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彩霞 《经济论坛》2011,(9):149-150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现象严重,商业银行倾向于为大型企业融资,而中小企业却很难获得信贷资金支持。企业规模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信贷市场在我国资金配置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通过信贷市场来完成,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此,本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配给与企业规模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支持近年来虽有很大提高,但信贷配给问题依然存在.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企业投资收益水平和收益波动幅度等特征对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说,并利用经验研究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显示,银行的信贷支持会随着企业收益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利润波动幅度的增加而下降,企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的提升有利于增加银行信贷支持,上市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受到信贷歧视.  相似文献   

3.
金融供应链为商业银行突破传统信贷配给技术提供了机遇。本文从供应链关系结构中企业融资改进的机会分析入手,剖析了金融供应链下银行内生性改进信贷配给行为的条件,提出金融供应链之所以为银行改善信贷配给提供了一种创新渠道,是因为其在供应链企业之间存在隐含担保,并从理论机理与实践经验两方面验证了银行信贷配给改进的实施机会。  相似文献   

4.
小企业融资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本综述主要围绕小企业融资需求、信贷配给及宏观经济政策冲击三方面的内容展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所有者个人与企业的高度融合决定了小企业融资需求与传统理论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距 ,信贷配给问题在小企业当中表现突出。但也有观点认为 ,引入决定企业存活的真正因素———人力资本之后 ,新建企业并不存在信贷配给 ,这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开启了新的思路。最后 ,由于小企业受宏观政策变化的影响较大 ,也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以达到不同规模企业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郭艳 《经济问题》2007,(7):109-111
主要分析了技术创新企业利用向商业银行贷款这种传统融资渠道时所遇到的限制和困难,并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进行了探讨,指出由于技术创新企业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无法提供有效担保等情形,商业银行在支持技术创新方面的效率并不高.  相似文献   

6.
由于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以及道德风险的存在,信贷配给一直存在着.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理的加强,我国的信贷市场也逐渐走向规范,因而信贷市场也出现了信贷配给现象.这种信贷配给主要针对这资产质量差、风险高的中小企业.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采取相关措施,减少信贷配给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带来的障碍,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资金信贷条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设计纳入抵押品价值、抵押清算交易成本、银行审查成本等因素的银行信贷决策模型,分析得出:由于借款企业产权不明晰、信贷利率受管制等,信贷抵押很难成为有效的信号传递,容易形成混同均衡;较高的抵押清算成本降低了抵押品价值的信号作用。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非竞争性信贷市场信贷配给是银行理性行为的结果,这样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配给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其向银行融资困难。最后,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亮  沈坤荣  周菲 《金融评论》2021,13(2):12-30
影子银行是信贷配给条件下民营企业融资的代偿性制度安排,治理影子银行风险将导致民营企业融资约束进一步收紧.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信贷配给强度"的DSGE模型,提出信贷配给强度是驱动影子规模变动的重要动因,金融监管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程度受信贷配给强度影响,治理信贷配给问题可以缓解金融监管与民营企业融资间的政策冲突,并在长期内实现影子银行的自我抑制."十四五"时期应以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为契机,探索纠正信贷配给的制度化政策框架;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体系,搭建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供给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9.
均衡信贷配给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贷配给是信贷市场摩擦的具体表现之一,它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个人在现行利率条件下获得的贷款数额低于他所希望获得的数额;二是在相同的借款人中,一些人获得贷款,而另一些人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也不能获得贷款(Keeton,1979)。在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学家对信贷配给的讨论是在完全信息假设下进行的,因而信贷配给要么被解释为由外生冲击引起的一种暂时的非均衡现象,要么是政府干预的结果(如政府对信贷规模的直接控制和利率管制政策等)。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不对称信息范式被引入信贷市场分析,大量研究表明,即使没有政府干预,由于借款人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信贷配给可以是一种与贷款人理性行为相一致的长期均衡现象。西方学者对均衡信贷配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均衡信贷配给产生的微观基础、均衡信贷配给的宏观经济含义以及这两方面的实证证据。下面就从这三方面对均衡信贷配给研究做一个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王珊 《经济论坛》2003,(24):77-77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专业银行转化为国有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以利润为经营目标,运作机制由计划机制转变为市场机制,银行与政府、企业的关系重新定位,都使我们的信贷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当前银行业的信贷配给问题,本文试做简单分析。一、信贷配给现状分析信贷配给是指商业银行在面临对贷款的超额需求时,不是通过提高利率的途径来增加存款供给、抑制贷款的需求来实现信贷市场的均衡,而是实行信贷配给,部分地满足借款人信贷需求的一种均衡。目前中国的信贷配给,突出地体现在非国有中小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上,…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关系型融资是解决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一个很好的制度选择。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的博弈,决定贷款的可得性和利率水平。为了避免银行对企业的长期信息垄断,企业会寻求多重关系型信贷,银行之间的竞争是维护信贷市场均衡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后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和关系型信贷的建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出现信贷配给现象。与一般性均衡下的供求相等不同,信贷配给性均衡状态下的需求大于供给。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贷配给的传导机制,并证明了信贷市场上配给性均衡的长期存在性。  相似文献   

13.
转轨经济条件下的信贷配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贷配给是信息不对称的金融市场上的一种长期均衡现象。在转轨经济条件下,银行、企业和利率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就使得转轨经济条件下的信贷配给和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贷配给存在一定的差别。在银行改革初期,银行对政治收益的追求会使得其扩大信贷供给,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市场总体的信贷配给程度。随着银行改革的深化,银行的利润压力加大,普遍出现“惜贷”行为,市场信贷配给程度随之大大加深。缓解市场信贷配给程度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推进银行改革和企业改革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4.
张茉  邢勇 《当代经济》2007,(17):168-169
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出现信贷配给现象.与一般性均衡下的供求相等不同,信贷配给性均衡状态下的需求大于供给.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贷配给的传导机制,并证明了信贷市场上配给性均衡的长期存在性.  相似文献   

15.
伍凤兰 《经济师》2006,(7):152-153
在信贷市场中,由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中小企业成为银行信贷配给的主要实施对象。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的存在,都会使中小企业受到银行信贷配给的制约,成为其融资障碍。抵押担保、信贷承诺、信用评价与信息共享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16.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而目前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占其融资总量的比重还比较低。造成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内在本质原因是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配给。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对信贷配给进行了理论和现实的分析,从而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信贷配给控制中国房地产业信贷规模和结构,造成供给和需求的规模与结构扭曲,影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控效果,容易引起房地产业波动。本文通过构建信贷配给模型,测算不同波动时期当中,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与房地产业波动显著相关,信贷配给改变了投资和消费在推动房地产产出过程中的结构,并制约路径依赖对产出的影响,同时影响财政政策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稳定房地产业的效果。本文认为,可以通过逐渐弱化商业银行在房地产金融市场中的垄断地位,丰富房地产信贷供给层次和结构,以及加强信贷供给监督来缓解信贷配给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关于中国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民营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对其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对企业信贷可得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随着民营企业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其面临的信贷约束增强.进一步的检验表明,民营企业股权集中度和企业信贷可得性之间的负向关系在较大规模和中等规模的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在控制了内生性以及考虑到企业信贷水平可能面临自我选择等一系列问题的稳健性检验后,得出的基本结论保持不变.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鲜明的政策含义,在我国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股权融资市场建设,扩展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能够缓解企业面临的信贷融资约束,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勇 《当代经济》2007,(15):92-93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而目前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占其融资总量的比重还比较低.造成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内在本质原因是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配给.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对信贷配给进行了理论和现实的分析,从而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凯恩斯IS-LM和AS-AD模型分析了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和信贷配给下紧货币、宽财政的宏观经济效应:(1)物价结构性上涨,短缺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升,如农产品、资源类;(2)政府和国企日子好过,民营企业遭遇融资成本和工资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出,而政府和国企由于信贷配给仍以低利率融资;(3)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在宽财政下,紧货币从长期看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