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产业梯度转移。聊城市要做好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工作,就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竞争意识抢抓产业梯度转移机遇;以大开放大招商的方式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以完善的配套设施吸纳产业梯度转移;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承载产业梯度转移;以打造精品环境为宗旨服务产业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2.
有关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和转出地环境影响的研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分析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评估、分析示范区建立对承接地和转出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实证得出结论: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对承接地(皖江区域)的环境影响显著为正,而对主要转出地(长三角地区)的环境影响部分显著为正。因此,实施产业转移并不一定会使承接地的环境恶化,只要加强转移进入门槛和环境管制,承接地和转出地通过科学有效的产业转移可以实现环境“双赢”。  相似文献   

3.
重点开发区域是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的重要区域,以广西的省级重点开发区——梧州市为例,通过对梧州市2006—2009年招商引资的数据分析发现:梧州市承接转移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承接产业转移与地方资源禀赋相关性强,产业转移来源地以广东、广西和福建为主,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进一步分析认为:东部地区生产成本上升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推力因素,较为宽松的资源环境压力和地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是梧州产业集聚的拉力因素,开放程度提高与资源依赖性增强、以及廉价的运输成本使得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和集聚成为可能。寻找企业最小综合成本的区位是我国现阶段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因此,重点开发区域产业集聚是地域功能属性、综合成本和产业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研究表明,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取决于产业转移质量和接收地的产业承接能力.由于西部地区承接的国际产业主要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域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进而导致区域产业转移显著地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国际产业转移则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当考虑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后,随着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增强,产业转移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相对于区域产业转移,人力资本积累更能强化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作用.  相似文献   

5.
产业承接与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推进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承接与转移的条件:一是有相应的区位优势;二是有突出的资源优势;三是组织与分工、市场差异化和环境有利于成本优势.当前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拉开了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的大幕,而产业承接却是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争相竞争的资源.云南具备产业承接的比较优势,同时也具有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抓住承接和转移的机遇,能够加速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产品构成、技术构成和市场构成的提升,增强竞争实力,加快云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雯  何劲 《经济研究导刊》2012,(13):197-198
随着中国东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的逐渐消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优势逐渐凸显,中国进入了产业结构优化的集中调整期。提出并分析了影响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资源禀赋、交通运输、产业基础等,指出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避免的三个误区,建议中西部地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杜绝一哄而上。  相似文献   

7.
在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辐射效应"和向内地的梯度转移效应越来越显著,而东北三省正在成为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重点承接地。本文结合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政策,描述了东北三省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对东北三省承接加工贸易转移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到制约东北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因素,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从定量角度分析高技术产业相对转移规模和转移特征,并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产业转移能否提升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通过何种路径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总体呈现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并在局部地区存在梯度转移特征,不同子行业转移和集聚趋势存在显著差异;产业转移能显著提升承接地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产业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存在行业异质性,各行业产业转入对纯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显著,说明产业转移主要通过纯技术效率促进承接地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产业梯度转移的深入实施,污染转移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承接产业转移,虽然能极大地促进承接地的经济发展,但伴随着一些产业转移的污染转移也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鉴于此,在我国要实现原料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警惕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环境倾销",也要注意国内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转移,为原料药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上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伴随高速经济发展而来的环境恶化、资源耗竭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不但降低了当代人的生活水平,而且也削弱了后代人生存发展的能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理论,是过度使用环境,遭到环境报复以后,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而得出的经验总结。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波污染密集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产业转移浪潮。一方面,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承接地需要通过承接产业以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正视污染密集产业进入带来的环境等负面效应。文章从污染密集产业承接地的角度,基于环境与经济运行的物质平衡系统,结合环境容量约束来分析污染密集产业转移承接地的环境效应,并提出承接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三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企业是产业转移的主体,企业规模分布具有异质性,不同规模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对外转移能力和转移规律:大中型企业充当着区域产业转移的主导和先锋,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又存在着彼此依赖的关系。通过对东部与中部的产业转移进行考察和分析发现,中部的大、中型企业数的增长确实受到东部大、中型企业数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显著影响,但对中部经济增长贡献更大的仍是小型企业,这实际上是大中型企业转移带来的引致效应。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中,要重视通过大中型企业的转入促进小型企业的扩张和创生。  相似文献   

12.
东莞市作为珠三角的经济先发地区,外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强大。随着广东省产业转移战略的铺开,东莞产业发展的资源瓶颈效应和落后产业转移需求也很大,实施产业转移战略迫在眉睫。但是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东莞经济系统及产业转移战略造成了一定的外部冲击。在这种经济环境和固有的制度背景下,产业转移战略在经济先发地区应该如何推进?本文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的东莞市为例,分析经济先发地区推动产业转移的成效与不足,从而为产业转移这种产业政策的学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素材。  相似文献   

13.
东莞市作为珠三角的经济先发地区,外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强大。随着广东省产业转移战略的铺开,东莞产业发展的资源瓶颈效应和落后产业转移需求也很大,实施产业转移战略迫在眉睫。但是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东莞经济系统及产业转移战略造成了一定的外部冲击。在这种经济环境和固有的制度背景下,产业转移战略在经济先发地区应该如何推进?本文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的东莞市为例,分析经济先发地区推动产业转移的成效与不足,从而为产业转移这种产业政策的学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素材。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区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区际产业转移显著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但是短期内抑制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分区域的结果说明,区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暂不显著,区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产生显著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关于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古典到新古典区位理论再到"新经济地理理论",运输成本成为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研究的决定性变量。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运输成本又通过改变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和离心力进一步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通过构建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深入分析基于运输成本变量的大珠三角产业转移机理,指出港珠澳大桥必将成为发达地区和国家产业转移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6.
安苑  宋凌云 《财经研究》2016,(2):108-120
文章基于产业间关系视角,考察了财政结构性调整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产业间财政结构性调整显著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并促使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其主要机制在于财税资源在产业间的差异性配置,及其向更加依赖外部融资的产业部门倾斜。财政结构性调整的绩效受制于制度和市场化水平的约束而呈现出异质性,表现为:基于所受制度约束的差异,补贴结构性调整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显著弱于税收结构性调整;基于市场化水平的差异,财政结构性调整对产业结构调整幅度的影响存在西高东低的地区差异,而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则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2年7月我国环境保护部公布的重点环境整治行业信息数据及2001—2010年《浙江统计数据》,对浙江省城乡工业污染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动因进行系统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绝大部分重点污染企业都分布在乡村,且呈分散独立经营状态,这增加了工业污染源整治的难度;政府对乡村地区的环保投入较少,导致城乡工业污染转移态势加剧、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以污染密集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与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污染天堂效应是浙江城乡工业污染转移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transfer activities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inese industrial firms. It is based on a recent nationwide survey covering 2334 Chinese industrial firms.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transfer on their innovative performance was analyzed for all the responded firms and similar analyses also addressed the issue from perspectives of general industrial firms versus high-tech firms, and large firms versus small and medium firms. Several critical type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ctivities were identified and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s were discussed along with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could not be boosted substantially merely through the acquisition of key equipment and apparatus from abroad. The findings also suggested that Chinese firms should develop their technological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transformative capacity, and foster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communications among trading partners. Moreover, it would be crucial for Chinese firms to stress the nurturing of indigenous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so as to sustain thei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9.
王灵  韩东林 《技术经济》2011,30(8):51-57
利用2009年安徽省制造业各行业的数据,应用突变级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安徽省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安徽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较高,轻纺工业和原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提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下,提高制造业各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是安徽省"十二五"期间全面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关键途径,也是实现安徽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回顾中美贸易发展和有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外国对华产业转移和美国对外产业转移的事实,本文发现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由经济全球化所引起的国家间比较优势动态转变所造成的,是国际分工主导下国际产业转移的必然结果。美国对外产业转移和外国对华产业转移促成了中国对美的巨额贸易顺差,只要产业转移趋势依然存在且美国不调整其经济结构,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局面就难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