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构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并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将我国内地31个省市分成两类,提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地区,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投入-产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不相同,广大中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R&D经费和项目是主要影响因素,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区教育支出和GDP总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4-2008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科技人才竞争力状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科技人才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科技人才资源、投入、绩效、环境四个二级指标组成,其中科技人才投入所占比重最大,科技人才资源所占比重最小.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均表明,我国科技人才竞争力状况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部边远地区三级梯度态势.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的科技人才“高地”,包括三个科技人才中心,即以北京、山东、天津、辽宁和河北五省市组成的环渤海,以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组成的长三角,以广东省为主的珠三角.中部内陆地区以湖北、河南、湖南三省为中心的科技人才竞争力次之.西部以陕西、四川两省为中心的科技人才竞争力相对最弱.  相似文献   

3.
DEA算法自1978年提出以来就成为研究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有力工具.本文运用DEA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2008-2011年高技术产业效率进行分析,认为大多数省市并非DEA有效.接着对MALMQUIST指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以及FDI对全要素效率的影响较大,而高等教育对全要素效率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4.
邹洁 《经济论坛》2014,(12):158-162
影响一地区FDI规模的因素很多,本文运用SPSS的主成分分析法,对2002~2012年影响FDI的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每10万人口高等教育人数等10个因素的均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市场规模、运营环境和投资成本3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获得2002~2012年的3个主成分的面板数据,探索主成分与FDI之间的潜在关系。结论表明,对FDI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货运量及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而每10万人口高等教育人数对FDI的贡献则最小。  相似文献   

5.
高校R&D投入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90-2009年连续20年京、津、沪三个超大城市的高校R&D投入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城市高校R&D经费投入对城市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而高校R&D人员投入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不明显.北京、上海高校技术创新投入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较大,而天津高校创新投入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小,京、沪两地高校技术创新投入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主要受资金投入的拉动,人力资本投入对两地城市经济的影响较小.而天津高校技术创新投入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主要受高校R&D人力资本的影响,R&D经费影响较小.为提高城市经济的发展,必须注重提高大学R&D经费投入,并提高R&D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文对研究高校R&D投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经济规模、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者间关联的角度构建若干标度无关性指标,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0年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对绩效进行评价,充分考虑并验证了非线性规模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非线性作用,企业研发经费与GDP和主营业务收入间均存在标度关系且由GDP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更强;绝大多数省份企业专利申请数、新产品销售收入与GDP存在不同程度的“马太效应”;传统的研发强度指标由于未考虑规模效应带来的非线性影响,对于各区域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的评价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R&D投入及其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94—2008年安徽省R&D经费投入与GDP总量的数据,运用ADL模型并结合滞后效应的概念,对安徽省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以AIC信息准则、SC信息准则作为选择最优滞后阶数的判断标准,对R&D经费投入及经济增长两个变量的滞后期进行估计并测算。结果表明:安徽省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但R&D投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投入最少,而其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却最大,实验发展投入最多,而其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却最小,从而导致R&D投入分配效率低下,长期甚至可能无效率。  相似文献   

8.
专利产出对科技投入要素的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专利作为科技投入的重要产出成果之一,研究其与科技投入的关系,对于评估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我国2005年各省(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利用回归模型,我们测算了科技活动经费占GDP的比重,以及科技人员数两个因素对专利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科技人员的变化对专利产出有较大的弹性,即科技人员是科技成果产出的主要决定因素。这与仅以经费作为因素对专利进行回归所得的结果不同。同时以经费和人员作为主要因素来测算它们对专利的影响程度,是更为客观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2000-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R&D投入类型结构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关系进行了灰色相对关联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R&D三种类型的人力投入、资金投入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试验发展研究、基础研究的人力、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相对较大,应用研究的人力、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最小,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西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得到了较大的增长,经费投入的稳步增长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文章根据广西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模糊相似优先比分析为基础,根据云南省1998~2003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科技投入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科技投入中科技经费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科技人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研发经费投入中试验发展和独立研究机构的研发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似性较高。最后,就如何更好地利用科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将技术转移投入要素分为技术转移经费、技术人员和技术知识三部分。以经济产值为产出,利用投入产出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构建具有滞后影响的贡献度模型。重点从滞后性角度考察了2001-2011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中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技术转移投入要素促进了北京的经济发展且经济贡献均有滞后性。经费要素经济贡献滞后性小,技术人员和技术知识的贡献滞后较大,北京市每年GDP增长主要受到技术转移活动中前1年的经费要素投入以及前3年的技术人员和技术知识投入的推动。最后本文为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技术转移活动中各投入要素的效率和效益提出建议,以更好的促进北京经济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文章使用2009—2013年中国27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分析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专利申请和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分别为0.196、0.804。相对于专利申请,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更大,其中研发人员数为0.405、研发经费为0.399。本研究揭示了技术创新单项衡量指标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专利有效数、研发经费、研发人员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说明了发挥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中研发经费投入与人才引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一、京津冀产业结构比较 从京津冀产业结构变化的整体趋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三省市的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逐渐缩小趋势,京津第二产业比重也渐趋收缩,河北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太明显,三省市第三产业比重均呈稳步提高趋势。2000年,北京呈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次之、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的“三二一”型结构,天津与河北则仍属于第二产业占主要比重、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的“二三一”型结构。  相似文献   

15.
2011年,英国国内研发总投入为274.亿英镑,占GDP的1.79%,达到近10年的最好水平;研发经费主要来自企业、政府、海外和大学,其中,企业占46%;企业使用经费占总经费的63%,高等院校使用经费占26%。研究发现,英国25%的职工持有高等教育资格;制药领域研发强度最大,为38.9%;英国的论文引用率每年增长7.2%,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全球1%的高引用论文中,英国占13.8%,仅次于美国。分析显示,英国科学产出具有研究质量和效率高、研究领域全面、知识流动活跃、国际合作产出较高但专利申请低等特点。我国与英国在科学研究合作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应充分利用英国领先的科学研究资源带动我国科学研究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基于多层次复杂系统的层次灰色关联分析综合模型,并以江苏省市(地)级科技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市(地)级科技系统发展中,科技投入对科技产出的关联度大于科技活动对科技产出的关联度,在科技投入类因素中对科技产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是R&D经费总额,其次为科技三项经费总额。  相似文献   

17.
笔者首次将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引入R&D与经济增长动态驱动关系的研究,构建GDP总量分解模型,把GDP变动总效应分为R&D活动效应、结构效应以及效率效应,并由此对1999年~2009年我国31个省市区GDP与R&D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活动效应对GDP变动总效应的贡献最大;R&D结构效应对GDP变动的正向影响较为稳定,但不够显著;R&D效率效应与GDP增长显著负相关。据此,我们给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R&D投入、实现经济内涵式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全国R&D经费 1992—1993年英全国R&D总投入为126.19亿英镑,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13%。近十年来,英全国R&D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基本上稳定在2.1—2.3%之间,投资水平低于德国(2.6—2.9%)、  相似文献   

19.
孟志国 《经济论坛》2003,(9):63-64,82
一、河北省科技资源配置的特点1.全省科技投入创历史高峰,但投入的力度和强度依然不足。2000年河北省科技活动人员突破了10万人,R&D人员超过了2万人,科技经费内部支出51.3亿元,R&D经费26.3亿元,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0.52%,都达到历史高峰。但同全国相比,尤其是同先进省市相比,科技投入的差距依然比较大。R&D人员只有广东、江苏的40%,不足陕西和四川的一半。每万名劳动力中的R&D人员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5%。R&D经费总量约相当于广东的1/4、江苏的1/3、山东的1/2,只有陕西的53%。R&D经费占GDP的比重,河北远低于全国1%的平均水平,在…  相似文献   

20.
张风利 《经济师》2015,(5):75-76,80
文章通过查找相关资料,选取山西省2003年—2012年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的相关指标数据,选取能源投入量、产业从业人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投入指标,选取产业的生产总值(GDP)为产出指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山西省三个产业的效率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到三个产业效率的高低以及指标的冗余数量。最后基于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