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信息生态学理论,分析了信息生态因子对创业者认知自身能力、信息资源及创业机会的影响,阐述了创业者信息生态系统对创业认知边界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构建了创业认知边界理论模型。创业是创业者对信息资源分析与利用的过程。研究表明,创业者处于动态变化的信息生态环境中,信息资源在信息链中被自由传递和共享,然而信息人之间的竞争使创业者的信息生态位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创业者信息生态环境、信息生态链和信息生态位的协同作用,使创业者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信息生态系统中,并通过增强信息分析与认知能力,提升创业者的创业意愿,从而提高创业决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以信息生态的学科来源和研究目的作为切入点,利用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作为检索工具,以信息生态作为主题检索词,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对国内信息生态方面研究成果进行检索和归纳,并分别从信息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和微观应用方面作以评述,最后从信息生态学基本理论、信息生态平衡与评价、信息生态系统机制构建、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系统和加强微观应用实证研究方面提出了信息生态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哲 《经济管理》2021,(7):93-106
创业生态系统是基于"生态隐喻"进行类比认知的概念。当前主流研究对其到底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还是人工生态系统产生了分歧,导致已有成果难以恰当把握创业生态系统的深层发展规律,理论对实践的借鉴作用也难以发挥。本文回归创业生态系统的生态隐喻本源,基于"类比源选择—隐喻映射建立—类比泉刻画"的隐喻过程视角,对创业生态系统进行了静态要素解构和动态功能机制刻画。本文认为:从类比源来看,不论其缘起为自发形成或人工建造,创业生态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类自然生态系统";从静态要素构成来看,创业生态系统是以地理空间和互联网虚拟空间的集聚为群落单元,以具有创新劳动表达意愿的创业者为能量来源,以资本、知识为基本物质资源,以创业企业为生产者的复杂生态系统;从动态功能机制来看,由于创业生态系统的资金、知识等要素需要依托于组织或个体存在,加之政府等公共部门对环境资源的调节作用,创业生态系统除了具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机制外,还具有能够兼具实现系统稳定演化和效率功能的平衡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学视角构建了科技创业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系数模型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应用灰色系统评价模型对青岛市科技创业生态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青岛市科技创业生态系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梳理,文章立足生态学视角,探索开发了不同情境维度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分析框架。在ELM模型基础上扩充为五类生态种群,包括网络部件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科研机构、平台和消费者;识别出三类生态流量,包括经济流、技术流和关系流;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技术情境、组织情境与市场情境进行整合,为分析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合作事件,提供了更为系统、微观的研究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邮轮产业生态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产业生态的视角对邮轮产业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借鉴产业生态能值领域有突破性研究成果,以海南省三亚市为例,对邮轮游艇产业生态系统的闭路循环性、开放性、本土性和经济性进行了评价,为科学发展邮轮产业提供了生态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现实特点与信息生态学可类比性的基础上,用信息生态学的观点解释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各主体要素、各要素相应的影响因子以及在整个信息生态系统中各信息生态要素间的关系和影响,建立了产学研技术创新生态模型,提出了技术创新网络生态模型架构和各因子的触发图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产学研对接的现实需求和大数据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创建产学研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我国金融生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生态系统演进的视角考察金融创新活动,认为创新活动具有许多生态学的特征,它是金融生态系统演进的动力源泉,金融生态环境和政府干预对金融创新有很大的影响。我国的金融创新工作虽然成果显著,但金融创新主体、生态环境和政府监管的一些内在缺陷影响了金融创新子系统的功能发挥,这需要通过金融生态系统的优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运用信息生态理论分析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运行与治理机制,有助于突破传统区域科技服务系统的局限性,加快科技资源跨区域流动与整合,促进城市群科技与经济协同发展。阐释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内涵与特征,基于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与信息生态系统的类比分析,明确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的信息因子和生态位发展规律,构建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运行模式,并借鉴信息生态位整合思维提出“主体协同-产业耦合-城市联动”的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治理机制与实现路径。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实质上是以信息流为链接纽带形成的信息生态系统,处于合理生态位运行的信息能够正确引导科技主体之间、产业之间与城市之间的其它服务资源流动,最终形成整体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创业生态系统作为创业的重要栖息地,已经成为当前可持续创新的重要载体。创业生态系统相关研究借助于生态学隐喻,实现了内涵与外延的深度解构,但关于创业生态系统运行规律、功能实现及结构生成等问题的探讨有待深入。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分析创业生态系统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系统梯次涌现过程中的社会资本流动,进而得出创业生态系统演化轨迹,并从功能范式与结构范式两个方面分析创业生态系统演化驱动机制。基于此,提出创业生态系统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的环链模式彻底改变了全球产业结构,创业者如何系统化地思考创业活动成为创业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现有创业生态学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为例,从政府政策、创业融资、创业教育、研发转化、文化和社会规范5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美国硅谷的创业生态系统环境,可为中国创业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创业环境是影响创业活跃程度的重要因素,创业环境理论研究的基本依据是种群生态论和资源依附论。学术界对创业环境与创业活动间关系的研究分为三大基本视角:创业过程管理、区域创业环境比较和优化创业扶持政策。同时,对创业环境与创业活动关系的发展方向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3.
公司创业生态系统是以大公司为核心企业构建的支持创业企业孵化和成长的生态系统,作为典型创业生态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从结构视角出发,对公司创业生态系统进行分类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8家企业作为样本,提炼出基于价值主张视角的公司创业生态系统与基于行动视角的公司创业生态系统两个主范畴,进一步得出结构视角下公司创业生态系统这一核心范畴。依据价值主张和行动方式两个维度构建分类模型,将公司创业生态系统划分为产品互联型、内部驱动型、授人以渔型、技术变革型,并进一步阐释4类生态系统内涵特征和选择策略。结论可丰富公司创业生态系统分类研究,对我国具备平台化能力的大公司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创业意愿的文献进行研究,对创业意愿定义、影响因素有了一个总体的描述,并且对创业意愿形成机制模型进行总结,对模型建立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后续的研究应在借鉴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注重本土化、实证化研究,加强理论与方法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由生态学视角,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生态体系的"内涵、特征、框架的构建"而展开其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概念,架构其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体系,及提出"创新生态理论体系"的研究框架及内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迈向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如何设计合理的制度框架,构筑良性的创业生态,从而有力支撑双创战略,就成为政产学研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围绕这个主题,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商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联合主办,浙江向上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协办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制度设计与生态优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经济理论与管理前沿论坛,于2016年10月15-16日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实务界人士等近150人参加会议。围绕创业生态系统的宏观特征、主体互动与微观机制等主要问题,与会代表开展了深入交流,现将会议成果综述如下。 一、创业生态系统的宏观特征 吉林大学蔡莉认为,创业生态系统是由多种创业参与主体(包括创业企业及相关企业和机构)及其所处的创业环境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彼此间进行着复杂的交互作用,致力于提高整体创业活动水平(创业数量和创业成功率)。具体表现为多样性、网络性、共生性、竞争性和自我维持性等五大特征。作为创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生态系统研究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目前理论界重点关注创业生态系统内涵、创业生态系统构成和创业生态系统特征。 中国人民大学杨万东从经济演化的视角对创业生态系统进行了特征界定,指出一个完整的创业生态系统应当具有丰富性、交互性、自主性与竞争性、规则性、有机性、不确定性与周期性、情绪化与波动性、共生与包容性、结构性与系统化、纠错和淘汰机制十大特征。他强调在当前中国情境下打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关键是要发挥市场自组织能力,不保护落后,不打击先进,不支持封闭,不反对竞争,鼓励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和更深入全面的分工协作。同时,政府也要发挥重要作用,其着力点应当是提供全方位的适合企业创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 浙江省政协盛世豪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新常态特征和信息技术革命特征,决定了未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为此,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必须结合经济新常态和信息技术革命,在构建合理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时坚持这三点:以创新引领需求,提升供给有效性;增强自生能力,确保内生发展动力;创造价值或综合效率,实现系统层面的竞争优势。这三个原则三位一体,指出了当前中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升级与优化的方向与重心。 清华大学石磊以工业生态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国家工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指出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划都是影响工业生态系统的重要力量,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是一个多样化的路径,而不能简单定义为政府驱动或者市场驱动。工业生态系统中会出现各种死锁的情况,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创新是打开死锁的利器。在促进创新的同时,要善于利用系统发展过程中的路径依赖,确保生态系统的持续优化。 二、创业生态系统的主体互动 在探讨创业生态系统的宏观特性基础上,与会专家也集中研讨了创业生态系统中各个主体之间的互动机制,其研究主要分为三类:基于创业企业的互动机制;基于政府的互动机制;基于核心企业的互动机制。 首先是基于创业企业的互动机制。吉林大学蔡莉指出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创业企业及其机会集,系统之中互动机制的核心就表现为围绕机会发现和机会创造的多主体互动。在创业生态系统的框架下,蔡莉提出了多主体视角下的机会发现观和机会创造观,机会发现和机会创造以及二者之间的转化,共同构成了创业生态系统的机会集。 其次是基于政府的互动机制。盛世豪关注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政府角色,认为政府必须做好基础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提升要素禀赋,特别是主体素质;激励创新活动涌现;构筑创新创业平台;扶持新兴产业成长;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在政策体系方面,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优化创新平台、鼓励竞争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降低创新成本、分担创新风险。浙江工商大学项国鹏等人实证测量了区域创业政策对区域创业绩效的影响。创业政策是区域创业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区域政府激励当地创业活动的顶层设计,也是区域创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内部互动机制。 再次是基于核心企业的互动机制。阿里巴巴集团研究院崔瀚文重点分析了围绕核心企业的创业生态系统之中的互动机制。他主要以阿里巴巴为对象,认为平台经济成为互联网创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围绕平台企业,众多小企业之间通过竞争与合作的互动形成了“大平台+小前端”的典型组织模式。在这一模式之下,平台降低小企业创新创业门槛,依托平台服务,大量创新创业机会涌现,而大量的小前端聚合在一起也为平台带来了需求和流量,从而形成大平台与小前端、小前端之间的合理互动,促进这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来自创投界的盛建峰分析了创投机构与其他主体的互动机制。他认为,创投机构是创业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主体,因为创投机构能够有效串联资本、创业精神、知识(知识产权、专业技能、行业经验、市场知识),而这正是创业企业能够持续运营的关键要素。所以,创投机构在整个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定位应该集中于:价值发现者、资源配置者、创业推动者、创业生态链完善者。 在探讨创业生态系统的多主体互动机制基础上,与会者分别关注了创业生态系统的典型载体--中关村、硅谷和中国县域电商。吉林大学蔡莉对中关村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翔实的数据指出中关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创业生态系统,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集中体现为基于机会集的互动。浙江大学邬爱其重点探讨了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升级经验。他发现,硅谷创业生态系统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表现出四大区域特征,即知识密集型行业就业结构、强大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活跃的创新创业投资、鲜明的人口与教育文化特征。硅谷创业生态系统持续演进的根本动力在于围绕创业企业的互动机制,构建了以特色化创业企业为中心的动力模型,这个动力模型的本质是阐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合理分布和动态平衡,从而推动创业企业在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方面的并行发展。作为一个创业者,中国县域互联网+扶贫协作联盟秘书长莫问剑提出了优化县域电商生态系统的策略。从创业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电商平台企业在农村的战略定位、政府系列支持性政策的出台及推动县域电商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三大问题:政府政策性投入不够、落地不到位;平台电商、培训机构工作的流于形式;县域电商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为此,莫问剑认为县域电商内生动力是构建县域电商生态系统的关键,必须实现公共服务体系、培训体系、县乡村物流体系和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协同并进,实现整个县域生态的价值重构和再创造。 以上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解读了创业生态系统,认为创业生态系统的中心应该是创业企业,创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是建立良性的生态结构和通畅的互动机制,确保创业企业能够持续发现和创造机会,从而突破创业的资本、人才、知识以及合法性约束,实现创业企业可持续成长。 三、创业生态系统的微观机制 文化环境是创业企业所面临的重要环境,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创业企业会表现出各具特色的行为特征。上海大学于晓宇等重点关注了不同创业文化背景下的创业失败现象,探讨了中国式创业失败在归因、学习与决策方面的特点。他利用多案例研究和扎根研究方法,比较了中美创业失败案例,归纳出中国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归因、学习和随后决策的特点。中国创业者面对创业失败更倾向自我归因,而不是环境问题;在创业失败学习方面,更强调对外部环境的学习,而不是自我素质的改善;在创业失败后决策,更倾向于承诺升级,而不是退出。浙江工商大学陈宇峰重点关注了温州模式,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温州企业家所面临的文化环境对其经营失败的影响。他认为微观根源在于企业家层面的以关系型交易为特征的文化环境,企业家所嵌入的血缘关系、人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家行为,这使得个别企业家的失败进而演化为整个地区的危机。 除了文化环境,创业企业所处的技术环境、区域环境对创业行为也有影响。东北财经大学韵江探讨了“互联网+”生态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创新问题。他认为,“互联网+”对商品价值带来新的挑战,使得商品的“功能价值”下滑,而“信息价值”和“体验价值”增加;“互联网+”对产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削弱了行业的进入壁垒和在位企业的垄断性;“互联网+”也带来了消费者地位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企业控制转变为消费者控制。因此,“互联网+”重构了现代企业的生存空间,表现为以消费者为中心,涵盖内外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网络结构,这就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经营行为,引导了企业的基于责任竞争力的企业社会责任创新。在此基础上,韵江构建了以平等和公民责任为中心,以“信息”责任创新、“通路”责任创新和“互动”责任创新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创新内容框架。 武汉大学周洋和华语音研究发现,网络使用不仅提高了家庭的创业意愿,还显著提高了创业收入。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网络使用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网络便利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和信息获取。浙江财经大学田家欣等人发现,产业集群的多维邻近性能够直接促进集群新创企业的成长,对集群内部已建企业的模仿能够促进集群新创企业的成长。 创业者的个体特征与学习机制也是微观层面的热点话题。山东财经大学陈寒松认为,新企业商业模式的形成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渐演进的设计过程,期间伴随着多种学习交互作用机制;对于大学生创业者,侧重于传统行业的创业者更多采取经验学习方式,侧重于新兴行业的创业者更多地采取认知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谈经验学习,经验学习需要向认知学习过渡,并通过实践学习,反复试错提升企业学习能力。 浙江工商大学黎常和夏晓勤的实证研究表明,女性相对于男性并没有表现出更低的创业意愿和个人态度,但女性在感知创业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方面要低于男性;感知行为控制在性别与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个人态度和主观规范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思华 《经济纵横》2013,(1):122-124
社会生态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生态关系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所关注的许多社会、生态与经济问题,同样也是生态经济学必然要面对的一些基本问题,原因在于生态经济学原本就是社会生态学专门研究社会经济的学科领域,是社会生态学的诸多分支学科和新的发展方向之一。因此,随着社会生态学的建构与发展,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同时,只有切实实施协同发展的战略方针,才能保持社会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与循环,确保社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优化,实现人类社会的均衡发展。因此,社会生态学的研究和协同发展论的创立,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等,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创业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基于364份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结合生态学和创业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分析创业生态系统内的种间协同效应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业企业与政府""创业企业与研究机构""创业企业与风险投资"的种间协同效应均对创业企业的成长绩效有显著的正效应,但是只有后两者的种间协同效应对创业企业的盈利绩效有显著的正效应,且后两者的种间协同效应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大于对盈利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时代,信息既是资源,也是财富。全方位推动创新创业的"双创"已成为国家战略。将信息生态系统概念拓展到创业领域,构建创业信息生态系统模型,有利于全面理解创业过程的运行机理。践行"双创"战略,平衡的创业信息系统是基础。将信息生态系统与创业过程研究充分结合,构建创业信息生态系统模型,着重分析当前创业生态系统存在的失衡问题,并探析全方位创业信息生态系统平衡的实现路径,为创业型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魏巍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227-229
高等学校作为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学生管理是学生这一生命主体在高等学校特定环境中的生态发展过程,而管理质量则是生命主体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以生态学视角探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是借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论原则,运用其所确立的研究视角,以学生生命的充分发展为目的,探讨环境对于学生管理的影响,探寻提高学生管理质量的路径方法,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