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如同劳动、价值等概念一样,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也有两重性:它的社会属性是剩余价值不断增殖和资本化的社会条件,在形式上又表现为流量资本;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物质体现,表现为存量资本。两者在再生产循环过程中随着生产与分配职能的衔接和转化得到辩证的统一。从中还可以看到:规模报酬递增是在资本积累和扩张的社会过程中作为历史规律呈现出来;而边际报酬递减则伴随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下降而产生,是相对静态的分配领域的特殊规律。这种解释克服了西方经济学关于规模报酬递增和边际报酬递减之间的理论缺陷,为研究两者之间联系的提供了线索,并显示出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经济思想发展史上,资本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区域。依据马克思经济学有关资本概念及资本理论的讨论可以看到,马克思正是通过对预付货币资本的内涵、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资本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积累与竞争的资本性质这三方面内容的层层推进和深入解析,科学地揭示了现实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无疑,这对于指导我们研究当前的社会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阐述的"资本"概念内涵丰富,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作为一般属性的资本,具有增殖性、流动性、竞争性和扩张性等特征,参与生产过程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特殊属性的资本,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联系,具有阶级性和过渡性特征,最终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资本现象,但是所体现的社会关系、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却不相同。正确解读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对于我们今天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运动和资本运营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家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利息理论,但他们的利息理论无论是理论构建的出发点,还是理论内涵都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的利息理论与西方利息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以从根本上把握两大利息理论体系的优劣。对马克思利息理论既要继承和坚持,又要加以丰富和发展;对于西方利息理论,要有分析有鉴别地批判其非科学的成分,吸收其合理有用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资本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纯理论争论的核心领域。依据马克思经济学有关资本概念及资本理论的讨论可以看到,马克思正是通过对预付货币资本的内涵、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资本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积累与竞争的资本性质这三方面内容的层层推进和深入解析,科学地揭示了现实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无疑,这对于指导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明确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与研究维度是展开相关研究的基础。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回顾了关于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及研究维度的研究;指出采用基于资源的企业社会资本概念更贴近其本质,企业社会资本的构成涵盖内外两个部分;提出未来研究应注重把握企业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兼顾内外部视角,采用基于本质特征的研究维度。  相似文献   

7.
胡磊 《经济纵横》2024,(2):1-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资本观,具有特定时代背景、丰富理论要义与鲜明实践要旨。究其时代背景,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本理论急需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对资本行为提出新要求、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成为新考题、破除对资本政策的知行误区成为新课题。从理论要义看,主要包括资本产生观、形态观、属性观、作用观、治理观,系统回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存在之问、形态之问、属性之问、作用之问和治理之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资本观。从实践要旨看,要区分资本与资本主义,推动资本高度发展;区分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促进各类资本共同发展;区分资本的要素属性与关系属性,利用其要素属性又规约其关系属性;区分资本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扬利抑弊地引导资本服务高质量发展;区分资本的资本主义运用与社会主义运用,创新和完善资本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陈铨均 《时代经贸》2006,(11Z):10-10,12
虚拟经济概念的产生可以说是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的概念衍生出来的。马克思当时就看到了由于银行和资本市场的产生。出现了虚拟资本。他当时对虚拟资本的定义就是它不具有价值,但是可以产生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虚拟资本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虚拟资本与市场经济间具有天然的和谐性,虚拟资本加速了市场经济金融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在对马克思资本运动形态分类和资本循环运动理论的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无形资本这一独立概念;并运用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借鉴马克思关于资本分析的逻辑方法,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提出关于研究无形资本基本框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本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要求和时代要求。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并阐述的"资本的历史使命"思想,为我们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功能提供了理论钥匙。资本完成其历史使命的过程与社会成员实现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过程走的是同一条道路,这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实现从"第二大社会形态"向"第三大社会形态"演进的真正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前,资本运行规律已不再局限于马克思时代的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等传统模式。在科技的助力下,个别资本试图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呈现出多重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的乱象。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依旧警醒我们在发扬好资本文明面的同时,也要时刻遏制资本无序扩张的苗头。长期来看,如果放任资本肆虐,将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方面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因此,新时代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资本特性,把握好资本运行规律,在经济实践中多措并举以防止我国陷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逻辑”主宰,坚守社会主义社会资本的“人民属性”,更加科学地、充分地发挥好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与民间资本关系的理论演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对社会资本与民间资本关系的理论 ,从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的国家“第三项义务”开始 ,包括马克思的“社会扣除”理论 ,德国“瓦格纳法则”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资本形成阶段增长理论 ,以及发展经济学中纳克斯的平衡增长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社会基础资本超前发展理论和赫尔希曼的有效继起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考察。并在评说的基础上认为 :社会资本与民间资本关系的实质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资本的二维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资本的二维属性并对资本的第一维属性"财货"和资本的第二维属性"增值索取权"进行了分析。运用资本的二维属性统一了马克思的资本和西方经济学的资本,消除了西方经济学资本理论体系的逻辑悖论,消除了对马克思资本理论体系的一些疑问。  相似文献   

14.
杨慧华 《经济师》2009,(3):31-32
虚拟资本是独立于实体资本之外,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给持有者带来收益的资本。马克思最早提出了虚拟资本理论。从阐述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出发,论证了该理论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心理资本是除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外又一对组织竞争优势起重要作用的资源,在文献研读的基础上,文章对不同学者有关心理资本的概念、构成要素和测量方法进行了剖析和评述,重点分析了与心理资本相关的实证研究及心理资本管理和干预的方法,最后对心理资本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未来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价值规定有两个基本前提,即“政治经济学只研究财富的社会形式”和“交换必有共通物”,其价值概念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重性质;价值的本质是社会分工条件下生产者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马克思的价值规定存在着既排斥使用价值又严格依赖于使用价值的内在矛盾。马克思通过从“社会总劳动”到“社会劳动”的概念替代“化解”了内在矛盾,并通过劳动二重性理论构建起价值规定的完整逻辑形式。但事实上,概念替代和劳动二重性仅仅掩盖了矛盾,并没有真正化解它,反而使价值规定更加远离了其现实基础——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股份资本的二重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股份资本把个别资本直接联合起来取得了一种社会集合的形式,使之区别于独立存在的单个私人资本,从而具有了社会资本的形式。社会资本是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资本。股份资本包容和推动生产力发展社会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社会资本属性和特征上。因此,马克思才把股份资本称之为社会资本,把股份公司称之为社会企业。这样,法律上一物一主的原则在形式上并没有被破坏,但是,股份资本形式正是绝妙地利用了这个原则,即成了实际上的一物二主的经济关系。在保留私人资本所有权的同时,却分解出一种公司法人所有的社会财产,资本有了二重形式,资本所有权有了二重主体,资本产权结构也变成了二重结构。正因为如此,股份资本一方面扬弃了私人资本,另一方面又保留了私人资本所有权,两种财产权力关系同置于一种资本形态之中相行不悖。因此,马克思认为,股份资本作为社会资本,是资本的“最适当的形式”,是包容和推动生产力社会化发展的适当资本形式。  相似文献   

18.
在蒲鲁东看来,资本是表征着平等关系的价值和产品,只是由于取息的贷放才使其具有了剥削性,只要取消贷放、消灭借贷资本就能恢复资本的平等本性并消除剥削。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剥削劳动即通过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来实现价值增殖,乃是一切资本的普遍本性。为此,资本家必须与工人发生雇佣关系,后者作为一种单向度、不平等的权力-支配关系构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际内容。另一方面,马克思把资本看作是一种“形式规定”,它由“物质规定”和“本质规定”耦合而成,前者指价值和产品等物质载体,后者则指雇佣关系这种独特的生产关系。把资本等同于价值和产品,表明蒲鲁东并不理解资本的本质规定和物质规定的区别;认为交换价值永远不会发展为资本,则表明他也不理解二者的联系。马克思对蒲鲁东资本观的批判性超越,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引。  相似文献   

19.
传统理论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理解仅局限于《资本论》,结合马克思早期的经济学著作中对货币及资本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社会劳动”概念是“价值”的核心;货币首先是“社会劳动的代表”,然后才是价值的表现;货币必然要转换为资本;资本追求增殖和无休止的流通、运动的属性,才会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形成普遍的、频繁的交换关系,这才是马克思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劳动交换关系”;也只有这种经常的、有规律的交换行为所实现的价格水平和运动趋势,才会是、同时也必然是作为价格基础的价值。“价值”不是实际的、真实的活劳动,只是对社会分工、劳动交换关系和市场运动结果及趋势的一种说明,它是马克思创立的一种认识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它表达了马克思对平等的劳动关系的向往,对劳动的尊重和在终极意义上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略论资本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扬明 《生产力研究》2001,46(4):23-24,44
资本虽然是一种生产关系 ,但它具有直接表现为生产力的属性。本文试图通过论证“资本一般” ,来释解资本所具有的这种生产力的共同属性。文章不仅从多层面阐述了资本生产力的客观存在 ,而且论述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生产力”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