的企业的情况表示满意,则该技术文件通过,企业可进行相应的行动或获得某种资格;如果管理部门不满意,则该技术文件不能通过,企业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自己目前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