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任刚 《技术经济》2020,39(4):39-52
运用中国283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普惠金融、互联网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及因果关系。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正向显著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互联网发展具有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这两种效应具有阶段特征和区域异质性。普惠金融借助互联网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和网络溢出效应。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金融是现阶段中国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6—2019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了科技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而积极的政策效果。机制分析表明,科技金融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以及资源配置效应两种路径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在区位条件优越、人力资本水平良好以及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上述研究为科技金融的评估提供了产业结构方面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并从该政策未来的进一步推广以及因地施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2017年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我国家庭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的影响。本文借助2013年“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带来的政策冲击构建工具变量,采用面板工具变量模型识别互联网使用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促进了家庭对正规金融产品的投资,金融素养在二者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互联网使用还有助于缩小我国城乡家庭在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方面的差距。本文为改善我国家庭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系统GMM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各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对R&D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科技金融对R&D资本存量和TFP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门槛效应,当科技金融指数高于门槛值时,科技金融对R&D资本存量和TFP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政策指示,进一步研究发现:发展互联网金融有利于科技金融促进R&D资本存量和TFP;传统金融越发达,科技金融对R&D资本存量和TFP的促进作用越大;民间资本越发达,科技金融对R&D资本存量和TFP的促进作用越大;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利于科技金融促进R&D资本存量和TFP;加强专利保护,有利于科技金融促进R&D资本存量和TFP。  相似文献   

5.
四大核心技术深化金融发展,科技与金融交叉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需从动态层面研究其互动机制。基于1998—2016年长江经济带省际面板数据,采用PVAR动态模型对全流域、分区域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变量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互动关系显著,但互动机制在各流域有所差别,且均未形成长效机制。从控制变量贡献看,下游地区金融和科技具有较强的惯性效应;中游地区二者受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作用较为显著;上游地区科技与金融发展部分得益于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持续性投入。进一步指出,科技赋能金融,金融服务科技是长江经济带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普惠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戴志敏  罗燕 《技术经济》2016,(5):118-123
基于2000—2014年中国中部地区六省以及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对中国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交互项对城镇化具有阻碍作用,两者发展不协调;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城镇化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推动中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郭峰 《财经研究》2015,(8):4-18
过去十余年中国金融中介扩张的速度非常引人注目,文章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土地资本化角度对此进行了解读.文章基于不同的模型设定——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以及不同的工具变量策略——滞后期工具变量、外部工具变量以及动态面板模型设定下内部工具变量和外部工具变量的组合,控制了有关变量的内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均收入和其他反映中国省际经济差异的重要特征,以及有效解决有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之后,土地资本化显著促进了我国省际金融中介的扩张.中国式土地供给不仅具有“土地财政”效应,还存在宏观资本金融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双碳”目标约束和金融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研究金融科技的碳减排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我国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科技的减排作用与绿色政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可以降低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且呈显著的地域异质性,该结论在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金融科技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助力城市减排;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政策的试点与环境目标的约束均对金融科技的减排作用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以上结论为如何利用金融科技与政策工具服务“双碳”目标、推进节能减排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1—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出发,实证探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在经过工具变量法、更换计量模型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产业结构升级是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城市碳排放效率的重要传导机制;借助面板门限模型检验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产业结构门限特征。据此,应持续深化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建立差异化碳减排机制、统筹兼顾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  相似文献   

10.
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作为经济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协同绿色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借助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通过协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揭示,在市场中介组织发育水平、创新创业能力与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地区协同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在空间效应下依旧成立。因此,建立区域金融发展协同机制,注重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静态面板模型、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采用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在5%的水平上对工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正向效应。由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可知,“互联网+”既可以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也可以通过绿色发展这一传导机制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依然成立。据此,建议加强“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工业企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促进工业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就业效应,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金融规模门槛效应。实证研究表明:清洁能源发展对总体就业规模有促进作用,对传统能源行业就业规模有负向作用,并且在不同清洁能源产量地区的就业影响存在异质性;以金融规模为门槛变量时,研究发现金融规模的提高,促使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对总体就业规模的提升作用显著提高,对传统能源行业就业规模的冲击作用有所下降;从区域角度来看,清洁能源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表现在清洁能源发展对东西部地区总体就业规模有正向作用,对中部地区则为负向作用。基于此,从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金融部门提高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因地施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充分发挥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在就业创造和能源结构优化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普惠金融能降低多种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加速生产要素在行业间的分配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而影响着经济增长。基于此,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是否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是否存在中介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发现:(1)信息服务成本高于冰山交易成本时,就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地区分工,当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消费占比充足时,数字普惠金融部门逐步向外围地区部分分散,形成新的产业结构;(2)劳动力流动是数字普惠金融发挥作用的有效中介渠道。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劳动力流动产生间接影响,从而提高产业结构优化效率;(3)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能够对本地产生促进作用,但短期内对周边地区作用不甚显著。研究结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为转型和升级制造业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林婷  陈浩伟  钟昌标 《生产力研究》2023,(3):31-35+108+161
在深化对外开放以及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利用2011—2020年我国城市面板数据探究外商直接投资、数字普惠金融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数量、质量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数量规模的作用效应大于质量的作用效应;(2)数字普惠金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效应起着正向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所起的调节作用大于数字化程度;(3)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优化升级的效应在老龄化程度高、政府财力大的地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2010-2018年245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对绿色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从传导机制看,金融科技通过推动供给侧绿色技术创新动能和需求侧产业结构升级动能进而促进绿色发展。从地理结构看,金融科技中心溢出和地方金融科技集聚均能促进绿色发展,随着各城市与中心城市距离的增加,金融科技中心溢出和地方金融科技集聚对绿色发展的作用存在替代关系。从区域上看,金融科技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最强,中部稍次,西部最弱。从内部渠道看,金融科技通过降低排放消耗和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绿色发展。从外部环境看,环境监管和金融监管处于动态中性有助于金融科技促进绿色发展。本文为高质量实现金融科技赋能绿色发展,完成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发展动能依靠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新阶段,制度基础是否为新动能提供了有效激励?基于2009—2016年中国内地省际数据,采用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市场化、政府创新扶持、技术市场发育、金融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等5个制度因素对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市场和政府对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作用并不是非此即彼,加速市场化进程和加大政府创新扶持均会产生显著促进作用;②促进技术市场发育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③以贷款余额表示的金融发展并未对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性影响,表明存在金融错配,金融资本并未有效进入创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各省(市、区)的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效应,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各省(市、区)的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持续增大,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绿色金融显著地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在产业结构升级约束下,存在单门槛非线性影响;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中国应该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增加绿色工艺生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应对环境恶化,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措施之一,绿色信贷近年来发展迅速。理论方面,研究提出绿色信贷主要通过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优化、绿色技术创新和信号传递四种效应降低地区碳排放强度。实证方面,基于国内29个省域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了绿色信贷对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效果,并分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研究了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整体上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相比中西部地区,绿色信贷在东部地区的节能减排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7—2017年我国30个省市(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我国生态效率,同时运用熵权法测度我国科技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科技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及其交互作用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明显,且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金融在产业结构的调节下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庄婷婷 《海洋经济》2020,10(4):1-12
基于我国沿海地区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金融深化、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三者关系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回归数据表明海洋经济中,金融发展水平对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技术进步则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其次,通过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可见三者相互影响的关系存在长效机制;最后,通过方差分解发现,三者都存在较强的自我强化机制,但其对另外两者的贡献率都偏低。因此在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调整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建立金融支持的长效机制,企业要加强科研创新,以技术进步拉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在海洋经济中建立起三者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